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向玉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頡崖中學 甘肅平涼 744600)
在素質教育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了生物學,可以用信息化帶動傳統(tǒng)教育,畢竟初中生物對于學生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有重要意義。而且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一塊黑板,一本書,一張嘴”的時代已經過去。單一的授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需要,所以為了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突破教學中的疑難雜癥,激發(fā)學生興趣,激勵初中學生努力學習生物學,利用信息技術是非常重要的途徑。[1]
利用信息化教學,可以讓教師把平常難以講解的知識點用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這樣既省去了做實驗的一些操作時間,又能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化教學質量。如果老師直接在課堂上做實驗,可能會有一些同學看不到或者效果不夠直接,還是難以理解。利用信息化教學幾分鐘就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可以節(jié)省教師的時間還能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質量。
生物課不同于其他的課程,生物課幾乎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很多結論都需要用實驗來驗證。通過親手操作實驗過程,確實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驗到科學的魅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親自動手、動腦的能力,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實驗都能在實驗室完成,很多結論受外界因素影響并不能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大自然很多實驗都受制于環(huán)境、溫度、機器設備以及實驗本身存在的危險性,這就導致很多課本上的理論因為沒有實驗的經過導致定義變得蒼白無力。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可能過于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所以這個時候就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因為信息技術可以把這些都模擬出來。例如,在講解“細菌”相關知識的時候,就算是實驗也很難用肉眼觀察到細菌和菌落的變化。而課本上的圖片也不夠清晰,所以這對于同學們的理解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有了現(xiàn)代化的輔助就可以利用視頻或者圖片來解決這一問題。
生物實驗課程對于生物教學來說至關重要,是學生學好生物課程的必備手段。但多年來實驗的過程卻不能保證效果,而且現(xiàn)在很多學校實驗器材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對于生物實驗的要求。所以,至今為止還有很多學生并沒有親手做過生物實驗,看過實驗結果,甚至只有老師進行了簡單的口述,學生的實驗效果極差。如果能用信息化教學就完成避免了這個問題。還能將實驗結果繪聲繪色的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每一個學生都能直觀的看到實驗的結果。可以讓學生發(fā)散思維,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渴望學習知識。更何況,有研究表明,如果只靠聽力,獲得的知識大概為百分之六十;只靠視覺,獲得的知識大概為百分之十;而同時利用聽覺和視覺,獲得的知識大概為百分之八十以上。根據記憶率來看,沒有任何兩點的記憶維持的時間很短,三天內的遺忘速度高達百分之四十;等到第六天的時候忘記的也就差不多了。這也預示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落伍,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打破這個局面。而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就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配合高分辨率的圖片和視頻,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更能讓學生記住主要內容。也能讓學生盡快的消化書本上又長又枯燥的定義,讓學習變得輕松又有趣。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的,既讓學生學到了生物學的知識,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生物信息技術教學不光要改變老舊的教學思想,還要求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對學生加以引導,加上科學的教育方式,把信息技術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讓學生喜歡上生物學科。
教學理念引導著教學行徑。老師應該改變老舊的教學思想,打破“以課本為中心”和“以老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很多地方的教室基本都能實現(xiàn)有電腦的條件,每個教師都有多媒體設備,這給每一位生物老師都提供了信息技術走近教師的必備條件。讓每一個生物老師都有機會在科學觀念的帶領下,充分展現(xiàn)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好處。第一,利用信息化教學與之前的教學完全不一樣,它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和手法都要在教學改革的要求之下,學生是教學的主體。[2]
要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二,把握好信息技術的教學標準,正確科學的利用信息化。信息化技術有利也有弊,教師要學會分辨,挑選適合學生的方法進行教學。第三,教師要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將信息化和學生的需求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針對性生物教學。
科學的教學方式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還能刺激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第一,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場景。聯(lián)系學生的具體狀況和書本知識開創(chuàng)學生喜歡的場景。例如,在學習細胞結構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現(xiàn)相關視頻和圖片資料。能讓學生直接看到細胞的具體形態(tài)以及組成結構,再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細胞的組成,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可以讓學生學的更加長遠。第二,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書本上難以理解的內容變成動畫的形式播放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到這方面的知識點,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學會。例如,在講解細胞分化過程的時候,老師可以把整個過程制作成為一個小視頻,從單個細胞的演變到細胞分化中,以及分化后,通過動畫的形式,能夠讓同學們加深印象,還可以提前預想一些問題,在課上提問,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同學們深思和繼續(xù)探索,讓學生對生物學產生巨大興趣,還可以在視頻最后加一個開放性的討論效果會更好。
由于生物學科比較抽象,所以在學生們學習過程當中免不了會有一些問題存在,如果科學利用信息化技術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在講解光合作用的時候,需要讓學生理解復雜的代謝過程,用普通的課本內容真的很難讓學生理解,老師授課也比較難,成果差。但利用信息化教學之后采用視頻的方式全方面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過程,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了解其中原理。還有在講解呼吸作用的時候,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將生物體里的有機物在細胞內部經過有氧分解之后形成二氧化碳或者其他產物,將這個過程以視頻的方式播放在學生眼前,形成直觀的視覺效果,更能讓學生了解呼吸作用的產生和過程。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備課雖然一直都是教師之間最常見、最普通的備課方法,但是卻受限于環(huán)境、時間等因素,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人員不齊導致備課時間太短等問題。更何況每一個教師的觀點都有不同可能,所以這就導致教師之間沒辦法進行實時溝通,導致信息交流不暢。如果可以把傳統(tǒng)的備課活動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例如,教師可以把自己做好的教案或者課件在網上進行分享(聊天軟件),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教師們直接的無地域限制,時間限制的問題實現(xiàn)實時交流,有助于教師們提高教課水平和技能,一些資歷尚淺或者年輕教師也可以從中學習,有助于提高業(yè)務水平,實現(xiàn)信息化的價值。在信息化的幫助下,學生們也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資料、PPT、真題等,還可以幫助老師找到想要的內容,進行針對性操作。這種方式可以直接利用網絡上的既有資源,縮減了教師在這方面的時間,再聯(lián)系生物學的特征、教學實質、教學目的、上課經驗和特點,完成備課,發(fā)揮現(xiàn)代化最大作用。信息技術下的備課理應是分享資源、相互幫助、相互成就和有針對性的統(tǒng)一,也是教師的使命。
信息化教學必然是幫助學生和老師學習的重要條件,科學的利用信息化確實能夠帶來很多還出和方便,在某些問題上還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能夠讓信息化教學能夠長期發(fā)展下去,老師們也要注意以下問題的產生。第一,教學理念。雖然信息化教學確實可以給老師帶來方便,但是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到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缺點,不能強迫式教育。第二,教學方法。有些老師可能并沒有理解全面信息化教學的含義,超量使用信息化也會導致老師進行的引導過少,反而會降低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與以往陳舊的教學方式相比較還是信息化教學更科學、合理,更能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也能夠避免浪費實驗器材。隨著信息化的普及,教師們一定要整合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變,才能讓信息技術為教學發(fā)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