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數量多、抽象性強,知識難度的提升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等要求逐漸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階段,也面臨著相關學習困境,學生的學習過程愈發被動,教師在傳授知識時,也避免不了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基于此,文章對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走出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困境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困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1-0017-02
作者簡介:曾英蘭(1974.6—),女,甘肅廣河人,甘肅省廣河縣買家巷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教學理念,主張深化數學教學細節問題,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的互動更加頻繁且自然。但是要從根本上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打破常規,還得徐徐圖之。教師要發現和解決很多固有的矛盾,要明白新課改是順應社會發展的產物,是時代的需要,社會變革下的教育變革是必然的,是創新的,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過于主動,學生、家長太過被動
即使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為了節約時間,仍會在課下給后進生安排更多的學習任務,以防止這些學生落后,并且要求家長監督,而沒有選擇在課上就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疑惑。隨著課程的深入、難度的加大,學生學得愈發被動、煩悶甚至壓抑,學生間的差異愈發明顯,家長也無心無力為之輔導,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被動狀態[1]。
(二)學校、教師以及家長三方責任不清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新時代的家長也避免不了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的影響。有些家長表面上看著尊重孩子的意向,但也會暗暗給孩子施壓,有文化的家長,拿名家事跡激勵孩子好好學習,未來多點選擇;文化水平較低的家長,拿著棍棒嘶啞著喉嚨當“虎爸虎媽”,說著未來將一事無成的威脅話語[2]。學校定下的教學規劃,要求教師達到;教師留下的課后練習,要求家長監督;家長監督不了的,交給教育機構。以前學生放學后還能約上一起玩游戲;現在拉著行李箱似的書包飛奔回家,還怕作業做不完。學校、教師和家長三方責任不清,跨界干預,學生學習方法和目標愈發混亂。
(三)忽視學生的心理素質建設,德育工作做不到位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小學高年級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他們接觸到不良信息的機會很大,若是教師、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則會對學生良好學習作風的形成造成非常壞的影響[3]。在現如今的數學教學中,學生沒有及時完成作業,教師就會在班群里點名家長,家長面子受損,孩子就遭殃,教師在學生眼中成了“打小報告”的壞人,不經意間就成了學生的“眼中釘”,連帶著數學也成為學生討厭的學科,數學教學自然而然陷入困境。
二、打破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困境的方法
(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即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運用教材,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差異,為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提出有針對性的學習要求。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6課“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學生在三年級時就接觸到了“約等于”的相關知識,但學生只知道“約等于”即所得的數不一定是準確數。一些思維較為靈活的學生就比較容易吸收這部分內容,不僅除得又快又準,還能很快領悟要領,舉一反三。相反,對于學困生來說,“約等于”這部分知識是比較難理解的,他們的思維不夠活躍,基礎也不夠扎實,所以不敢“舍”,進而不會除。基于此,教師就要進行分層教學。教師要為領悟得快的學生布置更多的口算練習,促使其在加快口算除法速度的同時,保持百分百的正確率;對于另一部分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夯實除法基礎,進而過渡到“約等于”部分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還能防止他們在課上不懂裝懂,而落后其他同學太多[4]。
在課下,教師也要進行分層教學,以組織數學興趣小組的方法,以優帶差,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教師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課堂活躍度以及學生的個性、興趣,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給予學生主動權,凡是學生能自己學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先探討研究,而后學生思考不到、延展不開、分析不了的問題,再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在小組合作中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5]。
(二)引入數學史,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不能一味地看重分數。教師為學生介紹數學史可以揭示數學知識的來源及其在現實中的應用,學生可以感受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有利于營造探索與研究相結合的數學學習氛圍。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形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還有利于使學生明確數學對于國家、對于社會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例如,在教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板塊“雞兔同籠”時,教師可假設籠中全是兔子,采用列方程的辦法:設兔子的數量為x,雞的數量為y,那么:x加y等于35,4x加2y等于94。解方程后得出:兔子有12只,雞有23只。數學史是復雜的,但是它對學生轉變學習方法、更好地了解數學學科發展歷程,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課上引入數學史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善用先進教學設備,構建高效課堂
隨著科技的發展,投影儀等先進設施已經被 應用于全國各地的學校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這些設備,給學生帶來趣味盎然的學習課堂。比如,在教學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時,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為學生介紹生活中的圓,學生可以全方位地觀察圓的特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么手動畫圓,要么利用教具展示圓,形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利用相關軟件將畫圓的過程投影出來,配上講解,會使得學生更容易吸收,課堂效率更高。不僅是投影儀,手機、電視、電腦都可以是學生的學習工具。
(四)家長、教師各司其職、相互合作
家長和教師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為學生的未來著想,但是太過沉重的愛只會壓垮學生。家長一味地干涉孩子的校園生活,反而忽略了應該給孩子的家庭教育,其實得不償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以掌握學習方法為主,以自主學習為目標,指導學生在課下小組中學會用各種方法解答問題,在試錯中總結出解題思路,擁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與家長要互相尊重,學校要求家長簽名的作業,學生不能糊弄,成績是一時的,誠實是學生對自己最大的負責。家長是孩子最堅實的后盾,一味地催促孩子學好數學,不亞于揠苗助長,要想做真心實意為孩子教育而努力的家長,就要從改變自己開始,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玩游戲、刷視頻,不吝嗇給孩子贊揚和鼓勵,不暴躁大吼,不傷孩子自尊。正所謂身教大于言傳,父母要用自己的力量,鼓勵和支持孩子用努力創造屬于自己的奇跡和舞臺[6]。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沒有必要在家長群里通知學生的成績和學生在校的表現,群聊是現代通訊進步的產物,但其并不是唯一的溝通方法。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建立新型的現代師生關系,有利于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學生自信自強。
總的來說,新課改下要打破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困境,就要從學校、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方面出發:學校和教師充分利用新時代科技成果來研學、教學,為學生學習數學創建良好的環境;家長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帶領孩子積極向上;學生要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獲得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愛賢.如何在新課改下實現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生活化[J].數碼設計,2019(13):96.
[2]李艷梅.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信息周刊,2020(11):1.
[3]陳丹丹.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J].當代教研論叢,2020(8):74.
[4]楊燕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方法探析[J].東西南北:教育,2019(2):240.
[5]王瑞.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明日,2019(36):316.
[6]段會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EB/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1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