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劉文歌
(大連交通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8)
2013年習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經過7年的努力和發展,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均呈現出共商、共建、互聯、互通的多元化合作發展態勢[1]。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從2013年的25.83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1.54萬億元,累計超過191.0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3.68%。由此可見,“一帶一路”促使我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對外貿易量迅速攀升,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對外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為國際物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252.8萬億元,其中進口貨物物流總額為12.5萬億元;201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283.1萬億元,其中進口貨物物流總額為14.1萬億元,同比增長3.7%。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在促進經濟貿易發展的同時還推動著國際物流市場的全方位開放。
作為國際物流的組織者,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在國際物流業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耙粠б宦贰钡耐七M以及跨境電商的持續發展,給國際貨運代理行業提供了長足的動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國際貨代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2018年我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備案總數56 998家,發展勢頭強勁,發展前景大好。然而,“一帶一路”給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提出新的發展要求,無論是海上貨運代理企業、鐵路貨運代理企業、航空貨運代理企業還是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都需要快速適應“一帶一路”提出的新要求,充分發揮企業自身優勢,積極開拓企業創新精神,走出一條全方位開放的創新發展之路?;诖?,本文從“一帶一路”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出的四大新要求入手,提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四大創新發展模式。
目前,貨運代理企業存在身兼多重法律身份以及層層轉委托等現象,從而導致企業間出現利益沖突、企業運轉效能較低等問題[2]。因此,“一帶一路”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出了推進層級改革、提高企業運轉效能的要求。
第一,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減少人員機構冗雜程度和貨代行業鏈條層級,兼顧供應鏈上下游各相關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處理好公司內部管理層和操作層之間的利益關系,協調好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第二,建立現代企業風險分攤機制,使貨代鏈條每個層級都具有責任、權力和義務;第三,建立現代企業聲譽機制,使貨代鏈條每個層級都以誠信交易為基礎完成合作;第四,構建現代企業監督機制,制定貨代鏈條每個層級的物流業務品質指標并進行監督管理;第五,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反饋速度和信息透明程度,避免貨代鏈條各層級之間信息流通不暢和信息不對稱。
目前,貨運代理企業存在市場劃分不細、業務類型單一、增值服務不足等現象,從而導致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或競爭優勢不強等。然而,“一帶一路”使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因此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必須打造核心優勢,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打造核心優勢不再是取長補短,而是揚長避短,構建屬于自己的服務結構,最終目標是最大程度的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對于大型貨運代理企業,需要打破轉型壁壘,持續、徹底的向第三方物流企業轉型,將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物流解決方案作為企業核心優勢。對于中小型貨運代理企業,盡量細分市場,不拘泥訂艙、保管、轉運等簡單業務,將拓展增值服務作為企業核心優勢;或者與其他貨運代理企業形成戰略聯盟,以支配地位促進戰略聯盟的核心優勢,實現“1+1>2”的效益成果,從而提升國際競爭力。
