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玲
摘 ?要:在減負增效視角下,對于小學語文組織創新設計,不僅要求自身帶有科學性,還要具備靈活性,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可以鞏固知識印象。教師要積極創新形式、積累知識、符合學生需求,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從思維導圖、閱讀積累、分層作業設計三個角度出發,通過創新作業形式,減輕學生負擔,增加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減負增效;小學語文;作業形式;創新
結合目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來看,大部分作業屬于機械重復形式,這種形式不僅不能幫助學生實現提升,還會嚴重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增強。在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形式需要積極創新,發揮作業效果,激發學生思維、積累豐富的知識,并遵循學生個人成長特殊,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
一、思維導圖學習,創新作業形式
思維導圖又稱為心智圖,屬于教學中表達發射性思維的一種圖形思維工具,這種教學工具應用起來既簡單又有效。小學生的思維直觀且具象,思維導圖的應用非常符合學生思維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通過這種創新的方法,還能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關聯,從而增加學生記憶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課下根據教材內容畫思維導圖的方式完成作業,幫助學生加深記憶,促進理解。
例如,在學習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文言文二則》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方法設計作業,既能為學生帶來豐富的作業形式,還能提高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其中,《囊螢夜讀》所講述的是晉朝車胤勤奮好學的故事,故事淺顯易懂,學生主要具備文言文翻譯基礎,就能夠充分抓住文章重點;而《鐵杵成針》中,故事內容十分生動,學生通過閱讀并應用思維導圖分析課文,可以加深理解,深化文章教育意義。在制作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寫出文章中生字詞,然后引出相關故事。如“恭勤”意思為肅靜勤勉,首先在導圖中引出“恭勤不倦”,意思為車胤學習肅靜勤勉,不覺疲憊。以此類推,讓學生通過生字來畫出思維導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畫出思維導圖來學習文言文,通過這種新穎的模式,讓學生實現高效作業,減輕作業負擔。
二、開放閱讀積累,體現文字魅力
語文是極具魅力的學科,而這種魅力并不是外在的,是由語文自身特點所決定。比如文字的應用、文章中的題材、描寫手法等。學生通過深入的閱讀,能夠領會文章中的深意,從而提升核心素養。這種預習閱讀,不能以反復閱讀、要求閱讀、強制閱讀的模式,而是要積極的引導學生產生興趣,自主閱讀,從而發揮作業意義。
例如,在學習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課前,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的名勝古跡,為學生們描述古跡的美景與游覽趣味,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古跡有所向往。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作業,讓學生在課下自主閱讀《圓明園的毀滅》,并寫出一小段個人感想,在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方式探討自己的感想,完成了作業的要求,實現了閱讀積累的目標,還能為學生日后的寫作創造條件。同時,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查閱古跡相關的歷史故事。通過查閱資料,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知識,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所見解,領會我國建筑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三、自主分層作業,落實因材施教
分層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有知識、學習能力等科學地將學生分為幾層,組織水平相近的學生為一組,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在作業設計中,分層作業的目的在于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從而實現整體提升。在新課標背景下,要求小學教學尊重學生發展特點,滿足學生差異化,給予學生充分的主動權,讓學生自由選擇作業種類,并由教師積極引導,從而增強作業效果。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分層作業。通過教師的指導,結合學生的認知,為學生提供三個層次的作業種類,讓學生自由選擇。在分層中,將學生分為學困生、中等生、優秀生三個層次,分別用A、B、C代表作業的層次。A類作業可以設計基本抄寫類作業,難度較低、作業量少,主要針對學困生;B類作業在A類作業的基礎上,進行難度適當的提升,選擇練習冊等考驗知識應用與思維能力的題型,主要針對中等生;C類作業在B類作業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拓展內容,主要針對較為優秀的學生,選擇一些過關題,考驗學生的拓展能力。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但是作業布置期間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作業的難度如何,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不能超過60分鐘時限,拒絕為學生增加負擔,且需要教師全權負責批改作業,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便于教師靈活調整作業形式。在布置作業中,每日根據ABC三個層次的作業來批改與評價。每個層次的作業可以隔段時間進行調整,例如A類的學生出現了進步,可以鼓勵學生選擇B類作業,勇于挑戰自己,實現自我的突破;B類學生如果出現顯著地提升,要積極引導學生選擇C類作業,從而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提高綜合水平;C類的學生沒有明顯的進步,可以引導學生選擇B類作業,增強學生自信心,滿足成就感,從而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四、結束語
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積極創新作業形式,滿足學生需求,增強教學效果,是提升學生的重要途徑。通過作業形式的創新,讓學生接受不同的作業形式,提升新鮮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繪制思維導圖、閱讀積累、分層教學,可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整體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方巧萍.限量提質讓孩子喜歡寫語文作業——談我的小學語文作業“減負增效”策略[J].2021(2016-8):61-61.
[2]白玉紅.關于小學語文作業減負增效的點滴思考[J].2021(2014-3):117-117.
[3]黃旭東.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減負增效”初探[J].2021(2015-1):35-35.
(作者單位:肇慶市奧威斯實驗小學,廣東 ? 肇慶 ? 526040)7765A6B0-16B7-4025-80C5-BF6EC7D000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