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金華市體育運動學校 浙江 金華 321000)
籃球作為一種世界級運動,在國內球類運動中十分受到歡迎,全面學習好籃球技能和意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身體協調性,還可以強化學生身體素養。青少年籃球訓練方法是否科學直接決定了籃球教學效益。在青少年籃球訓練中,應時刻關注教學方式與方法,明確具體的訓練目標。目標設置理論是一種基于學生特點的學習理論、認知理論,將目標設置理論應用到青少年籃球訓練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籃球知識和籃球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這對提高學生體育成績、身體素養有著重要影響。目標設置理論可以確保籃球訓練的針對性、科學性能,提高青少年的籃球訓練效率,最大程度上排除個體差異,保障籃球訓練效果。
目標是指一個人在某個時間段內想要達到的行為標準,而目標設置理論是通過設定一個目標,并不斷朝向這個目標努力,最終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在青少年籃球訓練當中,可以通過設置目標讓學生在重要比賽、活動當中集中起來,讓學生帶著學習目標展開訓練,在學生達到了短期目標之后,給學生設置其他目標,這樣學生在訓練中會更加努力,不斷實現設定的目標,久而久之學生的籃球能力就會不斷提高。當然,設置目標并不是只讓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而是要讓學生體驗努力過程中自身的變化,讓目標設置更具延伸性,這樣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具有強烈的目標感和方向感,努力程度得到提高,從而避免了學生在訓練中感到特別單調,也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訓練激情的目的。此外,在完成目標設置完成后,還需要運動員可以全面投入到籃球訓練中,并找出更加科學的訓練方案,盡可能早日完成籃球目標。
(1)長期目標。
在籃球訓練過程中,需要先為學生制定一個總體規劃和長期目標,在長期目標設定當中,必須要有戰略性眼光,可以確保每位學生在訓練完畢之后都有成果,確保目標設置方案是一個整體、宏觀發展的長遠計劃。青少年籃球年齡涉及范圍非常廣,包括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不同年齡階段的籃球目標也不同,連貫起來就是一個長遠的籃球訓練目標。通過分析現階段青少年身體機能、心理特點,結合自然發展規律針對性訓練籃球能力,打好籃球必要的基礎。籃球訓練中不能一味追求效率、過于追求籃球技能,否則會耽誤青少年學習籃球的敏感期,將每個階段目標任務作為籃球訓練的檢驗標準,同時提升學生的訓練動力,不僅要求學生可以達到訓練目標,還要完整的完成任務,這樣才能夠培養出籃球人才。
(2)短期目標。
短期目標以年目標、月目標、周目標為主,根據籃球運動條件,制定一定周期的訓練目標,以籃球比賽作為一個周期,并檢驗青少年的籃球訓練結果。這種多元化籃球訓練目標,是提升學生個人能力的重要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必不可少。在設置短期籃球目標時,要根據學生自然生長特點,針對性安排訓練內容,提供更優質的訓練環境和空間。短期訓練目標實現中,要特別關注青少年競技狀態和保持運動狀態,從而完成一個完整的短期目標訓練流程。在以年度目標為主的大訓練周期中,主要是訓練青少年綜合技能和競技狀態,也是評定目標設置是否合理的關鍵一環。
(3)個人目標。
個人目標遵循學生自主性的要求,是不可或缺的目標之一,由于青少年先天條件、身心情況、發育狀況不同,再加上訓練場地、條件、重視度的差異,因此青少年籃球隊想要形成特色,就必須要區別對待,鼓勵發展學生個性,從而讓整個隊伍更有特點。
當今國際上的籃球比賽更加注重三分投射,因此下文教學案例主要以三分教學為主。
(1)集體跑動三分投籃。
在小球時代下,跑動三分投籃已經成為了主流。在目標設置上,以小組跑動三分命中率為35%為主。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大組,并設置球員編號,如1號、2號、3號一直到N號(最后一號)。將學生圍繞三分線排開,從45°角或0°角位置開始跑動,先由1號球員向45°或0°角盤動,之后1號球員將球傳給2號球員,2號球員投射三分球,無論是否命中2號球員都要去撿球,并盤動將球傳給3號球員,3號球員投射三分,后續以此類推。規定為連續投中2球為一組,一共進行10組,兩個大組在球場兩側分別進行。該訓練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跑動中傳球、投射,并逐漸找到跑動投三分的感覺和肌肉記憶,同時還可以逐漸克服投射三分的緊張心理、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心理控制能力。長此以往訓練會提高學生的跑動投射三分命中率,短期命中率可以設置為35%、中期命中率目標為45、后期命中率目標為55%以上。
(2)分球投籃。
分球投籃的訓練目標是為了讓學生適應比賽氛圍,提高學生抗壓能力。在訓練前熱身活動中,可以采用游戲訓練方案,激發學生積極性。一名學生站在三分線任意一個角度分球投籃,將學生中長線位置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投的進”,另一個是“投不進”,這些學生自主挑選陣營。如果學生投進則“投不進”陣營學生要折返跑;反之則“投的進”的學生折返跑,投籃學生在投進之后換位置繼續投,其他學生依然自主選擇陣營,如果投籃學生沒有投進則也要進行一次折返跑。這樣在兩個陣營中,就會大聲呼喊“投的進”、“投不進”,增加學生投籃壓力,并逐漸適應這種氛圍。