目前,貨運代理企業市場門檻較低,信息化技術投入較少,信息平臺建設不足,從而導致企業信息數據散落[3],更談不上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進而導致企業決策、管理無據可依。因此,“一帶一路”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出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提升企業決策、管理水平的要求。
首先,國際貨運代理企業要加強信息化技術的投入和應用,搭建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信息平臺,能夠實現客戶、物流等信息資源的追溯;其次,將企業信息平臺與上下游客戶(包括電商平臺、海關等)信息平臺對接,一定程度上實現相關信息資源的共享;最后,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比如準確地判斷客戶動態、有針對性地發現企業內部問題等,從而為企業決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也為企業開拓第四方物流業務奠定基礎。
目前,貨運代理企業間缺乏協調機制和區域協作意識,從而導致企業間業務運作不協調、區域發展難進步的局面[4]。因此,“一帶一路”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出了發揮區域優勢、促進協調發展的要求。
首先,充分發揮區域地理、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如沿海地區重點加快海運貨運代理企業及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的發展力度;陸港、空港發達的地區重點加快鐵路、公路及航空貨運代理企業的發展力度。其次,促進區域協調,為客戶提供一體化服務。即在各區域形成核心優勢的基礎上,以開放、包容、共享、交流的態度融合區域間貨運代理企業的優勢,促成貿易一體化、制度一體化、技術一體化和準則一體化的綜合物流體系。
智慧物流是將無線射頻識別、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物流運輸、倉儲、配送等基本環節,采用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動化的運作模式,實現物流系統高效率、低成本的最終目標[5]。近年來,智慧物流廣泛應用于物流領域。京東X(智慧物流研發布局)+Y(供應鏈體系流程再造)的技術集成,其核心是圍繞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流程再造和技術驅動四個源動力,建立物流管線,讓貨物在無人物流中心經管線移動到便利商店,再由無人車配送到家;Volvo致力于開發電動車及車聯網技術,使車輛可以直接進入建筑物,并且可以直接在貨物運輸途中進行貨物分流;還有亞馬遜公司Scout機器人、蘇寧超市“臥龍一號”無人快遞車、Toyota的多功能車等。
因此,開拓智慧物流創新發展模式,將新型的智慧物流方式與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相結合,將成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應對“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首先,建立可追溯智能管理網絡系統,融入并開放貨物信息,保障實時發揮貨物追蹤、識別、查詢、信息采集與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其次,建立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綜合運用條碼識別技術、RFID技術、GPS技術、傳感技術、藍牙技術以及音視頻識別技術,以實現物流過程中的車輛定位、貨物追蹤、在線調度以及控制作業等功能;再次,建立智能化一站式外貿商流平臺,借助于無線網絡傳輸技術、基礎通信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實現物流過程中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提高整個貨代企業作業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最后,建立智慧供應鏈合作系統,實現國際貨運代理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使供應鏈反應更加敏捷,更好的實現智慧合作。
未來國際物流將變身“云物流”發展模式,實現資源開放共享,形成全程端到端的“業務數字化+信息透明化+操作無人化+調度智能化+資源共享化”[6]。云物流的核心是增強物流信息與物流資源的傳遞性,即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物流模式不斷進行完善與升級,增強信息交換能力、海量存儲能力、超規模計算能力,實現高效、準確、快速的現代化物流管理[7]。云物流包括云物流提供端、云物流接受端以及云物流綜合資源服務平臺三部分。比較典型的云物流應用是2015年中國首個由菜鳥網絡建立的云物流平臺—韻達云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主要為企業和物流訂單涉及的所有鏈路成員建立連接、沉淀大數據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多樣化的智能物流服務,創造了其IT系統年化成本平均降低30%的顯著成績。
