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龍
摘 要: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前提條件。語文需要學生進行長時間的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學生后續語文知識的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詳細闡述了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激發興趣;主要策略
在小學階段教學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不高,他們認為語文知識枯燥、乏味,所以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量。
一、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和諧、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學習語文知識。為了營造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自己不僅是學生的教師,而且是學生的朋友[1]。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保持平等的關系,而不是經常以嚴厲的面孔來面對學生,這樣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小學語文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學生朋友的身份了解學生實際想法。同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定期向學生詢問對自己教學方式的想法和意見,有效解決學生學習語文中的問題,拉近學生和教師間的距離,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圖畫》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講授語文知識,而是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同時教師要以《秋天的圖畫》為基礎,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作者描述的秋天的圖畫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習氛圍變得更加愉快,而且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除此之外,在課下時間,小學語文教師要增加與學生的接觸,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予學生一些鼓勵,使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提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慢慢地愛上語文課程的學習,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保持更加積極的態度。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我國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錯誤地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是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忽視了學生主體學習地位[2]。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后續的教學中要不斷優化和改善教學方式,仔細分析和研究哪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認識當前的教育形勢,摒棄以往錯誤的教學觀念,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當前普遍使用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創建良好的多媒體教學平臺,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豐富教學形式,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防止學生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將枯燥的、乏味的語文課本知識轉變成圖片、視頻等形式,將語文學習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并從心底認為語文學習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樣學生就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到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其獨立思考能力也將有所提升。
例如在教學《窗前的氣球》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制作課件,將課本上乏味的文字轉換成生動的視頻、圖片和動畫,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窗前氣球的畫面。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便學到了語文知識,當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后,他們會從心里認為語文知識的學習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并且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保持更加良好的學習狀態。
三、提升語文作業的趣味性,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現階段的小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中學習語文知識,而且要在課下時間完成大量的語文作業[3]。當小學生面對大量的語文作業時,內心難免會產生抵觸的心理,如果在做作業過程中一直保持這種情緒,那么不僅不能有效鞏固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而且會使學生喪失語文學習興趣,嚴重阻礙后續語文知識的學習。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保證作業量的適中性,提升語文課后作業的趣味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語文課后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藍色的樹葉》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畫出自己想象中的藍色樹葉,并且使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藍色的樹葉。這樣學生將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課后作業也得到了一定的延伸,學生不僅可以有效鞏固語文知識,而且可以快樂地完成語文作業。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后,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將會大大提升。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提升課后作業的趣味性,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黃遠肖.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學園,2019(19):100-101.
[2]林素英.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J].教育評論,2018(2):66.
[3]張麗華,梁艷玲.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新課程(小學),2019(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