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第二幼兒園 馬會榮 王建新
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各個器官和組織嬌嫩,平衡性、協調性較差,反應不夠靈敏,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但此時的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喜歡觸摸、嘗試,所以,幼兒園的安全工作是很難做到萬無一失的,不可預料的隨機性傷害事件是我們教師無法掌控的。事故一旦發生,我們首先應該反思一下幼兒園這方面的制度是不是還需要完善,我們的教師有沒有具備較強的工作責任心,能不能對意外傷害進行快速而正確的處理;其次,在反思的同時,幼兒園應逐步完善管理機制,做到及時排除安全隱患,把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一天下午,中班王老師正在組織班級孩子的離園活動,此時保教李主任來找身為教研組長的王老師商量教研活動的相關事宜,王老師就讓幼兒們到各個區角進行自主游戲。一名幼兒拿起一把扇子玩,因為扇子投放在區角的時間久了,扇骨上的竹片已經分叉,幼兒在玩時不慎將一根細細的竹簽扎進右手食指的指甲縫里。孩子感覺很痛就告訴了王老師,當時王老師沒有仔細檢查,以為只是被扎了一下,安慰孩子幾句,就讓家長接走了孩子。半夜,孩子被疼醒,家長這才發現孩子的指甲縫里扎了一根細細的刺。第二天,家長帶孩子去醫院,醫生說必須取掉指甲才能拔出刺來;家長又提出去省城大醫院治療,結果還是得將孩子的指甲拔掉取刺。家長擔心孩子的指甲長不出來,導致終身殘疾,并揚言幼兒園必須為此付出代價。這件事情直到孩子的新指甲長出來,幼兒園承擔了所有醫療、交通、營養費用后才了結。
原因分析:
第一,幼兒園本身的規章制度沒有很好地約束管理者和教師的行為。幼兒園的制度明確規定:教師在組織離園活動時,無論是公事還是私事,都不能隨意離開;當老師正在組織孩子活動時,幼兒園的管理者或其他老師都不能打擾。所以,上述案例中,保教李主任和王老師都沒有嚴格按照制度辦事,都負有責任。完善的制度具備指導性和約束性,規范教師的行為,告訴相關人員應該做什,不應該做什么。規章制度中的獎懲措施,是為了讓教職工們遵章守紀、勤奮工作,而不是出了事故后的補救或者推卸責任。建立健全幼兒園的規章制度,一方面可以使幼兒的權利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也是讓幼兒園的利益得到保障。
第二,在意外發生后,教師不具備基本的保健常識,責任心不強,沒有仔細檢查幼兒受傷的手指,以為孩子的手指僅僅是被扎了一下而已,疼過一會就會好的,安撫了孩子幾句,而且沒有及時告知家長,直到孩子手指發炎疼痛難忍時,家長才發現,此時已經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這本是一件很小的意外事故,如果當時老師能夠細心檢查,將刺挑出來,或者及時告知家長,孩子的手指被扎了,讓家長隨時觀察手指的變化,是可以避免孩子受到更大傷害的。孩子在幼兒園受傷是很難避免的,這一點大部分家長都可以理解,但是由于教師的疏忽導致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及時治療,任何家長都會很惱火。所以,每一次意外都應該引起教師足夠重視,認真對待,在掌握基本保健知識的同時及時正確地處理意外傷害的發生。
第三,沒有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幼兒自身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幼兒園區角活動投放的材料,首先應該保證材料的安全性,當扇骨出現分叉開口時,這把扇子就已經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教師應該及時將其修好或者更換掉,由于老師工作的疏忽,加之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因此幼兒受傷就成了難免的事情了。
對策:
1.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要發展,離不開鋼的制度,鐵的紀律,作為單位的中層管理者,更應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自覺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做出榜樣,提高教師的工作責任心。
2.幼兒園應加強教職工師德、幼兒保育、保健知識及意外事故處理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學習,激發教職工對幼兒和幼教事業的熱愛,從而提高工作責任心,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把意外傷害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3.完善對投放幼兒區角活動材料的管理制度及安全隱患的排查制度。
4.家園共育,和家長多溝通,交流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家長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此案例中,家長如果平時教育得當,孩子不至于受傷后不敢告訴家長。同時,應經常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的校車送孩子回家時,有一個孩子的家長經常不按時到規定的地點接孩子,為了不耽擱送其他孩子回家,跟車老師就讓孩子穿過一條小巷自己回家。久而久之,家長和老師都已經習以為常,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安全意識也逐漸淡化。這天下午和往常一樣,老師還是讓4歲的幼兒自己回去,直到天黑,家長下班回家沒有看到自己的孩子,打電話到幼兒園找孩子。這時,家長和送孩子的老師互相推卸責任,各執一詞,直到晚上10點多孩子在鄰居家被找到了才終止了這件推諉扯皮的事。
