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劉志宇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
醫教協同是當前我國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的總體思路。2014年11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提出改革的目的是“建成校院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規范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院校教育質量顯著提高,畢業后教育得到普及,繼續教育實現全覆蓋”[1]?!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醫學教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醫學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得到完善,除以“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為主體外,同時培養“3+2”(3年臨床醫學??平逃?2年助理全科醫師培訓)臨床醫學人才作為補充,并加強全科、兒科等緊缺人才培養。
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是國控專業,主要為基層衛生機構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型技能型衛生人才。我院高度重視臨床醫學專業建設,不斷加大師資隊伍、實訓條件、課程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取得了顯著成效。從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開始,我院積極探索構建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近3年的實施過程中,從組織管理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一體化、實驗實訓實習一體化5方面著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基層全科醫師崗位勝任力為核心,走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我院與醫院合作建立適合全科醫師培養的新型醫教協同模式,培養能勝任基層醫療機構崗位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全科醫學人才。
根據臨床醫學專業和全科醫師培養方案,參照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結合專業特點和需求進行機構調研,形成臨床醫學專業和全科醫師培養課程體系調研報告,修訂完善2018級、2019級臨床醫學專業和全科醫師人才培養方案(包括校內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大綱、醫院臨床醫學專業教學大綱),以崗位勝任力培養為核心,有效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和全科醫師職業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學校教師與醫院醫師共同設計臨床醫學專業和全科醫師培訓教程,改革課程內容,制訂適用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突出全科醫師培養特色,組織校內和附屬醫院教師編寫核心課程標準,基本建成診斷學、外科學、預防醫學3門校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018年率先面向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開設臨床醫學專業影像診斷方向,通過制訂培養方案、授課計劃、課程表以及理論授課、醫院見習與實習等方式,使學生熟悉醫學影像基本操作與診斷,具備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與預防能力和對危急重癥的初步處理能力,成為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一專多能”型、適合從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我院擬于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開設臨床醫學專業兒科方向和急救方向特色課程班,且已制訂相應的授課計劃、課程表和考核方案。
將標準化病人應用于臨床教學,力爭使每位學生在實習前都能熟練掌握臨床常用操作技能。建立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系統,為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和“3+2”助理醫師、全科醫師培訓提供系統的培訓和測試,可大大提高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
不斷探索構建科學合理、與行業需求高度符合的醫學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比例,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制定實訓室開放制度,實驗開出率在95%以上。不斷改進實驗實訓教學方法,采用PBL(問題式學習)、CBL(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有效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構建一支結構合理、教科研能力強、能夠適應臨床醫學教育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互評、互培、互管引入行業兼職教師并承擔50%以上臨床課程教學工作,打造校院聯合教學師資團隊。通過網絡課程培訓、學歷提升、假期校內教師參加臨床實踐、開展技能競賽等多種方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我院醫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7人,全部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博士4人,碩士24人,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29人,雙師型教師25人(占專業課教師的75.8%)?,F有河南省職業教育專家、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洛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10名,20名教師擔任省級學術團體副主任委員以上職務。
為加強交流,校院定期開展經驗交流會和研討會,共同探索教育教學方法。聘用醫院醫師作為臨床課程教師,承擔50%左右的臨床教學任務,增加臨床醫學專業實訓和見習次數,實現早臨床、多臨床、早實訓、多實操的教學目的。同時,為了加大校內教師與醫院醫師的合作力度,提升專職教師業務水平和臨床操作技能,提升團隊科研能力,豐富科研成果,我院積極選派骨干教師開展進修培訓,連續選派多名雙師型教師到各級醫院頂崗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2.3.1 學校實訓設施 我院現有醫學實驗樓3幢,實驗室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設有基礎醫學和臨床實驗實訓室共73個?;A醫學實驗室總面積7 000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資產1 800余萬元;臨床技能實訓中心總面積約7 0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資產2 600余萬元。我院實訓設施全面覆蓋基礎醫學和臨床各學科,并建立臨床各科仿真實訓環境,實現教學與臨床“無縫對接”。建立的OSCE考站既適合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訓考核,也承擔護理等其他醫學專業學生的培訓考核,改革傳統專業技能考核辦法,建立統一、完整、綜合的臨床醫護技能考核體系。
2020年學院將進一步改善實驗條件,伊濱新校區醫學實驗中心占地達到15 000平方米,更加現代化、數字化的多功能示教室和OSCE系統將全面應用,為醫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為醫藥衛生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2.3.2 附屬醫院實訓設施 我院直屬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醫院,各項設施齊全,為見習、實習、助理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提供了保障。附屬醫院圍繞校院醫教協同一體化培養目標,結合臨床醫學專業發展需求,在調整改造現有實驗室的同時,加大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的投入。學院進一步加強臨床實習基地建設,完善實驗實訓設備和人員管理,使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
2.3.3 校院共建,突出崗位核心能力培養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以往臨床醫學生培養過分重視理論教學而輕實踐,導致學生基本臨床操作技能缺乏[2]。
校院合作是指醫學院?;蛟O有醫學專業的綜合性大學與醫院之間的合作,是學校、醫院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礎上尋求共同發展、謀求共同利益的一種組織形式[3]。校院合作是辦學模式的創新,是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和醫院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將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訓相結合,培養滿足醫院需求的實用型人才[4]。
學校和醫院在實施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醫教協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堅持“圍繞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發展”的專業建設思路,加強學生崗位勝任力、綜合素質培養,完善學校與醫院深度合作運行機制。重視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等環節,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必修學分中包含40周臨床實習、2周見習以及畢業論文等。積極推行“實習就業一體化”管理,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實習生選拔方式,將實習生作為準醫護人員進行面試、考核,有效提高實習管理水平和質量。
2.4.1 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各項競賽(1)學校連續兩年面向所有醫學生舉辦解剖繪圖大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了各項才藝。
(2)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全國高等職業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技能大賽,2018年首次參賽就有兩名學生獲得由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衛生教育專業委員會頒發的三等獎,2019年再次派出3名學生參賽,斬獲了一個二等獎和兩個三等獎。在省級教師組臨床技能比賽中,我院3名教師獲得了一個一等獎和兩個二等獎的好成績。
(3)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2019年河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我院一項新型智能查房系統研究獲得省級二等獎,實現了在該賽項上零的突破。
2.4.2 推動助理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建設,拓寬畢業生就業途徑學院和附屬醫院聯合開展的“全科醫生生產性實訓基地”項目,在2017年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建設項目。經過幾年的建設和完善,培養了近1 000名??粕徒?0名規培生。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優先進入附屬醫院“3+2”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進行學習,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首批規培學員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達78.26%,人才培養效果良好。
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醫教協同培養模式的實施,使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理論水平、操作技能及人文素質等得到了提升,拓寬了就業途徑,提升了崗位勝任力,實現了為基層衛生機構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型技能型衛生人才的培養目標。下一步,我們將更好地落實各項措施,完善評價體系,優化醫教協同培養模式,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