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偉 張惟楚

摘 要:使公共藝術介入舊工業廠區,并結合園區現有的元素打造工業歷史遺存文化地標,能夠營造特有的藝術氛圍和場域精神。以鄭州市“二砂”為例,從傳承歷史文化、延續城市文脈、滿足精神需求三個方面探究公共藝術介入舊工業廠區的方式,力求通過公共藝術的介入,重新煥發出廠區活力,打造城市文化地標。
關鍵詞:公共藝術;舊工業廠區;城市地標
“二砂”的全稱為中國第二砂輪廠,位于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于1953年開始籌備,1956年開始動工修建。“二砂”是“一五”計劃期間興建的重點工業項目之一,擁有保存較為完整的工業建筑群,具有獨特的建筑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產業的轉型,部分傳統工業區面臨著拆遷或轉型問題。由于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自身條件的優越,許多和“二砂”一樣的舊工業廠區通過改造成為的方式呈現出新的特色,并在保留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打造城市文化地標。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觀、最鮮明的載體。將公共藝術運用于舊工業廠區的改造,能夠在美化整體環境的同時保留和傳承工業時期的文化。
一、公共藝術在舊工業廠區改造的意義
(一)傳承歷史文化
中央美術學院王中教授在接受專訪時曾說:“文化和藝術是‘軟城市’的重要內容,而公共藝術是城市文化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最直觀、最顯現的載體。”這說明城市建設正逐漸從經濟建設邁向文化建設。城市的精神、文化、品質等軟性的、可生長的因素是帶給人們幸福和愉悅的主要來源。舊工業廠區作為當時城市建設的重點項目,在時代發展中,由于不適應新興產業的發展而需拆毀、搬遷或重建。當前,舊工業廠區的改造以轉變為文化創意園區為主。雖然園區里保留了重要的部件或物品,但商店的入駐使得舊工業廠區成了網紅打卡地,人們對于舊工業廠區的歷史卻并不了解。公共藝術作品是離人們最近的藝術形式之一,好的公共藝術作品能夠傳承城市歷史并促進城市的發展,成為城市的地標。因此,在舊工業廠區改造過程中,公共藝術的設計需要與舊工業廠區的歷史相結合,從而引起人們的共鳴,使歷史得以延續。
(二)美化公共環境
隨著公共環境建設品位的不斷提升,公共藝術設計與公共環境的結合更加緊密。這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從而更好地推廣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影響力。公共藝術在國內逐漸成為發展的主流,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成為公共環境中的視覺焦點。公共藝術作品與周圍景觀、建筑相結合,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為人們帶來具有趣味的互動,也能夠強化公共環境的主體性。
舊工業廠區本身具有主題,且與現代公共環境不大相同。但公共藝術的介入有助于廠區自身的建設,也能為舊工業廠區營造獨特的藝術氛圍,拉近人與環境之間的距離,使得兩個時空的建筑能夠更好地融合。
(三)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如今,人們的精神需求不斷增長,創作者通過藝術進行直觀的表達,能夠給觀者帶來精神和視覺等方面的享受。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共藝術已經不再局限于具象的表達。正如王中所說:“依靠公共藝術可以使城市成為更加多元、立體、個性化和藝術化的綜合構成體。”這也意味著城市在經過藝術改造后,能夠以人為中心構建不同的場域,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同理,舊工業廠區作為承載著特殊記憶的城市空間,公共藝術的介入能夠使廠區具有更加多元的藝術形式,如紀念型、裝飾型、互動型。這些藝術形式能給人們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和精神反思,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生活樂趣。
二、公共藝術介入舊工業廠區的路徑探究
(一)結合城市歷史
根據美國策展人權美媛在《一個又一個地方:在地性藝術與地方認同》中整理的在地性藝術發展譜系,中國的在地性藝術主要表現為地方知識的重建、與特定地點產生聯系。因此,在公共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要充分考慮藝術作品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歷史背景。
