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責任審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監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是對接國家宏觀要求、適應時代發展以及助推國有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但從現有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來看,我國國有企業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方面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指標體系。因此,緊緊圍繞新時代國家經濟責任審計的實踐與運用,基于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功能要求,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重點、難點等進行系統探討,以期為國有企業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經驗框架,助推國家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新時代;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9?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33-0012-02
審計是基礎,評價是關鍵。在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框架下開展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相關研究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從現有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來看,我國國有企業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方面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指標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前國有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的開展和功能發揮。如何在闡釋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和所面臨困境的基礎上,明晰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核心價值取向、指導原則及其主要維度,從而為國有企業優化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操作性框架,構成了一個值得系統探討的時代議題。
一、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現實觀照
(一)構建價值
1.有助于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更加科學合理。當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尚未形成一套完善合理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新時代的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并非單純地對電網企業或有關領導進行財務報表或所應承擔的經濟責任進行簡單評價考核,而是要對電網企業或其主要領導在某一階段或某一時期對經濟、效益、效率和公平等內容進行全方位和綜合性考核,改變以往審計只注重監督的片面性問題,拓展審計評價工作的深度,形成科學的可視化審計評價框架。對此,構建一套能夠兼顧多元目標并強化不同主體履職動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成為了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合理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2.有助于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更加客觀公正。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最大限度地將審計內容以多維度和規范化的形式呈現,為審計工作人員具體開展審計工作提供操作指南。通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將指標設定為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一方面可以減少因政策水平或審計人員業務素質不夠造成的審計結果偏差,另一方面能夠在審計過程中減少職務或權力的影響,對被審計評價的對象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便于審計評價結果用于被評價對象在后期的考核、任免和獎勵等方面,并督促被評價對象履職盡責。
3.有助于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更加專業規范。新時代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重點不僅要放在財務上的審計,還要包括企業的戰略、社會責任等方面,未來可能還包括人力資源、大數據管理和戰略發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構建一套專業規范的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不僅能以更直觀的方式揭示被審計對象所存在的問題,彌補審計人員造成的審計力量不足和審計專業不對口等問題,保證審計工作更加規范有序地開展,還能有效發揮審計工作的服務職能,推動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朝著更加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二)構建困境
加強新時代情境下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對推動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但在現實中,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往往面臨以下三個困境,在指標體系構建時需要進行系統考量。
1.難以與時俱進的理念困境。當前現有的國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實現了國家治理導向的定位重塑,但是相關指標體系設計比較落后,尚未根據2019年7月公布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進行指標體系的設置和完善。同時,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現有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所涉及的深度和廣度不能體現國有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審計工作的功能發揮受到限制。
2.持續動力不足的制度困境。我國雖然已出臺了關于審計評價的相關規定,但是在審計評價過程中缺乏一套專門、完善的審計評價標準。尤其是非經濟性事項方面的評價缺乏制度性的約束,導致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流于形式。加之當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缺乏全方位、多主體的跟蹤機制,使得國有企業缺乏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動力,造成持續性缺乏的制度困境。
3.缺乏科學規范的技術困境。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發現被評價單位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面對當前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存在的評估工具運用不足問題,如何從已有工具箱選取最適合的“工具”開展評價,將會對評價的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當前工作中存在審計數據無法量化的難題。如何收集準確的數據,尤其是對一些主觀因素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審計評價是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重點關注的。
二、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平衡計分卡(簡稱BSC)是羅伯特·S.卡普蘭和戴維·P.諾頓于1992年所創建的經典理論。它以公司的戰略、使命、愿景為基礎,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出發,為企業構建出具有因果關系的戰略實施體系,以兼顧長期性與短期性的利益平衡。將平衡計分卡運用到國有企業經濟審計中,重新審視傳統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于明確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基本維度,為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學理性支撐。根據平衡計分卡的相關原理及其在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中的適用之處,可以相應地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確定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結構。
(一)財務維度
在財務維度,國有企業財務層面的指標應以定量評價指標為主、定性評價指標為輔,反映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二級指標可以重點考慮《規定》中要求審計的財務收支及資產負債損益情況、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重大項目效益情況,用以反映國有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投入產出水平和贏利質量。其中,財務收支及資產負債損益情況可包括財務核算、資產管控、資金管控、成本核算、財務收支等內容;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情況可包括投資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兩金壓控”存貨、工程物資清理各類賬本結果等內容;重大項目效益情況主要包括投資效益等內容。
(二)客戶維度
在客戶維度,主要包括國有企業行業影響和社會貢獻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中,行業影響可以從國有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國民經濟影響力與帶動力、國有企業產品的市場認可度、服務提供等進行細分;同時,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社會責任的履行和社會貢獻的評價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亦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即在指標設計中需要重點考量其社會貢獻率,尤其是精準脫貧、鄉村振興情況、各項服務提供、打好藍天保衛戰、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和諧社會建設、防范化解社會重大風險等方面的內容。
(三)內部流程維度
在內部流程維度,主要涉及國有企業內部各項規章的制定與遵守。其中,二級指標可以從決策執行、法律法規遵守、公司制度執行、風險管理和企業法人治理情況進行考量。其中,決策執行可以從推動戰略落地、資產政策性接收和移交、提質增效工作、專項行動落實等內容;法律法規遵守主要包含各項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公司制度制定包含“三重一大”制度建立及執行、項目招標流程、各項基建落實、招投標管理、物資采購、倉儲管理、物資管理和營銷管理等內容;風險管理包含風險管控體系建立、風險意識梳理、安全生產等預防風險能力;企業法人治理包含內部管理、制度設立、業務流程和權責是否一致等內容。
(四)學習與成長維度
在學習與成長維度,主要包括企業發展創新、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程度和直面問題等幾個層面。其中,國有企業發展創新層面包括國有企業發展規劃、新興業務發展、科學技術投入、國有企業發展關鍵能力評判、國有企業創新支持、新產品研發和專利申請等內容;人力資源管理主要指國有企業人才引進、培訓與管理等內容;信息化程度包括國有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成效與問題;直面問題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可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情況和落實“回頭看”歷年審計發現整改結果進行評價。
三、結語
平衡計分卡在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中還有更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可以作為一種審計工具和手段運用于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工作當中。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除了需要結合國有企業的具體情況對國有企業財務維度進行重點審計外,還要從客戶入手,并考慮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等內容。換言之,作為一種吸取和借鑒西方先進管理經驗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構建的工具,其具體指標體系設計要根據國有企業不同時期的審計目標進行取舍,并結合國有企業的特殊定位進一步深入挖掘,使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擁有更廣泛的使用價值和適用性。未來,關于利用平衡計分卡進行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的構建與運用,可以通過更多理論和實踐探索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 潘磊.平衡計分卡在國有企業績效管理中的應用[J].社會科學家,2013,(7):95-97.
[2]? 陳浩,曾向東.平衡計分卡與廣播電視產業績效評估——以南京廣播電視集團為例[J].南京社會科學,2013,(5):149-156.
[3]? 王文文,于濤.基于平衡計分卡的企業質量績效指標體系的構建[J].統計與決策,2013,(22):177-179.
[4]? 惠樹鵬,鄭玉寶.基于五維動態平衡計分卡的企業戰略績效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6,(11):172-175.
收稿日期:2020-04-16
作者簡介:肖峻(1983-),男,廣東韶關人,副部長,經濟師,從事經濟責任審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