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程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深化職業(yè)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設計和政策舉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教育部提出“推動課堂教學革命。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本文以OBE教育理念為基石,開展“4+2+1”教學模式的新改革。OBE教育理念是一種成果(產出)導向教育,是美國學者威廉·斯潘迪再1994年提出的。OBE理念將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模式進行轉變,以學生學習之后所取得的教學成果為目標和靶向,反推設計教學組織流程和教學實施,它更加關注的是教育投入的內容與實際產出的現實需要。與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相比,OBE最大的特點是,先對教師或者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能力水平先進行準確的定位,然后采用多種適合的教育手段和結構來保證學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政策與技術的齊頭并進,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與傳統(tǒng)汽車產業(yè)不同,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需要的是具有能結合實際工作內容的技術技能、創(chuàng)新的思維思考能力、動態(tài)適應能力、更高素質要求的各類交叉復合型優(yōu)秀技術人才,對售后服務人員要求更是如此。但作為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入門成績普遍較低,學習主動性較弱,學習習慣也不太好,《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檢測診斷》的難度太大、知識繁雜、實踐要求高,學生想融入學習但望而卻步,紛紛放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這就需要高職院校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模式,一場《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檢測診斷》課程“課堂革命”成為大勢所趨。
“課堂革命”就是要“革”掉傳統(tǒng)課堂、傳統(tǒng)教育思維的“命”。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引入“4+2+1”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教學場景轉換,處處以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和內容環(huán)節(jié)的重構,讓學生對從認識到深入再到能獨立自主完成維護或者故障分析、處理步驟設計;讓思政課程融入專業(yè)課堂,學生學知識,學本領,學做人;改變“成績考得好=技術做得好”的考核方式,引入“學分銀行”概念(與傳統(tǒng)學分銀行有點區(qū)別),激勵學生在“銀行”攢夠足夠“分數”就能“支取”課程“通關卡”;線下課堂學習搭配線上教學平臺,師生可以突破教師局限的弊端完成教與學,實現隨時隨地隨心意學習,打造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線上線下學習共同體,最終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學思結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知行合一,這是目標的同時,也是具體的實踐的基準。
而目前傳統(tǒng)《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檢測診斷》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先講授理論知識,再進行實踐的傳統(tǒng)課堂,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太大。雖然知識結構看上去系統(tǒng),但是對于專業(yè)知識并不扎實的高職學生來說難度太大,學生學習前期缺少大局觀,還沒搞清楚重要性,就錯過了入門的基礎知識,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等到講解故障,分析處理的時候,學生往往看見大篇流程操作,要么不加動腦,直接照搬,不能活學活用;要么放棄實操湊合了事,學生覺得特別難,長此以往,惡性循環(huán)。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教師是有大局觀的,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體系,而學生還未入門,學生學著后面的,忘著前面的,等到統(tǒng)一進行實踐的時候,發(fā)現不知如何下手,連最基本的都想不起來。同時還有個別差異,有的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接受能力都較弱,授課老師在前期對基礎知識一帶而過,老師認為水到渠成的東西,對學生來說卻難以迎刃而解,不能理解知識背后的邏輯,也記憶不住知識的內容,最終早早放棄。
(2)專業(yè)課程內容相對陳舊,與當前產業(yè)一線技術不匹配。專業(yè)知識和設備的延后性,過于依賴紙質教材,而教材的編寫和出版都需要較長的時間,使得課堂教學總是滯后于產業(yè)一線的最新技術。所以當根據紙質教材教授的時候,所講的知識已經跟不上一線崗位需求。對學生的培養(yǎng)與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脫節(jié),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較弱。