“二砂”鉆石廣場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圓環,名為“記憶之環”(圖1)。金屬圓環的形狀象征著砂輪,是“二砂”最具代表性的工業產品。在“二砂”建設時期,克魯克納、貝爾格等67位德國專家來我國援助,在土地施工、設備安裝和試生產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在“記憶之環”內側,刻有106位為“二砂”作出突出貢獻的勞模、專家和援建方科學家的名字。創作者將這份國際友誼以藝術的形式進行保留和紀念,讓人們在感嘆該標志性景觀大氣、壯觀的同時,能夠思考其背后的意義。在鉆石廣場的地面上,鑲嵌著記錄“二砂”事跡和成果的銅板,可使人們了解“二砂”的輝煌歷史。
(二)藝術化處理公共設施
園區內部隨處可見實用型公共設施,藝術化處理使公共設施具有濃厚的藝術氛圍。如園區內寫有“二砂”的引導牌,采用立體設計,且該引導牌將園區內部的建筑造型也一同復制下來,也就是說引導牌是一個等比例縮小的立體的園區平面圖。此外,園區設施大多采用鋼材,極大地還原了舊工業廠區的質感;總體配色為墨綠色和棕色,奠定了園區整體的復古基調。該引導牌位于鉆石廣場,立體的設計讓人們對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整個廠區的大小能有清晰的認知。園區內部的導視牌為車間配電箱的形狀,與整體風格相呼應。而休息座椅則由老鋼管改造而成,與木質材料相結合方便人們就坐。座椅的顏色也是墨綠色,與其他公共設施相搭配,使園區看上去具有統一性。
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忽視公共設施的造型設計,而該園區將公共設施設計為工業產品的形狀,不僅使園區的風格更加統一,也營造出濃厚的藝術氛圍。
(三)增加趣味性
互動性藝術裝置因其互動性、靈活性和觀賞性等特征,深受人們的喜愛。互動性藝術裝置不僅能夠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美的體驗,還能記錄和表達情感。如“二砂”園區里設有供孩子玩樂的彩色爬網和粉色蹦床。彩色爬網鮮明的色彩與周圍充滿時代感的建筑相互輝映,其富有張力的造型也與周圍的植物相搭配,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彩色的編織網與帶有工業特征的鐵環相搭配,為整個廠區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粉色蹦床采用下沉式設計,孩子們可以在平地蹦床,不用爬高,確保其安全。這兩個互動性裝置通過鮮艷的色彩吸引孩子的目光,成為孩子玩耍的區域,并且通過造型、材質等引導孩子正確玩耍。
互動性裝置不僅增加了園區內藝術表達的多樣性,也使得人們從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實現了人與物、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提高了人們的體驗感。人們在互動的過程中也成為了藝術表達的一部分。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結合“二砂”園區中的公共藝術作品,分析了將公共藝術介入舊廠區改造的三種方式,主要從設計紀念性公共藝術作品、改造功能性設施的外形和增加互動性裝置三個方面增強廠區的藝術氛圍,重新煥發出廠區的活力。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更加豐富,對美的追求也更加多元,而“二砂”也需要更多其他形式的藝術作品為園區增添光彩。因此,舊廠區的改造需要結合不同形式的公共藝術,為人們提供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并使其成為創新思維的聚集地。
參考文獻:
[1]王中.公共藝術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李旭,魯艷蕊.鄭州二砂工業建筑遺產保護更新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6):86-88.
[3]賈亮明,范曉莉.公共藝術介入工業遺產型文創園區的模式研究:以半坡國際藝術區和駁二藝術特區為例[J].四川戲劇,2020(6):54-57.
[4]李勤,李文龍,裴興旺,等.基于保護再生視角的舊工業廠區現狀可利用性評估[J].安全與環境學報,2020(3):1138-1145.
[5]孫振華.他為什么要替塞拉辯護:公共藝術的場域特定性[J].公共藝術,2020(4):46-49.
[6]田衛,李慧民,陳旭,等.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評價體系研究[J].工業建筑,2013(10):1-4,10.
[7]盧濟威,曾振榮,曹杰勇,等.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活力協同發展 鄭州二砂文創廣場城市設計[J].時代建筑,2021(1):76-79.
作者簡介:
尚偉,鄭州輕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藝術設計。
張惟楚,鄭州輕工業大學藝術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