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東渚實驗幼兒園 周 清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這充分說明了“健康”的重要性。
幼兒園通過開展體育活動來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基本活動能力,增強體質,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生長發育,更是培養幼兒良好的體育意志品質,掌握正確社會交往技能,促進幼兒情緒成熟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幼兒園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不足和局限,下面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就“幼兒園體育活動現狀”進行分析與思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稱“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和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形式,但有的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過于看重“游戲”的形式,導致語言都在為創設的情景服務,卻沒有把動作要領講清楚;環節很花哨,占用了幼兒鍛煉的時間和次數。為了滿足趣味性,為了游戲而運動,老師忽略了對幼兒運動能力的關注,不重視運動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導致體育活動的鍛煉價值沒有充分展現。
幼兒園體育活動課程內容設置上,往往會關注幼兒運動技能和身體機能的發展,卻對幼兒體育運動品質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方面關注較少。在教研方面,幼兒園也多是集中在音樂、美術、數學等方面,對體育方面的研究較少。近些年來,幼兒園雖然對體育活動逐漸重視起來,但是并沒有形成成熟的教研團隊和教研成果,在五大領域中,相比其他四個領域,健康領域方面的發展相對薄弱。
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教授幼兒新的運動技能時,一般都是通過現場演示的方法進行,先簡單講解一下動作要領,之后讓幼兒觀察動作并模仿練習。教師在講解動作要領時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說明,并沒有體育專業知識和理論的支撐,對不同年齡段幼兒體育活動的特征和技能掌握的要求也是模糊的,所以很少會運用專業的語言來教授,詮釋起來不夠精準。而在自由練習過程中,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幼兒完成任務和遵守規則的情況,對動作的正確性、標準性沒有做強調和糾正,缺乏對幼兒動作發展的連續性評估,缺乏必要的動作要求和游戲規則,降低了體育活動的價值。
教師若對于新的體育器械不熟悉,就不安排或隨意讓幼兒使用;在安排器械使用時,也存在隨意性,幼兒喜歡哪個就使用哪個,或者固定班級輪流使用指定的器械玩具,沒有特別嚴格的技能發展安排計劃,也沒有對幼兒使用器械的情況做一個整體、全面的記錄和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幼兒園基本滿足了幼兒參加戶外活動所需的時間,并有成熟的每日活動時間安排表,但在實際落實中卻不盡人意。戶外體育活動由于帶有一定的安全風險,孩子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又比較興奮,在組織時相對室內活動需要花更大的精力去看護和維持秩序等,導致部分教師干涉太多,出現“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能玩”“只能這么玩”的現象,有的則減少開展戶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時間,甚至直接用美術活動、區域游戲等其他內容代替。
因為心理健康課程題材難找,教師組織集體教學活動時“心理健康”這個點也比較難挖掘,不容易把握和出彩,在總課程中所占比例極小。
教師的觀念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如果一個教師自身對體育不感興趣,不重視幼兒體育活動,又怎么能真正關注幼兒的健康,按計劃去組織和開展體育活動呢?這樣的老師帶領的班級很容易出現體育教學活動被美術活動代替、被智力游戲代替、鍛煉時間用來玩桌面游戲等現象,因此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當教師有了正確的體育觀念,就會自覺地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重視體育活動,對體育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用自己的行動和熱情帶動幼兒熱愛體育活動。
幼兒身心發育水平在每個年齡段是明顯不同的,教師需要科學地選擇和安排幼兒的體育活動。大部分幼兒園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教授課程,而是班級的兩位教師共同承擔幼兒所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幼兒教師多為女性,缺乏男教師和體育專業教師,因此班級在體育活動開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這是當前大多數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因此,請專家來對幼兒教師進行幼兒體育專業理論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培訓內容可涉及幼兒體育相關知識、如何科學設計體育教學活動、怎樣合理安排體育活動內容與時間、設計幼兒技能發展連續性評價方案等方面。
通過體育專業知識學習后,教師能更清楚地知道對幼兒不同階段身體發展的要求,知道如何用專業的語言去描述、解釋和教授幼兒運動技能,如何去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幼兒體育意志品質和心理健康。
幼兒園可以設立專門的健康領域研究小組,開展健康方面的教研活動,探討不同年齡段幼兒體育活動的興趣、鍛煉要求、運動量和個別差異,并進行體育意志品質和心理健康評估,形成具有操作價值和參考意義的健康評估材料。全園開展體育教育活動設計和公開課比賽活動,提高教師對體育教育活動的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開發新的有創意的體育游戲,形成優秀的體育教育活動案例,避免出現體育教學“形式化”和“游戲化”,讓幼兒鍛煉得有價值。
幼兒園要加強對教師“一日活動安排”實施情況的監督,確保教師按照計劃有效開展各種體育活動,確保幼兒每日的戶外活動時間,正常開展班級的體育教學活動和體育游戲活動。
教師在安排每周計劃時,根據幼兒的運動能力選擇適宜的運動器械,并做好器械的使用情況記錄,避免重復使用功能相同的器械,避免同一種器械使用的次數較多或某一種器械使用的較少,以此來促進幼兒運動技能的全面均衡發展。
幼兒園對新投入的器械組織教師進行使用培訓,鼓勵教師探索和分享新器械的玩法,督促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新器械的體育游戲活動。
幼兒體育活動受多種因素影響,筆者結合自身的從教經驗和組織幼兒體育教學活動、體育游戲活動的情況總結如下:
第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來設計運動方案。例如:小班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導、愛模仿,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有趣的游戲情境,由幼兒扮演角色并融合一些模仿環節來學習和練習運動技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中班幼兒動作發展、理解力和想象力增強,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先引導幼兒思考游戲的玩法,讓幼兒適當發表自己的想法;大班幼兒的動作發展和肢體控制能力明顯增強,有規則意識和合作意識,教師可以通過競賽的形式,組織一些合作游戲和規則游戲。
第二,在教具和運動器械選擇上,教師應該根據活動本身特點和幼兒能力的差異來提供和選擇。教具不需要多,也不需要太過新穎和華麗,防止喧賓奪主,只要安全、實用、好操作即可,關鍵在于一種簡單易得的材料能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并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達到運動鍛煉的目的。體育活動要注重讓幼兒探索怎么玩,將簡單易得的材料“一物多玩”。
第三,在體育活動組織形式上,應該采取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來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運用討論法、提問法、演示法等來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和探索欲望。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是幼兒的觀察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組織體育活動在講解規則和要求時,語言一定要簡潔明了、突出重點,不能過于冗雜和繁瑣,過于干涉孩子的自由發揮。幼兒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識培養、指令理解、規則意識等在平時就應注重教育和培養,而不是企圖在一節集體體育教育活動中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