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種植逐年增長,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麥田雜草種類和種群演變加速,小麥田禾本科惡性雜草危害有上升趨勢,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生產安全。本文分析稻茬麥田禾本科惡性雜草的發生種類、危害特點及原因,并提出有效防除對策。
關鍵詞 稻茬麥田;惡性雜草;防除策略;來安縣
中圖分類號:S451.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6–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6.001
來安縣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春季氣候多變,氣溫回升緩慢;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耕作制度主要為一年兩熟稻麥輪作。來安縣“兩區”劃定小麥功能區2.162萬hm2。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種植逐年增長,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來安縣種植大戶種植冬小麥面積已占播種總面積62.5%。但種植管理粗放,致使稻茬麥田禾本科惡性雜草危害不同程度發生。
1 禾本科惡性雜草發生危害特點
1.1 禾本科惡性雜草種類及分布
主要類型由日本看麥娘、草為優勢種組成的單優群落。草主要分布在汊河、大英、三城、獨山等東部、南部圩區鄉鎮。日本看麥娘在全縣范圍內均有發生,重發地區主要在中南部崗地和圩區等鄉鎮。
1.2 禾本科惡性雜草在部分田塊發生嚴重
日本看麥娘或草單一種類在一塊或一片麥田嚴重發生,平均雜草密度0.11萬~0.16萬株/m2,最高日本看麥娘0.8萬株/m2或草0.4萬株/m2。如防治不力,甚至會造成草荒。
1.3 藥害頻發
由于禾本科惡性雜草密度大,農戶急于防除,不顧特殊天氣及苗小等原因,加重劑量噴藥,在草多地方出現重噴現象,造成麥苗心葉黃化扭曲甚至枯心死亡[1]。一種植大戶種植5 hm2小麥在3葉1心施藥后,小麥全部黃化死苗,其原因是農藥使用劑量超過標準的一倍。
1.4 施藥后禾本科惡性雜草不死亡,引發投訴事件
禾本科惡性雜草由于草齡和密度太大,耐藥性增強,若施藥不合理,會造成小麥因草害減產[2]。一種植大戶種植14 hm2小麥,年后進行化除,正常劑量施藥后,高密度、大草齡的日本看麥娘紋絲不動,種植戶誤認為購買到假藥,投訴不止。即使除草劑抑制住高密度惡性雜草生長,小麥拔節后遮住雜草,但小麥下部郁閉、不通風,仍會造成紋枯病、白粉病偏重。
2發生原因分析
2.1 小麥品種調運、農機跨區作業、施用單一除草劑品種使雜草優勢種群出現變化
來安縣稻茬麥以前禾本科雜草主要以看麥娘為主,兼有大巢菜、豬殃殃、野老鸛、稻槎菜、菜薺、繁縷等闊葉雜草,現轉變為主要有看麥娘、日本看麥娘、草等禾本科雜草,兼有大巢菜、豬殃殃、野老鸛、稻槎菜等闊葉雜草。日本看麥娘、草上升為麥田主要雜草。
2.2 耕作方式有利于雜草危害
淺旋耕使脫落的雜草種子散落在淺土層,1~3 cm淺土層雜草種子萌發芽率最高。
2.3 禾本科惡性雜草繁殖能力強,種子數量大
日本看麥娘和草均有較大的單株結實量。
2.4 苗期雜草小,難分辨,農民識別不準,藥劑選擇不準
炔草酯和精惡唑禾草靈等藥劑防除日本看麥娘和草已形成用量越來越大、防效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并造成禾本科惡性雜草產生抗藥性[3]。
2.5 除草劑用量控制不準
不能在使用推薦劑量基礎上靈活掌握。
2.6 遲播麥苗小,容易造成防治被動
來安縣稻茬麥適播期經常遇到干旱或連陰雨天氣,造成播種期推遲,少數種植大戶爛耕爛種的都是遲播麥。由于年底苗太小,未化除,開春以后小麥只能達到2葉1心或更小苗,因此,除草易造成小麥藥害,達不到增產效果。
2.7 除草劑錯過最佳使用時期,防治效果差
冬前不防除,推遲到春季化除時,又因春季陰雨天氣多,或遇倒春寒不能下田施藥,小麥很快進入拔節期,容易錯過最佳防治時期。春季麥田雜草密度大,草齡大,藥劑選擇不準或用藥量不足導致日本看麥娘或草等惡性雜草草荒。
2.8 小麥化學除草比較盲目,沒有關注天氣對除草劑的影響
降溫會減慢除草劑在小麥體內的解毒速度,導致藥害,且雜草氣孔關閉,吸收降低,防除效果不佳。春季化除雖有短期溫度回升,但是氣溫起伏,溫差比較大,更容易造成藥害。2020年2月15日,今冬以來最強寒潮天氣來襲,來安縣氣溫從最高17℃迅速降到-4℃,并伴有大風和雨雪,降雪深度3 cm。20—21日,一種植大戶進行麥田化除,施藥后受凍藥害嚴重,小麥出現大量死葉和死苗。
3 禾本科惡性雜草防除對策
堅持綜合治理,安全、高效、經濟的原則。封殺結合,提高除草效果。
3.1 農藝控草
3.1.1 及時清除農田周圍環境的雜草 清潔和過濾灌溉水源,阻止田外雜草種子侵入。
3.1.2 實行麥油、麥菜等輪作倒茬 有利于化除,可有效減輕雜草危害。
3.1.3 提高整地質量,促使小麥全苗、壯苗、勻苗 避免爛耕爛種等粗放式管理導致小麥出苗率低,雜草出苗率高。
3.1.4 稻茬麥在小麥播種前隔年進行深翻耕 不利于雜草萌發危害。
3.2化學防控
