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軍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重要的學習時期,步入初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和感情基礎。目前,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和應用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初中語文學科中,作文一直是學生的學習難點,同時也是語文科目的重點內容,作文在考試中占據了三分之一的比重,同時語文學科的字、詞、語句、閱讀教學都是為了實現更好的應用,在作文中都能得到良好的呈現,因此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至關重要。針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遇到的困境進行剖析,并采取有效的對策,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對策
目前,就我國初中語文教育而言,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而作文是對語文其他知識的綜合檢驗,通過寫作能力的培養,可以實現初中生對所學過的語文知識進行良好的運用,實現語文水平的提升。但是,目前初中生的作文教學一直不明朗,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著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作文教學質量,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地開闊初中生的視野,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實現作文水平的全面提升。對于初中語文教育而言,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兩者兼顧,才能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因素
(一)初中作文教學方式落后
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時間較長,許多教育理念沒有快速改變,再加上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方式仍然處于落后的狀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使學生產生思維定式,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好的作文成績,常常會教學生套用統一的教學模板,甚至有的老師會讓學生背誦作文范文,這種教學方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寫出來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從而使作文的質量大打折扣,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水平受到了較大的局限。
(二)學生缺乏寫作經驗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繁重,課程的科目也逐漸增多,學生的課余時間也比較少,因此留給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家長們會認為課外閱讀是不務正業、耽誤學習的行為,這樣的現象致使初中生對課外閱讀失去了興趣,從而閱讀面越來越窄,獲取的知識也僅僅是語文課本的內容,在進行寫作時就會出現經驗不足的現象。語文學習注重的是積累,只有不斷地積累才能提高自身的語文功底,同時也能夠提升寫作能力,在作文中運用更多的優美語句和寫作手法,使文章充滿鮮活的生命力。但是,目前初中生作文教學遇到的困境就是缺乏課外閱讀。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對策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為了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開展個性化教學,針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豐富初中生的情感,并且鼓勵學生將情感表達出來,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學生學會感悟生活,并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真實的體會。
(二)注重初中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在進行初中作文教學時,初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走出閱讀仿寫誤區,讓學生的寫作充滿真情實感,學會運用文章的寫作技巧,與自身的真實情感相融合,完成高質量的寫作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形成自己特有的寫作風格。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背影》一文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表達自己是怎樣看待父愛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初中生學會對內容的闡述,發表自己的看法,結合文章父愛的寫作技巧,描寫自己所感受到的父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初中生大同小異的仿寫式作文,運用真情實感進行寫作,實現寫作教學的真正目的。
(三)拓展課外閱讀
為了更好地培養初中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課外讀物的分享,提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并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探討,同時教師還應該布置讀后感任務,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悟,培養學生的真實情感。
例如:在開展《駱駝祥子》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分享視頻片段,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并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同時積極與同學進行交流,深化學生的閱讀感悟。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教師應該對當前的教學困境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作文的真情流露,使作文的質量更高,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洪財生.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的運用實踐研究[J].課外語文,2017(2).
[2]張文熙.中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初探[J].贏未來,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