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方敏
摘 要:積極開展公共藝術重塑工作,有利于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環境建設,可以更好地助力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因此,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公共藝術重塑的意義、路徑、注意事項展開深入分析,重點結合因地制宜、智能化、鄉村旅游這幾個點,探究新時期公共藝術重塑路線,有助于進一步加強我國鄉村地區公共藝術的發展,以公共藝術的健康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關鍵詞:鄉村振興;公共藝術;重塑分析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逐步深入,公共藝術的建設與發展開始引起各方重視,并獲得多個領域的支持。但從全國范圍來分析,仍然有部分地區的公共藝術建設存在不足,比如公共藝術作品數量不多、質量不高、創新性不足等。基于這些問題,相關部門要積極開展公共藝術重塑工作,從數量、質量、創新等方面出發,全面提升我國公共藝術的內涵與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要從因地制宜、智能化、鄉村旅游這幾點切入,促進公共藝術重塑工作。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公共藝術重塑的意義
(一)有利于經濟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幫助村民就業、致富,構建具有鄉村特色的經濟格局。通過公共藝術重塑,可以提升公共藝術整體質量,以公共藝術為旅游載體,吸引源源不斷的游客,發展當地特色旅游經濟,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經濟維度的目標。除此之外,公共藝術重塑的過程,其實就是美化鄉村、建設鄉村的過程,有利于改善鄉村整體面貌。呈現出嶄新的面貌之后,鄉村地區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舉例來說,外來產業會入駐鄉村,利用先進理念、市場營銷,推動當地傳統產業轉型,形成新農村經濟體系,使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再上一個臺階。
(二)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設
鄉村振興不僅包含經濟層面的振興,還包含精神文明振興。具體來說:一是通過內涵感染村民。在公共藝術重塑的過程中,設計者會更加注重內涵,進一步挖掘公共藝術的思想性、藝術性。生活在這樣的公共藝術環境中,村民會獲得精神熏陶,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精神文明振興。二是通過功能陶冶村民。重塑公共藝術設施之后,廣大村民可以更好地開展公共活動,公共藝術不再成為可有可無的擺設。比如說,相關部門可以打造具有一定功能的公共藝術設施,以文明休息、文明娛樂為定位,供村民休息、游玩,充實村民日常生活,陶冶村民情操。
(三)有利于環境建設
推行鄉村振興戰略,要走一條適應環境的路線。從“生態環境”角度來說,重塑公共藝術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生態因素。為了更好地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相關部門要進行生態維護方面的調研、規劃,妥善處理公共藝術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讓公共藝術成為保護生態環境的一種方式。從“人文環境”角度來說,對公共藝術的重塑,并不是盲目創新,相關部門要充分考慮人文因素,如特色風俗、傳統文化、鄉村歷史等,將這些人文因素巧妙滲透到公共藝術中。總體來說,不斷加強公共藝術重塑工作,有利于生態環境建設、人文環境建設。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公共藝術重塑的路徑
(一)因地制宜重塑公共藝術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公共藝術重塑要立足長遠發展目標,講究“因地制宜”,與客觀環境相適應。具體來說,設計者可以結合鄉村自然環境,在原生態的基礎上,加入一些現代化藝術理念,使公共藝術作品看上去既樸實又現代,既簡單又深刻。比如,在徐東華的《山·印》中,創作者的藝術靈感主要來自遠處的崇山。根據延綿不斷的嵩山,創作者聯想到由遠及近的藝術構圖。于是,創作者借助青瓦元素,壘起一座座小山。這些小山相當于遠處崇山的剪影,看似普通,卻與周圍景觀和諧共處。當游客站在小山位置,可以充分感受“以形寫山”的意境,陷入對藝術的沉思。這樣的創作手法,就是典型的因地制宜。
(二)增加智能化公共藝術設施
以鄉村振興為發展方向,相關部門可以引進一批智能化設備,打造具有多種功能的智能化公共藝術設施。舉例來說,在鄉村地區的各個旅游景點分別放置智能顯示器。這些智能顯示器的外觀可以采用祥云、水墨、樂器等元素,彰顯智能顯示器的藝術感,使智能顯示器融于當地景觀。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智能顯示器,游客可以自主查閱、了解各個旅游景點的人文信息、藝術信息、歷史信息,增加旅游知識,提升旅游幸福感。而且,在智能顯示器的功能方面,還可以設置專門的留言板塊,只要游客輕觸屏幕便可留言、評論,發表自己的旅游感受,提出自己的公共藝術構想,為我國鄉村地區公共藝術建設與發展獻計獻策。
(三)將公共藝術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
