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 要:高效課堂,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有質量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且高效的教育教學課堂,它是相對傳統教學的低效課堂而言的。高效自主的課堂教學是最符合課改理念的理想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要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新穎的教學理念,用多變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學生、教材的多邊互動和自主探究,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自主課堂;構建策略
新課改提倡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教學的基本形式是課堂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發展素質的主渠道。高效自主課堂,不僅僅指課堂效率高,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巨大變革,它既是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組織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有質量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教育教學高效的課堂,又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凸顯的課堂。實現高效自主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發展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終極目標。然而一節課的時間總是限定的,那么如何實現高效自主課堂就成為每一個教師必須面對和研究的課題。
一、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自身素質決定著教學的成敗。新課改提出,應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講解教學方式,倡導“以學定教、為學而教”的理念。觀念的轉變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事,必須積極投身課改的實踐之中,通過不斷學習和研究逐步完成。首先要提高教師自主學習的意識。課堂教學賦予教師很大的自主權,但實際情況卻是因為教師專業水平較低而不能有效地利用這個優勢。于是,很多的課堂教學便陷入因惰性而產生的慣性運轉:一味講解、機械記憶背誦、大量布置作業重復訓練、忽視學生能動性,等等,不一而足。這就要求教師主動學習,用新的理念和思想充實自己的頭腦。其次要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教師要自主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高效課堂是教學技術向教學藝術的轉化過程,教師敏銳的課堂洞察能力和高超的課堂教學機智,都對課堂教學的高效具有決定性作用。最后還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只有用心去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良好師生關系,學生才能喜歡你,才會全身心投入你的課堂之中,才會為高效課堂提供最根本的基礎。
二、教給學習策略,轉變學習方式
學習策略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的有效學習方法、技巧、程序、規則等。長期以來,我們只會埋怨學生不會自主學習,卻沒有深思為什么不會。究其原因,還是傳統的教學思想限制了我們,課堂上教師不敢放手,沒有給學生提供嘗試和鍛煉的機會,沒有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教師只“授之以魚”,卻沒有“授之以漁”,學生學不到學習的方法,自然不會自主學習。而高效自主課堂的本質要求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正如喬伊斯在《教學模式》一書中所說,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存在著從“不適”到“適”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正是通過學習活動來完成的。
教師還要重視學生的個性體驗和獨特思考,真正有價值的學習往往不能單靠課堂教學來完成,它更多的來自學生的個性體驗和獨特思考。拉爾夫·泰勒認為,“學生學習經驗的獲得,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而發生的,他學到了什么取決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什么。”新課改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研究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等引入了課堂教學,但因為教師的理解不夠,因而雖有了新的理念、新的學習方式,但課堂教學卻沒有根本的變化,充其量只是“穿新鞋走老路”。要改變這一局面,不僅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學習了,教學活動才能落到實處,才有可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實現高效自主課堂。
三、明晰教學取向,創新教學方式
傳統教學實際上把“教”與“學”機械地人為割裂開來,課堂上,主要是教師“教”,教的內容稱為“教材”,課堂教學就是“教”“教材”,學生的學主要放在課下的練習,多以作業的形式再現學生的掌握情況。高效課堂就是要明晰教學的取向,將“教”與“學”有機整合起來,讓課堂以“學”為主——教方法、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與教給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將“雙基”融入過程與方法的訓練之中。課堂要高效,還要注重教學內容呈現的多樣化,充分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將教材提供的圖像聲音、語言文字整合起來,把教學內容立體化、動態化、情境化地呈現給學生。多種呈現方式能讓學生眼前一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保障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構建高效自主的語文課堂是新課程的重要內容,如果每一個教師都能夠始終如一地堅持貫徹新課改理念,勇于改變自我,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學生主體學習地位,真正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最終必將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從而達成高效自主課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希貴.學生第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趙連根.從“有效教學”的“瓶頸”問題出發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7.
[3]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王鑒.課堂研究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