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美紅
摘 要:在新課標與部編版教材的雙重影響下,初中語文課堂隨之發生了許多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彰顯,課堂教學的焦點也更多地放在了過程上。在這一場“變革”下語文課堂更具人文關懷,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成長。但是,無可避免地在初中語文課堂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諸如教學方法運用不當、課堂提問技巧性不足、課堂評價語單一等問題。基于此,結合觀察及實踐,對初中語文課堂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分別進行了診斷。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常見問題
一、教學方法運用不當
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是落實教學目標的直接體現,也是衡量教學結果的重要手段。然而筆者通過對初中語文課堂的觀察發現,很多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存在運用不當的現象,其中以合作學習的濫用居多。以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材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這是魯迅寫的一篇散文。魯迅文章的一大特點是語言的陌生化,這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概括本文的主題思想則更是難上加難。作為這篇課文的重難點之一: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在探討這個內容之前很多教師忽視了給學生留有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的時間,一上來就用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小組討論、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題思想。筆者將這類問題歸因于教學方法運用不當。那么應該如何避免出現這種問題呢?筆者認為在選用教學方法時應結合教學目標、文章特點、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因素綜合安排教學方法。
二、教師課堂定位不明確
素質教育的推行指出,語文教學目標應該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換言之,需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一點在語文課堂上已初見成效,然而現狀是,教師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定位于引導者。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15課《我的叔叔于勒》為例,很多教師在上課伊始就簡單粗暴地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本文的作者是誰,有哪些代表作,本文的體裁是什么,作為本文體裁的小說,其三要素是什么等問題,在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又帶領學生“知人論世”,概括文章主題思想……這樣的課堂語文老師僅僅是冰冷的“提問者”,而不是有感情的引導者。筆者將這類問題歸因于教師課堂定位不明確,未做好引導者的角色。筆者建議,教師在授課時應注重“引”和“導”,如分析法: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兒?讀完之后還有哪些困惑?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時不妨從課題入手,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誰,他和我的關系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要寫他,是為了贊頌親情,還是別有深意。通過這樣的追問,一步步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三、課堂提問技巧性不足
課堂提問的方式一直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提問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保持注意力,專心聽講,另一方面也可以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程度,為教師的下一步行動作指導。但是提問也是需要技巧的,很多老師只是盲目提問,不僅沒有達到提問的效果,還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九課《老王》為例,教師如果僅僅提問一些生字詞,而不去問學生有沒有理解本篇課文的寓意是什么,這樣的提問就不具有啟發性,因為每個學生對“老王”這個角色的感知是不一樣的。筆者認為,教師的提問需要把握好這兩個方面,一是提問的頻率,二是問題的質量,使提問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四、課堂評價的有效性不足
有效的課堂評價可以進一步激勵學生的努力行為,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是,目前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進行的課堂評價并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師使用的評價語太單一,沒有針對性。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九課《桃花源記》的時候,一個同學可以很流暢地通讀文章,有些教師夸學生的時候用一些諸如:“你真棒”或者“非常不錯”的泛泛用語,這些對每個同學都使用的評價語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只是應付性的夸獎,很難激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在評價的時候需要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表現或者行為進行評價,比如:“你能這么流暢地讀下來,說明你預習課文的時候特別認真,能夠認清每個字的讀音,這個表現特別好”,這樣的評價才真實有效。另一方面,教師的評價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事情特別敏感,部分教師直接犀利的評價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產生畏懼或者厭學的情緒。因此,教師在評價的時候,尤其是對學生不好的表現進行評價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的性格進行不同的評價,對于開朗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盡最大能力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例如,對特別敏感的學生進行評價時可以委婉地說:“從你剛才的表現來看,老師覺得你這節課不如上節課聽得認真,希望你可以調整自己的狀態。”而不是說:“你上課不好好聽講,表現得很差勁,太讓老師失望了。”課堂評價是對學生有直接影響的,教師需要特別關注自己的評價方式,使課堂評價最大程度上發揮激勵學生的作用。
五、結語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存在以上幾個常見的問題,對于理論研究者來說,需要加強對這些問題的剖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于課堂的直接參與者教師來說,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每個問題的存在其實都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教育理論研究者和教師需要共同致力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使初中語文課堂真正地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白生忠.初中語文課堂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139.
[2]朱熒熒.“少教多學”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實施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