因此,開拓云物流創新發展模式,將成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應對“一帶一路”的另一重要舉措。將云物流模式運用在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就是打造一個讓客戶、倉庫、車隊、報關行、海外代理在同一平臺完成數據交換、線上虛擬運營,在云端創建專屬物流社區的貨代操作系統。首先,通過應用云計算、OCR、智能學習等先進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貨運委托書、箱單、發票、報關委托的智能識別、快速錄單,以提高貨運代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其次,應用區塊鏈專利技術,保證貨代企業與客戶信息之間的雙向流動,通過渠道整合使每個貨運代理企業都可以參與市場運作并在平臺內獲取更低的供應運價。再次,建立與之匹配的微信公眾平臺、小程序等,使貨運代理企業具有更強的服務能力,通過制定標準化的實際承運人考察流程(如能力測試、實際調查、客戶評價等)使客戶得到更好的體驗。最后,建立貨運代理企業專屬云數據庫,充分發揮其基礎管理、發貨開單、運輸配載和到貨分流四項核心功能,實現貨運代理企業之間合理、高效的運作。
第四方物流是通過提供物流系統設計、物流服務集成和電子商務與信息咨詢等,將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集成起來,然后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去實現生產控制管理、運輸管理、配送管理、顧客服務管理、信息管理、戰略發展、采購和倉庫管理以及網絡管理等全方位的集成化[8]。第四方物流通過整合各種資源為客戶提供全面獨特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例如,華夏媒體通過ISCM平臺可以整合供應鏈中不同伙伴機構的信息資源,實現各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形成企業合作優化供應鏈。英國埃森哲公司和泰晤士水務有限公司子公司-Connect2020也在計劃、采購、庫存、分銷和運輸等方面開展了第四方物流合作,成功實現了供應鏈總成本降低10%、庫存水平降低40%的好成績。上海新躍物流在遭遇5年瓶頸期后,通過與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合作,打造了“物流匯”企業服務平臺,完成了向第四方物流的成功跨越,實現了與世界先進物流體系的完美接軌。
因此,開拓第四方物流創新發展模式,將可以成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應對“一帶一路”的發展路徑。首先,貨運代理企業可以自行建立網絡平臺和物流服務鏈條[8],形成以貨物運輸為中心,涵蓋攬貨業、代理業、金融、信息業以及勞務供給業的整體運銷系統,實現系統中各行業之間的相互聯系依存,以構成服務于客戶的大物流市場。其次,貨運代理企業需要更新傳統的“以執行決策為目標導向”的觀念,向“以預測需求為目標導向”的觀念轉變,摒棄傳統的“中介人”身份,培養現代的“主人翁”意識,樹立全新的第四方物流發展理念,注重經營模式的轉變和服務產品的創新。最后,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可以通過整合并購或合作聯盟的方式發展第四方物流,即可以直接轉型為第四方物流企業,再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也可以繼續發揮第三方物流優勢,同時與第四方物流企業合作。
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趨勢下,物流通道建設正在從自發形成走向自覺建設的發展方式。傳統的海鐵聯運線路正在升級為服務穩定、帶動力強的物流通道,與之相適應的多式聯運轉運設施、信息系統、經營主體也趨于穩定,并不斷擴大合作網絡[9]。中歐陸路通道正在成為國際經貿合作的走廊,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國際鐵路聯運日趨成熟,呈現穩定高質量發展態勢;中蒙俄物流通道在中遠海運與天津港的積極推動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強化了中歐陸路通道能力;美國最大的汽車運輸公司—亨特公司,在1990年初同圣菲等鐵路公司合作,開通了國內多條多式聯運線路,其2000年聯運量為1990年的30倍。
因此傳統的海上國際貨運代理企業、鐵路貨運代理企業和航空貨運代理企業應當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開拓國際多式聯運業務,轉型成為國際多式聯運經營人。首先,要在銷售渠道方面調整發展戰略,進行資源整合和經營模式改進,從而健全網絡資源并形成品牌優勢,并運用EDI系統實現多式聯運單據之間的數據傳遞,節省物流過程中的人力、物力及時間的耗費,保障整個多式聯運過程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快速性;其次,要在客服體系方面拓展業務范圍、提供增值服務、增加經濟效益,例如可以集中物流過程中的貨物資源優勢,大批量地與實際承運人交涉,從而獲得優惠運價,使貨主與國際貨運代理均受益,為貨運代理企業帶來更大附加價值和額外收益;最后,要在資源渠道方面發揮自身優勢,擴大經營范圍,有效而靈活地使用自己擁有的各種設施,最大限度地發揮貨物流通環節的作用,組織合理運輸,實現貨運服務專業化、特色化,從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國際競爭力。
本文從推進層級改革、打造核心優勢、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和發揮區域優勢四個方面入手,闡述了“一帶一路”戰略對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提出的新發展要求,并提出了“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四大創新發展模式,即智慧物流模式、云物流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和國際多式聯運模式,旨在為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逐漸形成一個便民利民、體系完備、高效運轉的國際貨運代理產業鏈。為滿足現代物流日益變化的市場需求,未來需要在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模式創新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