本論文探討的是要進行一場《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檢測診斷》課程的“課堂教學革命”,是要進行思想上、模式、環(huán)節(jié)和方法的系統(tǒng)轉變,轉變當下以教師為主體、以傳統(tǒng)知識邏輯為線索,以教室為場景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差異性、個性化發(fā)展;借助“互聯(lián)網+”,以技術支撐實現課堂的優(yōu)化。
在改革內容上,從“4個維度”進行課堂革命,使用“2個平臺”確保教學的效果,圍繞“1條主線”堅持以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為貫徹始終的中心思想。
從“4個維度”進行課堂革命。傳統(tǒng)《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檢測診斷》課堂往往以“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組織實訓,分塊練習”為主體,這樣的模式暴露出諸多問題,知識抽象難懂,流程步驟難記,老師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棘手。想要改變這個難點,從“4個維度”嘗試進行課堂革命。
徹底的課堂革命,深處是課程,痛處是教師。從人出發(fā),結合OBE理念,進行角色和場景的改變。教師徹底廢除對學生的“我教這些,你學這些”思想,不能事事都教知識、做示范,改為進行“任務的派發(fā)以及輔助完成工作”,按照課程項目設計進行任務的派發(fā)布置,對學生問題進行輔助和引導,不能直接給出解決方法。學生則是主要角色,主動完成任務、進行討論、查詢學習知識、動手實踐和實操流程設計。
在課程設計中,將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檢測診斷》專業(yè)知識進行解構,再以項目為載體進行重組。在高職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候覺得對知識已經掰開了揉碎了進行講解,而學生缺一頭霧水,所學知識凌亂散漫,慢慢就跟不上老師的腳步緊接著就放棄了。通過將原有的專業(yè)知識結構解構,并且以學生的思維和角度重組的這一方式,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枯燥繁雜的知識,吸引學生學習下去。
在進行課程內容設計和授課時,宏觀上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以實現教學項目為目的而學習理論知識,最終目的實現獨立分析與流程設計;每一個項目中則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教學項目分解為若干獨立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任務、設計任務方案、實施任務方案。線下課堂在“車間”進行。
考核時使用“學分銀行”制度,引入信息化手段,使用超星網絡教育平臺進行學分的計算和統(tǒng)計。借助線上平臺,統(tǒng)計每一個項目“學分”,設置課前資料完成分數,課中考勤情況、問題回答分數、小組討論互評分數、任務設計完成分數、項目實現分數、設計創(chuàng)新分數等,課后測試完成分數,作業(yè)完成分數等,存入“銀行”。然后教師設計不同類別學分的權重,讓網絡平臺進行成績分析和統(tǒng)計,學期末前每位同學的“銀行”內凡是綜合成績達到80分者,即可獲得“通關卡”,代表即使不參加期末考試也可獲得合格分數。多攢的“學分”和期末考試成績均作為額外分數加入考核計分。通過這種考核方式激勵學生努力完成任務,并且可以實時查看網絡平臺里“銀行”的“學分”,分析自己的薄弱點,根據個人差異進行重點查缺補漏。
在專業(y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提煉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特別是通過新能源產業(yè)典型案例或者優(yōu)秀人物的分析,促進學生在學習中領會“工匠精神”的精髓,樹立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養(yǎng)成精益求精的職業(yè)態(tài)度和職業(yè)素養(yǎng),正確引導學生對汽車行業(yè)從業(yè)者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
使用線上平臺+線下課堂共同進行教學活動。線下平臺中以“車間”為教學場景,使用“超星教育平臺”作為瀏覽學習資源和任務布置媒介進行課堂組織活動。線上平臺使用“騰訊會議”作為直播課堂,應對疫情防控要求或者因為線下硬件設備原因等導致學生無法看清老師的教學組織內容的情況。通過直播平臺能更清晰看到老師操作步驟和輔導,利用重播也能實現對流程步驟的反復學習,多次記憶。同時,使用“超星網絡教育平臺”的多種信息化手段,比如完成任務、小組互評、上傳實訓成果,使線上教育跟線下教育一樣吸引學生興趣,一樣高效。合理有效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使學生極其便利地獲取知識,師生可以突破空間限制完成教與學,讓學習裝進口袋,實現哪里有網絡,哪里就能學習。
此次課程革命的主線為始終堅持以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對標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一線工作崗位)為貫徹始終的中心思想,課程設計首先是基于OBE教育理念下“以學生為主”,改變傳統(tǒng)“重教輕學”的弊端,并突出強調以下方向:第一,課程要向全體學生開放,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對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基于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崗位能力進行改革。其次,此次教學改革,對崗位所應具備的專業(yè)知識、自主操作能力、拓展能力等進行梳理,結合每個項目的目標,確定線上、線下的教學內容。所以這目標既是目標,也是實施指導。希望最終能打造一個學思結合、知行統(tǒng)一、因材施教的創(chuàng)新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