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宇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十中學 黑龍江大慶 163413)
新的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提出: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內容。在高中教育中,對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引入,可以使信息技術的這門課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來培養高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網絡實踐能力。課堂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營。[2]高效的課堂對一個學生的知識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分層式的教學,對每個階層的高中生進行針對式的分層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高中學生對于信息的加工、獲取和發布能力。從而提高高中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且掌握信息技術這個課程。下文是我針對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探究。
由于信息技術沒有被納入高考的考核科目中來,以及學校對高中信息技術的不夠重視,信息技術在高中學科中的地位十分的尷尬。面對高考所帶來的壓力,教師把精力全都集中在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上,引不起教師足夠的重視。而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對信息技術不夠用心。[3]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對社會和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信息技術在高中學科中的地位也逐漸的顯現出來,高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也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地進步。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十分單一的,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化教學,導致信息技術課十分的枯燥。這讓高中學生無法融入進信息技術的課堂中,從而影響了高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大多數從情況看,信息技術對知識進行講課,高中學生只是對教師所講的知識內容進行接受,強迫的裝入學生的腦袋中。這樣導致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的喜歡能動性很弱,沒有什么興趣。兩節課就仿佛好幾個小時一樣難熬,讓高中生為了完成最后學業測試硬著頭皮去學習。如果學生沒有主動的學習想法,那么他們最后能學會并且可以應用的東西會很少。高中生被動的學習,也讓高中生提課色變,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無法主動熱愛學習的。因此,傳統的課堂方法很難吸引高中學生的眼球,提高高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信息技術的測試不像其他學科的科目,像是語文、英語、數學等科目。這些科目學習完之后,老師們想要知道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時,老師們只要根據最近的知識出一份紙質的試卷就可以了,然后發給學生做就行。但是,信息技術就比較難了,沒有網絡技術平臺,老師無法知道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導致老師對高中生信息技術的學習水平不熟悉,學生學習參差不齊,教師沒有辦法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程度,這是信息技術課程中存在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之一。
教師在針對學生制定分層次的教學目標時,需要結合高中生的信息技術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目前的學習程度,進行合適的信息技術教學分層。對于學生的實際的信息技術學習情況,教師首先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的試題對高中生的學習情況展開充分的調查研究。利用信息技術,統計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情況,然后再根據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學習分層。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A、B、C 三個等級,然后教師根據這三個等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符合這個等級學生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有適合自己發展方向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進行成績分層的前提,就是要清楚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對于學生的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這一實際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和總成績做一個折線的統計圖。根據學生成績的變化幅度和學生的平均成績做一個等級分層。然后根據學生的成績分為A、B、C三個等級:九十分以上的學生分為A 等;七十分到八十以上的分為B 等生;而七十分以下的學生就是C 等。教師根據每個等級的成員,按照每個小組五到六個人來進行小組分配,把相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師根據小組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分層教學目標。
教師除了要對學生在信息技術上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師也應該要對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進行課外的信息技術學習情況進行鞏固。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來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及考慮到信息技術的特殊性,教師應該減少對學生進行課外作業的布置時,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安排時間。教師盡量不要進行統一的作業分配,而是應該結合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進行安排。對于學習優秀的學生來講,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相應的自我探索的題目來加強這類學生對知識的情況掌握;對學習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安排一些信息技術課程上的實際操作,對所學內容進行加強;對學習程度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講,教師要給他們安排一些簡單基礎的作業進行操作,方便他們掌握基礎知識。
例如,為了讓高中生掌握網頁瀏覽的技巧,以及會保存有用的網絡資源,同時會學收藏有用的網址。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因特網上信息的瀏覽與獲取》時,在教師對因特網信息的瀏覽與獲取講課進行簡單的介紹之后,剩余的時間可以留給學生來進行實際操作。由于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不相同,對于學生在操作上的要求也就存在著差異。教師對于本章節的內容進行三個程度的要求:A 程度的學生要求熟練的掌握網頁瀏覽的技巧以及網頁收藏等,并會用同樣的操作運行于各個的軟件。對于B 程度的學生要求能夠完整的運行網頁預覽和網頁收藏,在速度上不進行過多要求。對于C 等級的學生要求能夠大體掌握基本方法,掌握本節課最基礎的內容。
分層教學是為了讓所有的學生得到最為全面的發展。教師要以學生為核心,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素質為基礎上,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使之得到全方位的發展。要想讓學生最好的發展這一個目標,如果沒有恰當的教材內容作為教學的保障,那么一切都是空談。信息技術能夠更好的幫助教師來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作業輔導。對于學生作業的輔導作為分層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教師進行分層教學的一個保障環節。確保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使之更加的適應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分層教學的實施。
例如,針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生的輔導問題,教師是沒有辦法兼顧到班級群體每一個學生的。這樣很容易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和流失。因此,教師可以把學生進行分層次的輔導,把學習情況類似或者帶有相同疑問的學生集中起來,然后進行統一的回答。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來幫助教師減輕負擔,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的國家想要十分合理,且充分合理的利用網絡平臺,為信息技術教學提供教學方便,就需要根據我國的現狀出發,理性并合理的分析信息技術在高中教學的學習情況。學好信息技術是和時代接軌的,學好信息技術,學生才可以跟上我們新的生活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的快速前進的步伐所淘汰。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地探索更多地、適宜地網絡平臺教學手段,利用這些好的教學手段作為信息科技課堂的推動力,使課堂變得生動、充滿活力。使高中生對于網絡信息技術充滿好奇和興趣,從而從網絡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習到更多的有用知識和技能。從而推進一些高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體系更加完善。分層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習效率,讓教師具有針對性的來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因此來說,高等中學合理安排引入 “分層式教學”,這個教學模式可以作為老師與學生開展網絡信息技術教學有效的支撐平臺,幫助學生來提高上課的效率,順應時代,逐漸提高信息技術在高中學科中的地位,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