籃球訓練的前提是保證學生積極性,所以在設定訓練目標時,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樣可以進一步發揮訓練效益。籃球訓練的目標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籃球技能的掌握度,減少學生在賽場上的失誤率,避免動作失誤導致身體損傷。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心理特性、心理特點合理設計訓練目標,避免盲目訓練,盡量讓學生少走彎路,提升教學成效。在設定了教學目標之后,還要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定期做好康護護理工作,讓學生充分感受籃球的訓練過程,積極參與到籃球訓練當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良好的籃球訓練氛圍,積極利用校園的體育資源,讓學生在訓練當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從而形成“終身運動”的意識。
教學目標設置要足夠合理,可以為學生籃球學習指明方向、提高學習效率、減輕學習負擔。教師要對學生的客觀情況展開調查,積極與學生做好溝通,掌握學生的籃球實際水平,根據學生實際狀況設定訓練目標,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目標設定針對性,凸顯目標設置的應用價值。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為不同學生設定不同訓練目標,推動學生朝向個性化方向發展。再者,還要重點考慮學生需求,結合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喜愛設計目標定向,如果學生比較喜愛籃球并有一定基礎,要提出難度更高的任務目標,讓這部分學生可以展現實力,進一步提高籃球能力。對于不喜歡籃球運動且沒有基礎的學生來說,要設定難度較低的目標,也可以采用游戲的方法完成目標,讓這部分學生只需要努力即可完成訓練任務。當然,目標也要隨著環境變化而靈活調整,特別是在前期訓練當中,部分學生在訓練中進步非常快,這就要針對性提高任務難度;部分學生籃球技能接受度低,此時要降低及籃球訓練難度,實現籃球訓練目標的靈活定向。
目標設置理論也要有科學的教學方案作為輔助,通過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籃球訓練效率。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發揮個人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實際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幫助學生完成訓練目標,通過互動傳遞籃球技能,確保各項技能的精準性,提高師生之間的感情,讓學生更加信服教師。很多教學內容都需要小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團隊能力。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組內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協調,共同實現訓練目標。在訓練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師,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對新型教學方法的看法,結合學生建議針對性進行改良,讓學生可以更好、更快的參與到籃球訓練當中。
教師在設定目標時必須要可以保證籃球訓練成效,并在學生原有的籃球技術基礎上提升訓練效果,發揮目標設置理論的真正效益,讓學生更好的保持籃球運動技巧。籃球訓練作為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節要始終堅持提高學生技術水平,按照最終訓練目標逐漸完成目標任務。遵循實效性原則,為學生制定訓練目標,積極適應目標實現過程,教師要針對性展開指導工作,幫助學生解決訓練中的難點,同時要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良好的分為下學習籃球技能和知識。籃球訓練不能單憑借成績,要以“促進學生發展”、樹立“終身運動”為總目標,并采用目標定向方式激發學生驅動力,最終讓學生獲取成功,提升學生在訓練之后的滿足感、成就感。
針對青少年籃球訓練中,其技術動作的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針對學生的特點來設計具體化的內容,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籃球技能,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可以時間來設置課后訓練,讓學生在可以時間進行定點投籃訓練、傳球訓練等,并固定至少要做多少個,如投籃訓練10個、傳球訓練20個。以此來讓學生有目標性的進行具體訓練,真正為強化學生籃球技能提供保障。因這樣的教學目標更加的明確且清晰,可以讓學生在量化指標下進行合理的訓練,真正促進青少年在目標性教學體系下強化自身綜合能力。
目標能夠告訴學生在學習中達到怎樣的結果或是獲得什么樣的成果,而且目標也能為學生進行自身個體評價提供標準;對于反饋是引導學生明確自身目標完成的情況的重要過程,也是其明確自身是否滿足標準的依據。所以在青少年籃球訓練中,應將目標和反饋進行結合,由此更好地增強學生的績效。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投籃技術時,教師應先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投籃目標,之后在引導學生依次來完成,而在完成了目標任務時,其教師必須要在適當地時機下對學生所達到的目標進行客觀且技術的反饋,由此能夠讓學生在這一訓練過程中明確自身目標完成的情況,對其中情況有正確的認識,從而使得學生在教師正確引導下,不斷強化自身能力;而且教師可以在反饋當中明確自身設置的目標是否具有合理性,進而更好地幫助和引導青少年強化籃球技能,保障青少年在完善的教學體系下實現穩定發展的目標。
綜上所述,目標設置理論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特點、需求、生長情況、教學效果等設置目標,并采用新型教學方法來配合。此外,要保證評價足夠客觀,注重評價內容,尊重評價主體。在評價中,要避免個人主義評價,注重學生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教師也要接受學生評價,了解學生對各類學習方法的滿意度,從而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