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巨海
摘 要: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出在展開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十分重要的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將二者結合在一起能達到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作用,因此,針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展開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幾點有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展認知水平,并且獲取到更多有價值的知識與信息,而寫作則能夠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促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目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讀寫結合教學也能為學生順利地展開語文學習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促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學習當中逐步形成各方面能力,收獲更多有價值的語文知識。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以往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獲取到更高的閱讀水平,教師通常會布置一些閱讀任務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且所應用的教學方式也多是以灌輸式為主,難以凸顯出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便處于一個“三觀”和身心都在逐步發(fā)展的過程當中,因此,很多學生對于教師所運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不易接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變得被動起來,從而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便要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進行活動,通過改變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展開學習。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先為學生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在視頻的吸引下學生能夠有效集中注意力。在學生看過視頻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今天我們所要講解的課文當中講述的也是一個與親情有關的故事,大家想要了解今天的課文講的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嗎?”通過教師有效導入以及視頻的激發(fā)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閱讀活動當中,并且在完成閱讀之后學生也被課文中所講解的父親和兒子之間感人的親情以及奉獻小我的偉大精神所感動,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以“讀《地震中的父與子》課文有感”來寫出一篇讀后感,有了前期的鋪墊,學生自然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從而達到了良好的讀寫教學效果。
二、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的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通過閱讀逐步產生較強的閱讀能力,并且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知識與信息,而這樣的教學目標也與語文寫作教學的教學目標不謀而合,都是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地應用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效果所展開的。如果說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積累知識的最佳途徑,那么寫作便是學生應用知識、鞏固知識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師要合理地展開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并且在前期的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才能順利地展開接下來的寫作活動。例如,在教學《童年的發(fā)現(xiàn)》這部分知識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閱讀,通過閱讀課文,發(fā)掘出課文中的美詞佳句,提煉出課文中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以此來進行交流和討論,講一講為什么認為這些知識以及寫作手法具有較強的學習價值,從而調動整個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能夠積極發(fā)言講出自己的想法。接著,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寫作方法,合理運用在閱讀中收獲的寫作素材。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習慣,自覺發(fā)掘一些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也能順利地展開接下來的寫作活動,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也都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
在以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展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目標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要切實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此來構建教學方案,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從而順利地展開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魯濱孫漂流記》這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并且講一講在課文中主要發(fā)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以此來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接著,教師帶領學生一同分析今后魯濱孫可能會遇到怎樣的情況,以此來促使學生發(fā)散思維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來續(xù)寫魯濱孫今后的生活是怎樣的,他還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以此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學生來講,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更加符合他們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教學方案,通過將閱讀和寫作教學合理結合到一起,以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能得到提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張文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教書育人,2019(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