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明
摘 要:一直以來,小學古詩詞教學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塊難啃的骨頭。從當前的小學古詩詞教學現狀來看,學生死記硬背的多,領略詩詞美妙的少,學詩詞也是蜻蜓點水般淺淺帶過,傳統經典美文無法抵達人心,豐盈富足精神。如何能夠引領小學生走進古詩詞的世界,幫助他們積累人生經驗,讓他們對古詩詞的情感日漸豐富,真正通過領略詩詞中的韻味實現賞心悅目的審美樂趣呢?
關鍵詞:小學生;古詩詞;審美
如何引領小學生走進古詩詞的世界,幫助他們積累人生經驗,讓他們對古詩詞的情感日漸豐富,真正通過領略詩詞中的韻味實現賞心悅目的審美樂趣呢?筆者通過設計“與生共讀”的古詩詞教學,引領學生走進古詩詞的世界。
一、顛覆常規,和諧共賞
為了讓學生走進古詩詞,筆者不走尋常路,其教學與往常的古詩詞教學不太一樣,即教師從自己所理解的這首古詩詞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從對這首古詩詞的理解的角度出發,給學生充分展示理解這首古詩詞的舞臺。他們可以說出來,也可以畫出來,還可以唱出來,甚至可以舞出來。在這樣一個既有音樂之美,又有舞蹈之美,還有思想之美的氛圍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就比如古詩《靜夜思》,教師和學生一起真正走進這首古詩,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仰望天空之明月,低頭思念故鄉。而對于這首古詩的欣賞,并不一定要求是哪一階段的學生,只要是他們喜愛古詩,同時也有探究這首古詩的欲望,即使是初次接觸古詩詞,都可以在這樣一個舞臺之中各自展開個性閱讀。在欣賞和交流之中,教師率先表達了自己對這首古詩的欣賞感悟:“今夜又一次難以入眠,床前又灑滿了月光。恍惚中原以為是一層霜(說明作者心中已進入秋天,這個季節正是多愁善感,極度思念家鄉,渴望落葉歸根的時候),但分明是月光,作者抬起頭望見一輪明月掛在空中,感傷徘徊之際,不由得低下頭來,獨自陷入思鄉的愁緒中。”學生屏息聆聽教師的講述,若有所思。即刻,就有學生說:“老師,這畫面很有意思,我要把這首詩畫下來。”學生當即拿出了自己的畫板和彩筆,投入創作之中。又有學生說:“老師,為什么作者要離開他的家鄉呢?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這樣思念自己的家鄉,后來他是否回去了呢?”……正是這樣一個自學自賞的平臺,與傳統課堂截然不同,學生就是自己的主人,發揮所長,挖掘自身能力,為理解詩詞拓展學習方法,對古詩詞越讀越愛讀。
二、情感律動,吟誦共悅
古詩詞《敕勒歌》《春夜喜雨》《望廬山瀑布》《烏衣巷》……這些經典的古詩詞此刻正在被小學生以音樂形式、演唱形式、舞蹈形式等呈現在大家面前。此時,教師朗誦的是《江雪》。不錯,這個平臺正是教師所搭建的“我是詩詞達人”中的一幕:既有裊裊清音,也有優美舞姿;既有充沛吟誦,也有委婉清音。為了讓學生更為透徹地融入古詩詞之中,讓學生在理解這首古詩詞的途徑和方法上進一步進行拓展。教師與學生便一起進行了“我是詩詞達人”的現場比賽,大家各自拿出看家本領來,將提前選定的自己要表演的古詩詞,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并專設一個評委組,誰奪得最高分,誰就是今天的“詩詞達人”。為了拿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有的學生會翻來覆去地對自己要展演的這首古詩詞進行吟誦,并且選擇最適宜這首古詩詞吟誦的背景音樂,為了增強自己表演的感染力,在這首古詩詞的展現過程中,添加了多種元素,如有的學生在吟誦這首古詩詞的時候,邀請能歌善舞的學生配合背景音樂載歌載舞,也有的學生會假借笛子等道具,并穿上古人的長衫,制造真實感,瞬間仿佛穿越到了唐宋時期,有的學生甚至將一首古詩詞演繹成了一部有頭有尾的故事片,把當時的一景一幕全部演繹出來。豐富多彩的表現方法,著實讓大家開了眼界。而教師不由得也認為自己單純地去朗誦古詩詞《江雪》似乎缺了點兒什么,該怎樣讓自己的表演更加吸引人,并且讓學生有代入感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制作動漫,把《江雪》這首詩所描述的一景一物以及整個天地之間的浩渺恰當地表現出來。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并在凝神之中陷入與詩詞共振的想象中。
三、神之所往,入心共寫
和學生一起進入詩詞的境界中,與作者一起產生情感共鳴,也讓自己的生命更為鮮活。當詩詞與讀者的距離越來越近時,作為一名讀者的教師或者學生都能成為受益者。而因為一般教學中認為古詩詞較為晦澀難懂,學生只要記得整個詩詞以及理解詞義即可,這里面恰恰缺少了一個重要的元素——“寫”。當全身心投入詩詞之中,吟誦、感悟、品味必會產生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此時若不痛痛快快地講出來,將這一思緒述諸筆端,使迅速而生的靈感化為文字,則會辜負了充溢心中的意趣與激情。而同時在古詩詞與寫作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提倡的是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達,不具體限定字數,也不加以條條框框約束。有時候一些學生對古詩詞的擴寫實在是太美啦!比如說在《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擴寫中,一句“清輝淡淡把一江春水映得薄涼……”瞬間引人入境。而學生或感悟,或記敘,或進行修飾性的描寫,詞匯越來越豐富,表達越來越精準,情感越來越充沛,不失為優秀習作。當學生進入詩詞的境界之中,鼓勵學生講述其獨具特色的領悟以及感悟,則會漸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促其發揮創新思維,從而讓“沉寂”的古詩詞有了強勁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趙爽.小學語文古詩詞朗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
[2]曹光信.小學古詩詞教學之教師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