公共藝術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帶動鄉村經濟,還可以進一步推廣當地公共藝術。具體來說,一方面,集中重塑公共藝術。對于鄉村公共藝術作品,如藝術壁畫、藝術海報、藝術建筑等,設計者可以改變原來的布局。比如說,將分散的藝術壁畫集合起來,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排列,取名為“藝術壁畫長廊”,供游客欣賞。這樣一來,公共藝術作品會更加集中,對游客的觸動會更大。另一方面,開辟公共藝術觀光路線。在鄉村振興整體計劃中,旅游業是重點開發項目之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的過程中,相關部門可以圍繞公共藝術景觀,開辟一條專門的觀光路線,讓游客按照藝術鑒賞的順序,由淺入深地走進當地藝術環境,充分感受當地公共藝術的魅力。這既是一種旅游路線上的引導,也是一種藝術鑒賞層面的引導,有利于游客理解公共藝術作品的深刻內涵。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公共藝術重塑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特色性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公共藝術重塑不能千篇一律,要注意“特色性”。那么,如何體現公共藝術的特色?具體來說,每一個鄉村都有世代傳統下來的民風民俗,以傳統風俗為切入點,可以賦予新時代公共藝術與眾不同的內涵,提升公共藝術的思想性,讓公共藝術更具特色。而且,這種融合當地風俗的公共藝術,更加貼近村民生活,不會讓村民覺得遙不可及。除此之外,每一個鄉村經過時間演變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資源。這種資源可能是人文歷史資源,可能是農產品資源,也可能是建筑資源。將這些特色資源融入公共藝術設計可以增添亮點,讓公共藝術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注意生態性
從鄉村振興出發,公共藝術重塑要注意“生態性”,走保護生態、發展生態產業的路線。一方面,保護生態環境。重塑公共藝術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提前考察當地自然環境,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原則,科學規劃公共藝術位置、公共藝術耗材、公共藝術布局等因素,以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發展生態產業。除了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相關部門還要通過一些現代化手段,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將公共藝術與生態經濟結合起來,為當地村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舉例來說,相關部門可以統籌公共藝術設施整體布局,開發農家樂生態區,以電子顯示屏為服務引導,將游玩、餐飲、住宿聯合起來,打造富有當地特色的生態產業。
(三)注意互動性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公共藝術重塑要體現“互動性”,促進人、公共藝術、經濟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從“人文互動”角度來說,修建公共藝術設施之后,如果無法吸引當地村民、外來游客,可能會缺乏一定互動性,削弱公共藝術設施應有的影響力。因此,相關部門要通過調查、走訪等細致工作,匯總公共藝術重塑方面的大數據資料,使公共藝術設計更加契合人們需求。從“經濟互動”來分析,公共藝術的重塑工作,可以與當地經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助力當地經濟轉型發展。相關部門規劃公共藝術整體設施時,除了追求特色性、生態性,還要從經濟發展視角,不斷完善公共藝術設計細節,將公共藝術打造為當地的一種優勢資源,以公共藝術吸引外來資本,進一步擴大鄉村經濟收益,加快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鋪開。
四、結語
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公共藝術重塑帶來了更有利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關部門要打開思路,加強執行力,多渠道汲取公共藝術重塑的建議。具體來說:一是因地制宜重塑公共藝術;二是增加智能化公共藝術設施;三是將公共藝術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要積極統籌各方面因素,注意公共藝術重塑的特色性、生態性、互動性,保證公共藝術重塑的正確方向。總體來說,鄉村振興可以推動公共藝術重塑工作,而公共藝術重塑,也可以帶動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何麗.藝術介入鄉村項目實踐探索[J].住宅與房地產,2019(27):229,231.
[2]孫振華.公共藝術的鄉村實踐[J].公共藝術,2019(2):32-39.
[3]劉方,孫月鋒. 然·人文·印記:聚焦“拓·印嵩山計劃”公共藝術活動[J].美與時代(上),2017(5):5-8.
[4]陳研然.鄉村公共藝術的在地性探索:以休寧縣黃村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9(9):59-60.
[5]王永昌,李學敏.浙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做法和啟示[J].浙江經濟,2020(10):6-9.
[6]梅策迎,劉怪.青田計劃:藝術介入鄉村振興的路徑與經驗[J].美術觀察,2020(7):67-68.
[7]李祥林.鄉村振興與鄉村藝術[J].社會科學家,2018(8):86-91.
[8]趙美川.視覺藝術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應用[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4):55-59.
[9]陳健俶.公共藝術介入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策略探析[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21(2):91-96.
[10]張遠.鄉村振興中的文化藝術建設:以黃山地區開展鄉村藝術節為例[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21(2):87-90.
[11]鮑愛馨,方志偉.藝術介入鄉村:公共藝術在侗寨環境空間中的應用[J].藝術大觀,2021(1):66-67.
[12]張培. 鄉村公共空間中互動性公共藝術設計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20.
作者單位: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