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 鮑衛東
黨中央指出,要處理好黨建和業務的關系,堅持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推進理念思路創新、方式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創造性開展工作。地質工作是黨的事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先行性、公益性、戰略性工作。地勘單位作為承擔地質工作的主力軍,在新時期、新階段,特別是在外部宏觀經濟環境趨緊、地勘經濟下行、自然資源管理方式和內容發生變革、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加強以及內部深化改革、轉型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下,在身處新時代,面臨新機遇新挑戰時,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地勘單位必須認真面對、積極思考、努力實踐的重大課題。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正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運行方式、國際競爭范式和世界格局發展走勢,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快推動形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雖然給我國發展環境帶來更多復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但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都有了新的變化。面向新時代,地勘單位在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開創新局面的征程中面臨新機遇、新挑戰。
(1)美麗中國與自然資源管理改革提出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國家“十四五”規劃都明確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發展。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把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列為自然資源部六大職能之一,對地質工作、地質勘查行業和地勘單位發展給予了應有的重視,地質工作作為自然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為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提供保障,還要為經濟社會發展各部門、各系統提供技術服務,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基礎支撐,推動地勘單位工作領域由傳統地質找礦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調查監測、服務自然資源統一管理等重點方向延展地質工作深度和廣度。
(2)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推進實施帶來新需求。為確保國家“十四五”規劃目標全面實現,需要充分發揮地質工作的基礎支撐和服務保障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推動和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為創新地質資源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模式,轉化提升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能力水平,全方位做好戰略支撐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創造更多發展機會。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資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拓展地質工作支撐服務范圍。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助力旅游、城市、農業、安全等領域發展,進一步拓寬地質勘查行業發展空間。
(3)新一輪地勘行業改革深入發展釋放新活力。隨著國家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推進,地勘單位以“強化公益職能、推動事企分開”為目標的新一輪改革已經啟動,自然資源部《促進地質勘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出臺,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湖南、江西、黑龍江、寧夏等多地地勘系統進一步深化改革,呈現多樣化發展模式。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總體要求,結合各省的實際情況,平穩有序地深化地勘單位改革,將進一步減少影響地勘單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推進事企分離進程中,既有助于明晰地勘事業單位的公益職能,充分發揮地勘單位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滿足地方對公益性地質技術支撐服務的需求,同時,新政策、新體制、新機制更有利于釋放地勘單位發展活力和動力,促進區域性地勘資源優化整合、行業發展轉型升級。
(1)轉型壓力加大。在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下,地勘投入不斷減少,2020年全國地質勘查投入資金161.61億元,同比減少6.1%,延續了近年來的下行趨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地勘行業在項目運行、生產經營、供給與需求、工作效率、境外地質工作等方面壓力加大。同時以地質找礦為主的傳統業務需求越來越少,相對于近50萬“百局千隊”的地勘隊伍規模,面臨人員過剩的窘境,而面對轉型新興地質工作領域,尤其是針對國家對地質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新要求,又存在人才、技術供給不足的現象,轉型難度加大,難以全面支撐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發展。
(2)發展動力不足。地勘經濟持續低迷導致地勘單位獲得公益性項目日益減少,而新的地質工作需求仍處于培育發展階段,地勘單位無論是傳統業務還是新興業務都不飽和。同時,新一輪機構改革剛剛啟動,地勘單位公益性職能發揮還不突出,地質工作未納入地方政府工作規劃,工作經費明顯不足,導致公益性地勘單位名不副實,影響隊伍發展。此外,地勘單位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封閉環境中發展,事企混合的運行模式導致對財政的依賴性較強、傳統模式運行慣性較大,雖然新一輪地勘行業改革已經拉開序幕,但以改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突破和跨越發展仍需假以時日。
(3)黨建引領不夠。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下,地勘單位日益重視和加強黨建工作,但黨建工作創新舉措不多,尤其是適應地勘行業改革、轉型的新形勢,新要求,面對地勘投入減少、地勘隊伍過剩、業務轉型能力不足、公益屬性不等突出問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以黨建推動各項工作、促進地勘事業發展仍然不夠,如何把黨建工作與業務轉型有機結合起來,有效解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脫節,統籌推進黨建和業務實現融合創新、互促發展迫切需要新思路、新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提高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樣,新時代地勘單位履行公益職能、擔負發展使命、提升服務能力的重心也在基層,地勘單位新形勢下的發展路徑有很多,而立足基層黨建,創新工作思路,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抓好黨建和業務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融入地方、創新發展應成為地勘單位新環境下實現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地勘單位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轉變觀念、創新思路,打破傳統思維和工作模式,適應新的形勢和發展要求,緊密圍繞國家戰略、政府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開展公益性地質工作的戰略目標,科學制定工作發展規劃,不斷創新“黨建+業務”工作模式,堅持黨建引領,開展聯創共建,圍繞自身地勘資源優勢(人才、技術、專業、資質、特色等),明確聯創共建的對象、內容、方式和目標,可以通過地勘單位本級機關、下屬單位黨委(總支、支部)、野外一線項目部等各層級黨組織積極與駐地廳局、市(縣、區)有關單位等黨組織進行結對共建,以組織聯動、黨員聯管、資源聯用、服務聯辦的模式,推動黨建工作,把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與發揮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延伸拓展地質服務領域結合起來,通過黨建工作帶動業務轉型與發展,實現新形勢下地勘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地勘單位應注重以黨建為抓手,建立健全統籌開展黨建和業務工作的相關工作機制,推動黨建與業務相融合、相促進。要密切與業務有關駐地各級地方政府部門的聯系和協作,大力開展聯創共建活動,通過建立基層黨組織共建機制,開展地勘單位各級黨組織與駐在地業務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等)黨組織的結對共建活動,積極探索新時代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從組織聯動、活動聯辦、黨員聯訓、陣地聯享等方面扎實開展黨建工作,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黨建和業務有機融合。通過建立學習交流機制,每年選派多層級干部參加黨校開展的學習、培訓,加強黨建工作交流,增進與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友誼,為融入地方、深化業務合作打下基礎。通過建立工作交流機制,搭建基層黨組織互學、互幫、互促的工作交流平臺,不定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黨日活動,營造工作共建、信息共享、業務共融、發展共促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實現業務拓展、事業發展的新突破。
地勘單位要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好自然資源部發布的《促進地質勘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堅持“融入地方、服務地方”的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聚焦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防災減災、民生工程等基層熱點、焦點、重點問題和難題,發揮地勘隊伍專業能力和技術優勢,在服務地方中體現公益職能、發揮支撐作用。通過地勘單位與駐在地各有關政府職能部門聯創共建,在服務地方的具體實踐中增進了解、建立信任、鍛煉隊伍、補齊短板、優化能力,讓地勘隊伍真正成為適應新時代地勘行業改革發展要求、服務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