小麥田化學除草應以冬前化除為主,春季化除作為輔助和補充。重點是“藥、械、人”三要素配合。選擇正確是關鍵。
3.2.1 化除時機 冬前麥田雜草出草率高,草齡小,耐藥性差;田間郁閉度小,雜草裸露,著藥面大;施藥時溫濕度又較適宜,用藥量小、成本低。抓好冬前雜草敏感期施藥,不僅除草效果較好,還可減輕重發田塊春季除草壓力,并能減少某些除草劑產生的長殘留藥害。來安縣稻茬麥冬前麥田雜草防除最佳使用時期為11月下旬—12月初,如果年后補除,一定要在2月下旬—3月初小麥拔節前搶時機用藥[4]。
3.2.2化除關鍵技術 (1)土壤封閉處理。播后苗前選用55%吡酰·異丙隆懸浮劑有效成分1 402 ml/hm2或33%氟噻·吡酰·呋懸浮劑有效成分324~432 ml/hm2均勻噴霧。封閉除草整地要“細、透、平、實”;施藥時要求土壤墑情好;避免露籽施藥;防止秸稈還田導致藥土不能接觸。(2)莖葉噴霧處理。日本看麥娘、草等群落禾草,于雜草2~3葉期,選用40%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劑有效成分390~480 g/hm2,或13%氟唑·炔草酯油懸浮劑有效成分58.5~78 ml/hm2,或5%唑啉·炔草酯乳油有效成分45~75 ml/hm2莖葉噴霧。
3.2.3 除草劑科學安全使用 (1)施藥要三看三準,即看天氣、看苗情、看草況;配藥要面積準、藥量準、用藥時期準。冬前施藥用低量-中量,春季施藥用中量-高量。不重噴,不漏噴。選擇在白天氣溫高于10℃時施藥,不宜在低溫(<5℃時間段)、大風天氣施藥[5]。(2)四種條件不施藥。苗黃、苗弱不施藥;降溫降雨前不施藥;寒潮天氣引起降溫和雨雪后7 d內不施藥;作物敏感期不施藥。(3)為避免雜草群落演替及抗藥性發生,應輪換用藥。
4 強化宣傳引導,確保技術落實到位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種植戶對禾本科惡性雜草危害防范意識[6]。經試驗表明:雜草識別率超過99.5%,除草劑使用量降低25%~55%。通過培訓,種植戶掌握早期識別知識,主動選擇對路農藥,提升防控技術水平,促進農藥減量增效。
參考文獻
[1] 胡德芳.麥田草害綜合控制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9(12):38.
[2] 馮淵博,曹瑛,許西梅,等.西安市麥田惡性禾本科雜草綜合防控策略[J].新疆農墾科技,2017,40(10):28–29.
[3] 趙保勤.翼城縣麥田禾本科惡性雜草的重發原因淺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6(16):33–34.
[4] 曲耀訓.麥田難治惡性雜草發生與化學防除[J].農藥市場信息,2016(5):52–54.
[5] 王勇.麥田雜草發生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14):155.
[6] 方果,李耀光.山西省南部麥田禾本科惡性雜草發生及防除對策[J].山西農業科學,2008(3):75–78.
責任編輯:黃艷飛
Harm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Malignant Weeds in Rice Stubble Wheat Field in Lai'an County
ZHOU Xue-fe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Shiguan Town, Lai'an, Anhui 2392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the city, the intensive and large-scale planting of land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mechanization level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species and population evolution of weeds in wheat field is accelerated, and the harm of weeds in wheat field is on the rise,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wheat prod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occurrence types,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malignant weeds of Gramineae in rice stubble wheat field in Lai'an County were analyzed, and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ice stubble wheat field; Malignant weeds; Control strategy; Lai'an County
作者簡介 周學峰(1974–),男,安徽來安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