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華,汪正源,江康
[摘 要] 大學生兼職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通過網絡問卷、深入訪談的方法采集570份北京高校大學生兼職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獲得北京高校大學生兼職的基本特征。結果顯示:招聘信息來源正規,學生兼職動機端正,崗位類型豐富多樣,但技術性不強,專業關聯度低;每周兼職時長多在16小時以下,兼職日收入多在50~150元,可以很好補貼學生的日常生活。兼職不會對學習造成不良影響,且對大學生就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大學生兼職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針對北京大學生兼職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從社會、學校、家庭、個人四個方面提出了大學生兼職管理、權益保障方面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兼職;調查分析
[基金項目] 2017年度北京聯合大學校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大學生兼職對學業和就業的影響研究——以北京市屬高校為例”(Sk30201707)
[作者簡介] 周愛華(1978—),女,山東東營人,工學碩士,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地理信息科學理論及教學研究;汪正源(2000—),男,北京人,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2019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科學;江 康(2002—),男,安徽安慶人,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2020級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本科生,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科學。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46-0057-04? ? [收稿日期] 2021-05-30
大學生通過兼職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同時增加對社會的了解,提升個人能力。大學生兼職是當今社會中一種普遍現象,也是社會、高校持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許多社會學家、高校教師從不同視角對大學生兼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關于大學生兼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兼職現狀調查。主要從兼職動機、兼職信息獲取渠道、兼職工作種類、兼職工作的專業關聯度等方面進行,研究顯示賺錢與提升自身能力是大學生兼職的主要動機,兼職信息主要通過熟人介紹、校園海報等渠道獲取,兼職工作以促銷導購、家教等為主,種類較為單一,且專業相關性差、技術含量低[1,2]。第二,兼職與就業關系的研究。普遍認為大學生兼職對就業工作有顯著推動作用,兼職的就業效應受到兼職工種選擇、時間安排、兼職動機、兼職崗位的專業相關性等因素的影響[3,4]。第三,兼職權益的保護問題。研究顯示現有法律對大學生勞動權益的保護力度不夠,相關立法應明確大學生兼職中的勞動主體地位,高校和媒體應廣泛普及和宣傳勞動法律知識,切實保障兼職大學生的勞動權益[5,6]。
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大學生兼職進行了研究與思考,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大學生兼職特征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同時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地域差異性。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學生的兼職行為是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對北京市大學生兼職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期為大學生兼職提供科學的指導,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北京市2010級之后的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網絡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570份,包括畢業生214人,在校生356人。受訪者以理學、管理學、工學、文學、法學的學生為主。受訪者中有男生137人,占總人數的24.04%;女生433人,占總人數的75.96%。
(二)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本次調查問卷采用網絡平臺樂調查進行問卷設計與發放,問卷共分為5部分內容,分別為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兼職基本情況、兼職對學業的影響、兼職對就業的影響、兼職認知調查。并通過Excel與SPSS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
文獻研究法。搜集并閱讀國內外大學生兼職的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大學生兼職方面的研究進展與成果動態,為本研究的開展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與方法參考。
訪談法。圍繞研究主題設計訪談問題,采用重點訪談、座談會及電話訪談等方式與大學生、學生管理人員及兼職單位主管等進行直接交流,獲得相關人士對大學生兼職的一手資料。
二、北京大學生兼職的現狀分析
(一)兼職信息獲取渠道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兼職信息的獲取渠道較為正規,主要為熟人介紹、招聘網站、校園招聘廣告及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占比分別為36.30%、22.97%、12.91%、12.57%,與潘明明[3]、姚遠[2]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只是學校的作用有所增強;另外,網絡招聘信息渠道的使用有所提升,網絡與熟人介紹相結合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也是大學生獲取兼職信息的有效渠道,既有熟人介紹的可靠性,又有網絡的方便快捷性,是一種有效的發布與接收兼職信息的方式,是時代特征的體現。
(二)兼職動機
關于兼職動機,本研究設置了十個選項,調查結果如下:提升個人能力(23.02%)、賺錢減輕家庭負擔(19.35%)、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13.79%)、為就業或創業做準備(12.84%)、豐富人際關系網(8.52%)、個人興趣(8.46%)、實踐專業知識(5.74%)、受周圍同學的影響(5.33%)、好玩或消磨時間(1.95%)及學校學分要求(1.01%)。總體可見大學生兼職的初衷是非常健康向上的,基本上都是為了提升自己或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僅有極少數是隨大流或消磨時間。
