梁杰婧
摘 要:以“被子植物的一生”復習課為例,通過教學的三次改進,從形成知識網絡、提升能力素養、突破教學重難點等方面來優化復習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復習課;“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學改進;學科素養
傳統的生物復習課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在復習中學生反映生物學科知識點多、雜,不容易識記。因此在生物的第一輪復習中,筆者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節復習課進行反復的思考,從知識梳理、習題檢測、突破難點、培養技能幾個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優化導入,構建知識框架
第一次執教“被子植物的一生”復習課,知識梳理環節是在課堂上完成,讓學生回歸課本,利用課上時間填寫知識框架,但是由于該章內容較多,學生在知識梳理環節就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因此影響了后續環節,效果不佳。第二次復習課,知識梳理是課前布置了學生制作“被子植物的一生”思維導圖,課上學生小組討論完善思維導圖,利用希沃同屏技術投屏思維導圖,然后隨機選取學生上臺,其他小組完善思維導圖,這次效果有了改觀,學生初步構建了知識脈絡,但是由于本節課容量大,所以能力提升環節容易遺忘知識點,沒有達到教學目的??偨Y前兩次的教學經驗,課堂上分階段進行思維導圖的展示,如種子萌發部分,選取學生不完善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其他小組評價、質疑,在生生間實現了思維的碰撞,啟發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構建,構建了本節課的知識框架,讓枯燥的復習課有了新鮮的成分,達到查缺補漏的目的。
二、利用典型的例題,實現知識遷移
第一次上這節課的時候,選取的題目為:下列不屬于種子萌發的條件的是( )A.陽光B.空氣C.水分D.溫度。但由于選擇的題目沒有代表性,考查的知識點沒有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第二次執教的時候,將例題做了一些修改,知識點與生活情境相融合,(從哪方面做了修改?)如:春天,播到濕潤土壤中的種子不能萌發的原因是( )A.胚不完整B.種子已死亡C.種子處于休眠狀態D.以上都有可能。但是發現這些題型創新性不足,不能刺激和引導學生對知識持續的自主構建,因此在第三次執教的時候,創設具備時代特征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例:利用塑料大棚、溫室栽培反季節蔬菜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使農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請你從有利于種子萌發、植株生長的角度考慮,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水分B.提供氧氣C.提高溫度D.防治病蟲。將創新性的真實情境與課本知識相融合,啟發思考,啟發探究,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在科學思維這一素養上得到了提升。
三、結合生活情境,突破教學難點
本節復習課植物傳粉和受精過程比較抽象,第一次執教時,播放了一個植物開花、傳粉和受精的視頻,耗時較長,學生觀看了視頻再做題,對受精過程和形成果實等難點內容難以理解。第二次執教時,我將該視頻進行了裁剪,重點播放植物受精過程和形成果實的視頻,對于學生較難理解的子房形成果實的視頻,利用videoscribe動畫視頻制作軟件錄制重難點剖析微視頻,子房內的每一個結構將如何發育做了詳細的講解,通過習題檢測,還是有部分學生對果實的發育理解得不夠深入。在第三次執教時,我選取了實物花生和自制微課,學生推測花生分別是由花的哪些結構發育而來的,通過實物引起學習的學習興趣,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四、引入競爭元素,活躍課堂氛圍
本節課利用希沃白板五的拖拽游戲讓學生復習花的結構,選取的習題難度稍高于新授課的習題難度,所選的題目分層,保證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學習優秀的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收獲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答題也采用了“一站到底”的形式,小組之間相互PK,全班學生起立,答錯的學生講解自己錯誤的理由,通過緊張激烈的活動調動學生的求知情緒,在競爭氛圍下刺激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沉穩和自信,而且同齡人進行講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了學生的做題、講題能力。學生根據自己的易錯點進行思考出題,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五、學習聯系人生,升華課堂主題
培養初中生的生物學學科素養理解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和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課前播放了“西紅柿的一生”視頻,讓學生了解到生命的發展與延續,了解物質與能量的不斷發展,形成生命觀念;課中,利用思維導圖、小組合作等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與能力,發放花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認識果實的各個結構,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總結階段,學生發表感想時,學生自喻為一粒種子,要突破厚重的土壤成長,不斷學習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暗喻在學生時代,要抓住時代的機遇,努力學習,不斷學習,吸收學習的營養,培養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人生中開出最美麗的花朵,收獲沉甸甸的果實。培養學生的正確學習態度和科學觀,啟迪人生,引導學生創造未來生活,課堂由傳統的知識灌輸向素養立意轉變。
參考文獻:
[1]陸吉龍.“水中的藻類植物”一節三次公開課教學的不斷改進[J].生物學教學,2018(43):4.
[2]李存杰.“觀察種子”一節的教學[J].生物學教學,2005(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