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盛佳瑩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根據2020 年零售額計算,衛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辣味休閑食品企業,總市場份額達到5.7%,且調味面制品和辣味休閑蔬菜制品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從體量上看,衛龍似乎可以稱之為休閑食品龍頭,但與同屬休閑食品賽道的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等企業相比來看,衛龍的產品卻略顯單一。從數據上看,盡管調味面制品營收所占比例已經從2018 年的78.6%降低到了65.3%,同時為了豐富產品線還推出了蔬菜制品、豆制品等,但衛龍的主要營收額仍然依賴于調味面制品(辣條)。
1998 年,湖南省平江縣大豆減產,平江人試著改用面粉代替豆粉,創新發明了麻辣味的面筋產品,稱為辣條,1999 年,平江人劉衛平創立了衛龍品牌,從小作坊發展到臨近上市,逐漸在辣條行業形成了規模和品牌效應。但從另一方面來看,辣條本身制作門檻低、易于模仿,實際上難以形成技術壁壘,同時又有近40%的高毛利率,難以避免地導致其他休閑食品廠商爭相下場“分一杯羹”。根據招股書顯示,2018—2020 年,衛龍的存貨金額分別為3.06億元、4 億元和5.41 億元,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51 天、60天和67 天,衛龍似乎已然出現了銷路不暢的趨勢。
誕生之初,衛龍一度是風靡學生群體的“5 毛零食”,價格低廉、口味獨特,深受追捧,但略顯簡陋的包裝難以避免地讓人產生了粗制濫造的聯想。時至如今,盡管還是熟悉的辣條,但無論是價格還是包裝,衛龍都進行了大幅升級。從價格上看,衛龍經典的大面筋產品(65g/袋)價格約為3.2 元,小面筋產品(280g/袋)價格約為10.95 元,與當年的“5 毛”單品相比,價格已經悄然翻漲了數倍。而對于包裝衛龍則顯得更為重視。與經典包裝相比,全新設計的包裝,不再選取透明設計,使用簡約風營造高級感,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消費者對于衛龍小作坊的固有印象。對于營銷,衛龍則更加不遺余力。2016 年,衛龍曾邀請網紅以流水線工人的視角進行直播,全方位展示自動化生產車間,現代化工廠正式取代了小作坊,成了衛龍在消費者心中的新形象。隨后又“碰瓷”iPhone7,推出衛“hotstrip7”;還結合2018 年端午節,推出“辣條粽子”。而招股書顯示,2018-2020 年,衛龍的銷售費用分別是2.35 億、2.81 億和3.71 億元。其中,推廣及廣告費用分別為2680.9 萬、3082 萬和4665.8 萬元,2020 年,衛龍廣告費同比大幅增長51.4%。
經過不懈營銷,衛龍逐漸從街頭零食,變成了網紅食品。但時至如今,關于衛龍的食品安全問題仍然屢見不鮮。2018 年8 月,湖北省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18 年第34 期),衛龍(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旗下1 批次親嘴燒(紅燒牛肉味調味面制品)和1 批次小面筋(香辣味調味面制品),檢出山梨酸及其鉀鹽、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標準規定為不得使用。據了解,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的規定,辣條屬于調味面制品,大類歸為方便米面制品;規定在方便米面制品中允許使用的添加劑主要為色素、增稠劑、抗氧化劑以及酸度調節劑,因此對于調味面制品(辣條)而言,山梨酸及其鉀鹽、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均屬于禁止使用的食品防腐劑。此外,部分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投訴稱衛龍產品包裝破損,含有“異物”,甚至出現使用后身體不適的情況。
盡管辣條是曾經的兒時回憶,又是如今的網紅食品,甚至一度風靡全球,但終究難以擺脫“不健康”的差評標簽。科普中國曾撰文稱,簡要總結辣條,可以歸結為“四多一少”,能量多、鹽多、糖多、添加劑多,但其他營養物質含量少;經常食用會增加患超重肥胖、高血壓等慢病的危險。特別是對于兒童而言,危害相對會更大,孩子的味覺和身體器官正在生長發育,這些額外的因素都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經常食用還會影響味覺的形成以及骨骼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