原因分析:
第一,教師安全意識淡薄,缺乏責任心和警惕性。為了增加生源,使縣城附近的學前適齡幼兒享受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紅寺堡區的民辦幼兒園都用校車定時定點接送離幼兒園較遠的孩子,這部分孩子家長不是在家務農就是外出打工者,工作性質決定了這些家長生活沒有規律,不能夠按照幼兒園的接送制度準時準點的接送孩子,出現了早上孩子自己來規定的地點,并且下午又自己回家的現象。農村的小巷子來往的人車較少,一般不會出現安全問題,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正是有了這種麻痹思想,一次沒有問題,兩次沒有問題,久而久之,安全意識淡薄,警惕性也放松,責任心也隨之降低。
第二,幼兒園管理失責和幼兒園接送制度有漏洞。此事雖是虛驚一場,但足以引起幼兒園的高度重視,幸運的是這次孩子找到了,如果孩子找不到,那么后果不堪設想!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事,總以為不會發生的卻出人意料的發生了,也就是說,沒有出現問題不等于不會出現問題,所以,幼兒園的安全管理者應該及時了解校車接送情況,當發現有家長未按照約定準時準點的接送孩子時,就應該和家長、跟車老師商量解決這件事,不能抱有一絲僥幸心理!跟車老師更應該時時樹立安全意識,當家長無法履行自己的接送職責時,及時向幼兒園反映,及時解決問題。
對策:
1.修訂完善校車接送管理制度,實施接送教師考核細則,明確責任。
2.加強對教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對幼兒家長安全提示,采用“致家長的一封信”、板報、橫幅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安全知識的宣傳,時時敲響安全的警鐘,提高師幼及家長的安全意識。
3.和不能履行親自接送幼兒的家長簽訂安全補充協議,分清幼兒園和家長該履行的責任和義務,避免推諉扯皮、責任不清的事情再次發生。
一個星期一的早晨,按照幼兒園食譜安排,早點是小米粥和糖酥餅,當廚師打開剛剛送來的小米袋時,發現這袋小米已經生蟲。按照幼兒園規定,廚師沒有隨意更改食譜的權利,所以,為了不影響準時開飯,廚師沒有及時向主管者匯報此事,擅自做主將小米中為數不多的米蟲撿了出來,用已經生了蟲的小米給孩子熬粥喝了。結果,當天恰逢教育局和衛生監督所聯合進行常規安全衛生檢查,發現了這袋生蟲且已經給孩子熬粥喝了的小米,當場就在全區教育系統內進行了通報批評,此事對幼兒園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原因分析:
第一,主管者責任心不強,未能按照制度驗收定點糧油店送來的小米。幼兒飲食安全是幼兒園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關乎全園幼兒的身體健康,不容忽視。如果一所幼兒園連孩子的飲食健康都不能保障,再好的教育也將失去意義。對幼兒園食堂的管理,除了建立健全制度做堅實的保障外,一定要嚴把幼兒食品安全關,從根源上杜絕不合格的食品進入幼兒園的食堂。此案例中,主管人員疏于監督,沒有按照制度檢驗小米、索要正式票據,因此沒有及時發現已經生蟲的小米。
第二,食堂的管理存在漏洞。幼兒園對廚師的考核細則中有一條“幼兒園的廚師必須嚴格按照安排好的食譜準備膳食,不準私自更換”的規定,如果在管理制度中能夠明確廚師長的職責,讓其在實際操作中把好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關,在食材出現問題時有權利對食譜進行臨時調整,解決其擔心私自更改食譜的后顧之憂。
第三,廚師的食品安全意識淡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弱。幼兒的“三餐一點”均出自廚師之手,他們肩上的擔子不輕,尤其是廚師長,更要挑起確保幼兒食品安全的重擔。幼兒園的食品安全應該從廚師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樹立食品安全意識抓起,食堂的衛生、廚師的個人衛生、廚房操作工具的衛生、食品是否合格安全等均要細化管理,案例中,廚師長如果有“食品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不是顧慮會不會因自己私改食譜承擔責任的話,也不會出現這次不應該發生的偶發事件。如果廚師發現小米生蟲,在來不及上報的情況下,為了孩子的健康,更換食譜,隨后再退換已生蟲的小米,想必上級領導部門不會通報此事,幼兒園的領導更不會追究廚師私自更換食譜的責任。
對策:
1.食堂管理人員一定要選責任心強,視幼兒食品衛生安全為己任的人員擔任。
2.細化食堂工作人員職責,層層把關,層層落實責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3.加強對食堂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
總之,幼兒園的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是我們工作的第一要務,要“時時、事事”抓,除了要有完善的制度可依循,作為管理者,更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把工作的重心時刻放在監督檢查上,盡力給師幼營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確保每個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