(三)兼職崗位類型
大學生的兼職崗位類型是非常豐富的,其中促銷導購、門店或電話服務、培訓班教師、家教、問卷調查、技能工作等崗位是大學生兼職的主要選擇,占比分別為20.18%、15.42%、14.61%、12.27%、8.96%、8.96%,總體上這些崗位技術性不強,與所學專業的關聯性不強。導購促銷、門店服務、家教一直是大學生兼職的主要崗位類型[2,3],本次調查顯示,承擔培訓班助教或授課教師崗位工作的學生呈顯著增長趨勢,這與當前升學競爭激烈、各種課外輔導機構產業化、規模化增長密切相關。北京是人口2000萬以上的超大城市,對培訓機構教師、助教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更高的需求;大學生具有扎實的初高中知識、素質高、時間匹配度高,因此成為培訓機構教師、助教的首選。總體上,從事教學輔導類職業(包括培訓班教師及家教)的學生比重最大,達到受訪者的1/4強。另外,從事翻譯、會計、計算機及導游等技能性較強工作的學生也較之前的研究有所增長。
兼職工作與所學專業的相關性較低,僅有16.49%的受訪者兼職工作與專業具有一定的相關性,30.88%的受訪者兼職工作與專業相關性一般,另外,52.63%的受訪者兼職工作與專業完全不相關。大學生從事的兼職工作,大部分都技術含量較低,只有不足20%的受訪者從事的崗位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專業相關性低、技術含量低是大學生兼職的一個重要特點,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還不足以承擔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的工作。
(四)兼職時間與時長
對于兼職時間的選擇,受訪者更多地選擇周末,其次是課余時間、寒暑假,以及“五一”“十一”等節假日,可見學生對待兼職是理性的,明確知曉學習是第一要務,以學業為重。每周兼職時長,53.86%的受訪者選擇8小時以下,27.72%的受訪者選擇8~16小時,18.42%的受訪者選擇16小時以上。如果按照周末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則81.58%的受訪者每周的兼職時間不足2個工作日,工作強度相對不高。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是在保證自己學習時間的基礎上再開展兼職工作。
(五)兼職收入與用途
對大學生兼職日收入與月收入的統計顯示,兼職日收入在50~150元的人數最多,可以占到總人數的65.09%,日收入多的甚至可以達到200元以上;兼職月收入在500~1000元這個區間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近30%,其次是200~500元與1000~1500元的,各占總人數的20%。兼職收入的用途,60%以上的受訪者用于生活費,減輕家庭負擔;15.44%的受訪者用于旅游等活動;12.11%的受訪者用于學習其他技能,如考取駕照、英語培訓、考研輔導等;8.42%的受訪者用于交往朋友。總體上,兼職收入能夠很好地補貼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培訓費用。
(六)兼職對學業的影響
兼職對學業的影響,有24.74%的受訪者選擇兼職對學習會有負面影響,41.4%的受訪者選擇沒有影響,還有33.86%的受訪者選擇兼職之后更加努力學習。當兼職與上課時間沖突時,近60%的受訪者選擇去上課,僅有不足3%的受訪者表示會去兼職,還有約37%的受訪者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而定,可見學生對上課的態度是端正的。對于課外學習時間是否受到兼職的影響,僅有15.79%的受訪者反映課外學習時間不夠,可見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較為充裕。兼職對專業認知的影響,有56.67%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改變,有25.61%的受訪者選擇變得更喜歡本專業,覺得本專業很有發展前景,有17.19%的受訪者變得不喜歡本專業。其中,有9.83%的受訪者表示在兼職過程中找到了新的興趣點。總體看來,兼職對大學生的學業以非負面影響為主,只要學生合理安排,保證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兼職就不會對其學業產生不良影響;而且通過兼職,部分學生對專業會有新的認識,有的學生可以找到新的興趣點,有利于學生的學業規劃。
(七)兼職對就業的影響
調查顯示,認為兼職對就業有幫助的受訪畢業生占82.46%,僅有17.54%的受訪畢業生認為兼職對就業無幫助。兼職有助于了解的就業信息分別為職場能力要求(28.52%)、薪資待遇(24.34%)、職場規則(22.07%)以及就業形勢(21.92%)。兼職對于學生能力素養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人際交往能力(29.67%)、心理素養(25.20%)、工作能力(16.12%)、職業素質(16.06%)及專業技能(11.65%)。通過兼職,大學生對于為人處世、人際交往的規則等會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同時強化了個人心理素質,提升了工作能力,在招聘面試、試工實習階段就會表現得更加成熟、適應性更強,在就業過程中就會更有競爭力。
(八)大學生對兼職的認知與收獲
關于對兼職的認知,91.40%的受訪者是認可大學生兼職的,僅有8.60%的學生認為兼職弊大于利,沒有必要兼職。關于學生兼職的收獲,依次為:充實生活與感悟生活(24.94%)、自己支付部分生活費用從而增強個人成就感(24.55%)、擴大交際圈與提升交際能力(20.86%)、增加工作經驗與社會閱歷(19.22%)、提高消費水平(10.43%)。關于兼職對大學生心理、情緒層面的影響,58%的受訪者選擇兼職對心理、情緒產生積極影響,更加積極向上、銳意進取,提升了抗打壓、抗挫折的能力;29%的受訪者則表示兼職對心理沒有影響;13%的受訪者表示兼職對心理產生負面影響。盡管兼職最直接帶來的是物質收益,但對于學生來說精神與能力層面的獲得感要高于物質層面,兼職帶來的隱性財富要高于顯性財富。
(九)兼職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29.84%)、薪酬較低或不按時發工資(16.86%)、工作要求嚴苛(16.45%)、個人的技術技能水平不足(15.01%)、對崗位信息缺乏了解(13.74%)、同事間不正當競爭(7.96%),其中勞動權益方面的問題是主要問題。對于兼職權益受到侵害,調查顯示原因依次為自我防范意識不高(23.01%)、沒有專門的機構對兼職進行管理(18.59%)、虛假宣傳(18.01%)、雇主或中介機構不誠信(17.82%)、法律上的漏洞或空白(15.58%)。因此,社會、學校、家庭都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兼職中存在的問題。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通過對北京大學生兼職情況的調研,可以看出大學生兼職信息獲取渠道正規,兼職動機積極向上,崗位類型豐富,但兼職工作與專業相關性不強,技術含量也不高。兼職最直接帶來的就是物質收益,但學生精神與能力層面的獲得感更高。兼職過程中學生也會遇到一些問題,主要是勞動權益方面的問題,與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不高、兼職管理欠缺、法律不夠健全等因素有關。總體上,大學生對于兼職持認可態度,認為兼職不會對學習造成不良影響,而且還有助于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可以有效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對就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