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瑩 陳明高
摘 要:校本研修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種模式,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結合農村初中教師積極構建校本研修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以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詞:農村;初中;校本研修;教師;繼續教育;專業成長
新時代的教育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必須密切重視自身的專業成長,而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校本研修是結合教學資源實際,由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開展以教師為主體的“基于學?!薄霸趯W校中”“為了學校”的研修活動或培訓等,通過調查、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等實踐性研究,發掘實踐問題,總結經驗,提升理論,探索規律,有利于農村初中教師把日常教學工作和教育科研及自身專業化成長融為一體,有助于教師跨越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之間的鴻溝,實現自身發展;有利于促進學校教學研究機制的調整和完善,使校本研修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可行性,有助于教師在校本研修中得實惠、練真功、收實效,促進教師教研能力的不斷提高。 我校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上林縣,處于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農村教育的滯后性及缺乏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校本研修機制,以致許多農村教師對校本研修的概念不清、理論不明,缺乏進行校本研修的內驅力。校本研修是當前學校開展教研的一個熱點,直接關乎教學質量、學生成績、新課改的推進與實施效果等,為此,初中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技術能力及研究能力水平,積極探索自身現狀,充分發揮教師的個體創造力和群體合作力,進而提高教學質效。
一、農村初中教師積極構建校本研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校本研修是一種符合實際的、可行的、高效的在職教師培訓模式,受到了農村初中校級領導及教師的重視,初見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經文獻查閱、問卷調查、實踐研究,本人總結了農村初中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研修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校本研修形式較為單一,缺乏教育科學理論指導和專家引領,實效性和針對性差,成效不明顯;研修內容的適切性不強,內容狹隘,容量不足,不能保證全員要求;研修主體意識不夠,教師發展的內驅力不強,積極性不高,角色被動。為此,農村初中出現很多矛盾,使得培訓者出力不討好,受訓者出工不出力,研修整體氛圍較差。
二、農村初中教師積極構建校本研修過程中的措施
1.組建校本研修課題小組
為了更好地開展校本研修工作,首先應由校方領導或教育管理部門帶頭組建校本研修課題小組,落實課題組成員;也可自愿選擇,構建研究型專業發展團隊,如優先選擇青年教師、優秀教師、學科教師作為團隊主體,不斷對話、交流、觀摩、研討及分享經驗和案例等,確定研究目標及內容,調查并研究農村初中教師專業發展與校本研修的現狀,做好分析報告,探索有利于農村初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研修機制。
2.構建農村初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研修機制
在農村學校開展以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的校本研修,促進廣大農村教師向精、尖、高、廣方向發展是時下最為緊迫的任務。為此,課題小組應一切從實際出發,構建科學有效的農村初中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研修機制,依照教師的身心特點、個體差異、需求、教學特點等拓展研修模式,如:反思型研修模式、實務性培訓模式等,突破以往單一校本研修模式的局限性,建立高效的相互合作校本培訓組織管理模式和工作計劃,進而激發教師發展的內驅力,正確引導廣大農村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準確、更長遠,為教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石。同時,加強教育科學理論指導,如韋納的歸因理論、班杜拉的強化觀和自我效能理論、“四度六步”教學理論、有機整合動機理論等,并邀請專家蒞臨指導,豐富農村初中學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教育教學理論,為農村初中校本研修專業化、持久化、優質化發展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依據,提高研修內容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3.營造良好校本研修氛圍
利用互聯網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依照教師的需求、興趣、性格、偏好等實際,將研修內容多元化,提高其針對性、適切性,如:用網絡論壇(BBS)、網絡聊天、博客等與專家或行業同仁進行群體交流;豐富研修主題,開展“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以賽促教;進而提高研修主體的積極性,激發教師發展的內驅力。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校本研修活動,提升研修效果,如與名校開展教育幫扶活動、以老帶新以新促舊(師徒結對幫扶)、教研組集體備課評課、壯歌飛揚(四六聯山歌、壯族文化進課堂)、互聯網+校園(互聯網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等校本研修課程等,從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創建良好的環境促進同伴互助、注重專家引領等方面來進一步推進校本研修工作。最后還要獲取社會支持,提高活動經費預算,加強物質資源的整合與配套,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豐富學校的圖書、雜志、報刊等資源,設置獨立的讀書閱覽室、研討室,建立本學校的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等。
4.鼓勵教師自主學習
教師應是讀書學習的典范,要不斷加強學習,豐厚積淀,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淵博的知識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前提,也是教師立足教育的重要基礎。為此,應加強專業引領和指導,選派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和進修,組織教師外出學習,開拓視野;強化學習自覺,讓繼續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讓閱讀學習成為教師的生活常態,從而提高教師的學識水平;強化專業引領,鼓勵教師參與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研修活動,引領帶動教師成長。通過多種形式的教科研培訓活動,促進廣大教師學習先進的科研理念,掌握和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研訓一體,研訓同步,讓參訓人員實際體驗或參與各項課題研究活動。
參考文獻:
[1]劉洋,黃白晏,韓曉艷,等.農村薄弱地區教師研修新模式研究:以陜西省嵐皋縣為例[J].中小學電教,2020(5):3-4.
[2]王國輝.以校本研修助力教師專業素養提升[J].中國教師,2020(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