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琴
摘 要:教師要解放學生的雙眼,不要讓學生只盯住課本;教師要解放學生的大腦,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要解放學生的嘴巴,促使學生談真理、談夢想等。即,教師要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學方法是將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內容有效鏈接起來的紐帶,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組織開展多姿多彩的教學活動,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
新課標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語文科目中涉及的知識點非常多,既有多音字、形近字、同義詞、反義詞等基本的字詞知識,又有病句的修改、例句的仿寫以及段篇章的理解分析和語言表達等大量知識點。如果學生不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是在教師的要求下被動學習,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非常低下。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入手,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導學案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因為學生會結合導學案展開課前自學,因而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導學案,從而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課前預習。
例如《故鄉》,這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小說。導學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基本字詞的學習,要求學生給“秕谷、鵓鴣、顴骨、伶仃、恣睢”等注音,聯系上下文解釋“蕭索、家景、無端、如許、鄙夷、景況、愕然、寒噤、松松爽爽”等詞語,并引導學生結合教輔資料,了解魯迅先生寫作這篇小說的背景。導學案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展開對課文內容的分析理解,具體可以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作者記憶中的故鄉如何?作者看到的現實故鄉圖景如何?課文中的閏土,其少年時期與中年時期,在哪些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等。學生會結合導學案中的問題展開深入閱讀,并認真總結魯迅先生記憶中的故鄉特點,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艷麗,美好動人等。而作者看到的現實中的故鄉,卻是一幅蕭條、荒廢的冬景。關于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作者更是在外貌、動作、語言、神態以及對“我”的態度等方面展開了具體描寫。
課堂上,教師要檢查學生的自主預習情況,并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從而真正地做到以學定教。
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是新課標中極力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其要求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合作探究。即,學生先要展開自主學習,然后在交流互動中展開知識點的優化整理。可以說,小組合作同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教材內容中的重難點展開合作交流。如《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課文的重難點之一就是引導學生體會直接反駁以及間接反駁相結合的駁論方法。小組合作模式下,每一個學生要總結出文章中直接反駁的語言描述,具體可以有“中國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等語言。每一個學生還要總結出文章中間接反駁的語言描述,然后小組學生互相交流分享,共同突破課文中的重難點。
三、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過程。因為閱讀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學生既需要理解基本的字詞,又需要理解基本的文章框架,還要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而且文章中的很多思想觀點還會啟迪學生的思想,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訂清晰的閱讀計劃。學期開始階段,每一個學生要準備一張閱讀卡片,寫上自己將要閱讀的主要書籍名稱以及閱讀時間。然后接下來的時間內,學生要按照閱讀卡上的閱讀計劃展開課外閱讀。學生還要簡單記錄下自己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的心得感受,從而全面提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閱讀交流活動。即,學生可以將自己閱讀的主要內容以及閱讀心得通過口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在營造良好閱讀氛圍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標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所在。然而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耐心、愛心與恒心,并對學生進行堅持不懈的引導,從而促使學生在導學案預習、小組合作以及課外閱讀等學習活動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月海,高金玉.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8).
[2]李麗卿.淺談初中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學周刊,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