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先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的課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學生核心素養被忽略的缺點逐漸暴露。為響應社會需求,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從核心素養和高效課堂之間的關系、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現狀、如何在核心素養下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三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課堂;道德與法治
核心素養是當代學生應該具備且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也是提高我國教育品質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素養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結合是每個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
一、在核心素養要求下構建高效課堂
當今教育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十分重視,核心素養對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核心素養主要包含科學精神、學習能力、健康生活、實踐創新等多方面內容。當今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側重于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這其實并不符合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初衷。核心素養和道德與法治所包含的內容都是學生做人的基本要素,因此在構建高效課堂的同時要兼顧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教師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解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使道德與法治課堂變得更加高效。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現狀
現今雖然學校對學生思想品質有了一定的重視,但是大部分教師還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認為語、數、外才是決定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另外很多學生家長對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及思想品德并沒有太多的要求,只希望學生成績好即可,多方面的因素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不是很在意。教師為了所謂的“高效課堂”只對教材出現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沒有足夠的認識。另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生理解不了教師課堂上提及的案例,沒有將理論和實際聯系,這樣的課堂枯燥乏味,很容易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產生厭煩心理。
三、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構建高效課堂
如何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構建高效課堂?相信很多教師覺得這樣的教學目標很難達成,經過筆者的實踐發現,若是能夠滿足以下幾點要求,就很容易達成上述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調整要求
當今存世的知識大多源于生活,讓學生感覺課堂乏味也多半是因為知識點離生活太遠,學生難以想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手段的方式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相結合。
例如,在學習第一課“中學時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訪一些班級的學生,讓他們談一談自己進入初中后的變化,除此之外還可以觀看一些網絡視頻,與外界接軌,了解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區別,教師要營造輕松自由的談話氛圍,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準備課題,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圖書館查閱資料等方式整理、分析相關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2.善用案例,加強理解
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非常多,但是中學生的經歷有限,不可能每個知識點都會有所接觸,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案例來幫助學生理解。
例如,在學習“中學時期在生命歷程的作用”時,教師可以選用一些名人的中學事跡,如丁肇中在中學時期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王亞南睡三腳床保持清醒,珍惜每一分鐘的學習時間;魯迅嚼辣椒驅寒保證學習時間等案例,進而引出成功人士都是不負青春,刻苦學習的。
因此當代中學生想要獲得成功就應該在中學時期抓緊時間學習,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通過這樣的案例來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引入核心素養主題是非常巧妙的教學方式。
3.加強教學環節的銜接
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方式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大同小異,主要是課堂引入—課堂內容講解—知識考核這三個環節。在課堂引入時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本課主題。
例如,在學習“成長的禮物”一課中其實就是讓學生懂得自己在成長中獲得了什么?懷抱著感恩之心面對自己的成長。課堂引入可以從禮物或者是成長入手,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思想意識,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傳輸正確的核心素養要求。教師通過讓學生舉手回答、小組討論等方式,營造輕松的教學課堂氛圍。最后通過匯報結果、書面考試、學生互評等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尤其要重視各個環節的銜接。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一定的社會生活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潛移默化地將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融入每一次的討論中。讓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能擁有正確的道德品質,能掌握基礎的法律知識,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與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侯遠姣.網絡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挑戰和對策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86.
[2]李照粉.探究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新思路[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