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平 康學紅
摘要 隨著人口不斷地增長,人們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增加。而氣象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不容忽視,如發生自然災害會嚴重損害農業生產,降低農業生產量。為了保證農業生產和我國農業經濟良好發展,降低自然災害對于農業生產的影響,開展應對措施做出防御值得思考。因此,建立農業氣象預警機制,做好氣象災害的預警工作非常有必要的,根據氣象預警工作所做出的預警,有效的去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降低自然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 農業氣象預警機制;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S163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6–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6.031
寒潮、暴雨、大風以及高溫等氣象災害均會對農作物發芽、拔節、抽穗、結實等生育時期產生不良影響,因而,建立有效的農業氣象預警機制對農作物的生長是基礎更是必要條件。據資料顯示,我國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較為嚴重,例如,2008年廣西罕見特大洪災、2007年濟南特大暴雨、宿州市靈璧縣2015年8月5日雷雨大風等均對農業造成了巨大沖擊。這對人們是一個案例性的警醒。雖然人們不能左右自然災害的產生,但是如果預警機制完善人們可以很好的予以預防,將損失降到最低。
1 農業氣象預警機制建立的意義
1.1 降低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由于前期較為廣泛的工業生產造成了當前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的現象,因此也引發了相應的極端自然災害,天氣頻繁的在我國各地發生,而這種自然災害會為我國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過強的氣候災害的產生會對農業生產中的農作物造成嚴重的損害,從而降低農業生產的產量,而利用機制的有效執行可以提前預知自然災害的到來,從而相關部門予以預防性的措施指導和預防宣傳,從而讓損失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在災難來臨之前可以有所準備。可知,慌而不亂、防而不損則是農業氣象預警機制建立的意義之一。
1.2 促進預警過程中的全員參與
農業氣象預警機制是需要技術支持、領導統籌、全民配合的過程,因此,預警機制的設立過程則是全員參與配合的過程。農業氣象預警機制的建立不僅可以完善我國的防御性法律規范,同時,還可以調動相關人員和農民的積極創收欲望,讓自然災害的發生從根源上能夠有一定的遏制,推進農業氣象預測、防范整個過程的嚴謹性和高效性。
1.3 保證農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
加強對于農業氣象預警機制的建設,不斷地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入農業氣象預警機制當中,對整體農業氣象預警工作做出相應的創新。通過進行去向災害預警工作,能夠有效地促使農業生產人民去進行自然災害防范工作,使生長過程當中的農作物,受到良好的保護,降低災害而給農作物造成的影響,保證農作物生產的整體質量和產量。例如,在重大暴風雨來臨之際,若能進行有效預測,則可以提前收獲,最大限度地降低產量受損。再如,對于洪水沖擊可以做好水庫構建,讓農作物免受洪水沖擊,同時還用于后期干旱使用。
2 農業氣象預警機制在應用中缺陷之體現
農業氣象預警機制對于農業氣象的預防和利用是十分必要的,雖然相關部門對此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但是依然存在部分不足,下文則從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2.1 預警提示的內容缺乏
既然是預警機制則不可或缺的是信息,就目前來看,農業氣象預警機制中的提示內容是相對缺乏的,這不利于專家對氣象災害進行更為精準的定性、定量分析。例如,氣象災害種類覆蓋面不夠、自然災害來臨的時間和覆蓋的區域精準度不夠等。但是不論是技術的改良,還是各種指標的綜合評價都是需要依靠這種提示信息的,而預警內容的缺乏導致農業氣象預防效果的降低或者是預防依據不足,將進一步制約農業生產的基本需求。
2.2 農村地區氣象預警機制渠道建設不足
隨著氣象預警機制不斷完善,氣象災害的預防近幾年效果逐漸明顯,可以說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對于農村地區來說,基本設施和氣象預防方面的資金限制影響了他們接受氣象預警信息的效果,渠道也相對閉塞的。據了解,當前農村地區接受預警信息的渠道仍然是依靠電視媒介居多,信息接收不全面、不及時,尤其是在農忙季節,氣象信息無法第一時間傳遍千家萬戶。
2.3 農業氣象預警機制落實不到位
雖然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建立了相應的農業氣象預警機制,但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卻不夠嚴謹。例如,執行過程中由于監管不力導致農業氣象預警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部分工作人員的不重視、不專業影響預警作用的發揮[1]。
3 加強農業氣象預警機制建立的措施
3.1 拓寬農業氣象預警范圍
農業氣象預警提示內容直接關系預警效果,需要不斷結合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實際需求擴大預警范圍,重視干旱、洪澇、高溫等天氣,預警提示內容要盡量全面、客觀、及時,讓農業工作者可以得到有效的工作調整依據,為農業生產做好鋪墊。尤其是對于極端天氣的預警更要做到精準、及時。
3.2 完善農業氣象預警平臺的建設
建立相對完善的農業氣象預警平臺,并加強農業生產與氣象部門之間的聯系力度,有效開展相應的監測工作。同時,依托較為先進的氣象預測技術,對當地氣象變化做出預警評估,并不斷對往年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遭受的極端天氣數據進行分析,制定較為完善的監測和評估系統,完善災害預警和評估體系,使預警信息能夠迅速傳播到相應的農業氣象預警平臺當中,進而傳播給農業生產者,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2-3]。
3.3 確保農業氣象預警機制落實過程中的考核力度
建立農業氣象預警機制對于農業發展及其重要,但是如何發揮積極價值則需要有效的落實機制,如傳遞渠道、人員分配、督導檢查以及效果評估等。此外,不斷完善信息傳遞渠道,建立獎懲機制,定期對氣象預警機制執行人員進行考核與評估,實行優勝劣汰,保障氣象預警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
4 小結
通過對區域內的實際地理條件進行深刻研究,并充分融入當地實際農作物生產的狀況,做出更加有效的農業預警報告,使農業生產在整個農作物生長周期能夠接收到及時、準確、完善的預警信息,從而更好地做好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 孫磊,馬超男.關于當前農業氣象預警機制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8(24):246.
[2] 張西國.淺析建立農業氣象預警機制的意義及對策[J].山西農經,2018(17):86.
[3] 秦霞,彭杰,方曙,等.農業氣象預警研究[J].河南農業,2018(17):46,49.
責任編輯:黃艷飛
Analysis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stablishing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LIU Gui-ping et al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Hezuo City,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Hezuo, Gansu 747000)
Abstract As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people's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lso gradually increases. The impact of weather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not be ignored. Natural disasters will seriously damag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duc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y country's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t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and defenses.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nd do a good job in the early warning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ccording to the early warning made by the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taken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ignificance; 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 劉桂平(1969–),女,山東東明人,工程師,主要從事綜合氣象觀測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