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瓊華
摘 要:自黨的十七大以來,“文化惠民工程”逐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是黨和政府近幾年親民政策、愛民政策的體現,也是“執政為民”的理念在文化上的具體反映。“文化惠民”就要惠及到民,然而,在近幾年“文化惠民工程”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筆者通過對簡陽市農家書屋實施現狀采用文獻分析、調查研究、非結構性訪談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式發現,存在文化經費投入不足、文化資源分布不均衡、文化專門人才匱乏等問題,并以此推及到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及改善。
關鍵詞:農家書屋;文化惠民;現存問題
簡陽市農家書屋覆蓋面高,實施效果也比較顯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解決這些不足之處可以為農家書屋的運行增效,也可以為文化惠民工程服務能力提高帶來參考。
一、簡陽市農家書屋及文化惠民工程現狀
1. 簡陽市整體基本狀況。現階段,簡陽市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普及度較高,全市791個行政村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簡陽市統一制定了《農家書屋管理員職責》并統一給管理人員發放每人每月300元的管理補助1。此外,簡陽市還建立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并承接了全市54個鄉鎮文化站圖書室、4個街道社區圖書室、791個村農家書屋業務管理與輔導,打造6個文化站、19個村文化室以及27個村文化院壩作為示范點位,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2. 簡陽市某村具體實施現狀。研究問題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此筆者所在的調查小組在國慶假期去到簡陽市某村實地考察(應當地干部要求,不公布村名,以某村代替)。了解到的情況如下:當地書屋位于村辦公室旁,面積大約為10平方米,面積適中;書屋內部沒有裝潢,粉刷墻已經開始脫落,書架已經銹跡斑斑,疏于管理;書的種類略少,大多為實用類,文學類較少,且平日書屋很少開放,鮮少有人問津,利用率不高;管理人員職責不分明,書屋開放和關閉時間不固定,農家書屋被賦予多種職能并具備多重身份,功能混雜;書屋位置較偏遠,位于坡上,遠離居民集中居住點。
二、現存不足及原因分析
1. 據實地訪談可以得出以下信息:農家書屋所吸引的主要人群是小學生以及一定識字能力的中老年人;最受歡迎的書籍種類主要是兒童讀物和新聞類;農家書屋開放時間不固定且管理機制不夠靈活,使農家書屋難以得到高效的利用;農家書屋內部裝修和書籍管理不夠細致。
2. 存在不足的原因:首先是當地群眾的了解程度不夠。如今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家公認的是城市的發展機會更多,因此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選擇了背井離鄉,到城市尋找發展機遇,農村里留下的基本都是老年群體和未成年的兒童群體,文化水平和認知水平都不高,對于國家出臺的種種惠民政策大多是通過村干部的傳達,對政策的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因此,或許黨和國家出臺的種種政策并沒有在那些地方起到預期的作用,當地群眾并沒有從中了解或獲得更多。其次是當地政府和干部的實施落實狀況。政府的一個新政策下達過后,資金,資源的快速注入可能會使各個基層干部接受和快速適應的進度較慢。缺乏合理安排管理結構,構建適宜借閱制度,以及激發人們閱讀積極性的多樣化的方式。干部們平時難免存在懈怠心態,沒有履行好自己應該履行的職責。這些都使得農家書屋雖然普及率較高,但并未實現其真正的價值,難以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功能,出現了僵尸化的荒廢,擺設現象。
三、農家書屋管理對策
1. 豐富活動形式,開展多樣化活動。如通過書籍閱讀,誦讀,講座,露天電影,壩壩舞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來激發人們的文娛激情,充分實現書屋的價值。增加書籍的種類和數目。實用類書籍如農事,家庭,育兒,烹飪等方面的書籍。增設閱覽室,形成濃郁的閱讀氛圍。定時開關,安排專人負責。
2. 完善借閱管理制度。當地的政府和村干部應該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的管理制度。解決由于書屋管理員不專職、不規范,導致開放時間無保障,兼職管理書屋的干部或義務來管理的人員,只是在自己“空閑”時才來書屋開門的常見問題2。借鑒其他優秀示范農家書屋案例經驗,由市圖書館統一管理各村農家書屋圖書書目引進等事務,因地制宜制定圖書借還管理登記制度、延長開放時間、定期打理閱覽室;統一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解決機構重疊、職責交叉問題;對圖書統一編目、統一分類,解決圖書混亂,查找費力等問題。
3. 加強對村干部的培訓,通過對村干部自身的約束,讓班干部正確履行自己職責。引入智能管理系統,嘗試數字農家書屋。引進智能圖書管理系統,配置電子閱覽設備,以智能化、現代化、科技化的手段帶給村民更便捷的閱覽體驗;以有聲讀物和音像制品的引入,解決老年人不識字、視力差等問題,同時助力兒童益智;以簡陽市圖書館統一協調管理,根據各村實際需求進行書籍配比和調度,實現數據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讓村民“想讀書,能讀書,讀好書”。同時打通村民想上級部門反映的村干部監督通道,使村干部權力行使透明化,監督高效化。
四、研究農家書屋這一文化惠民工程的意義
1. 總的來說,文化惠民工程—農家書屋沿襲了惠民工程一貫的風格——安居惠民、暖心惠民,增加廣大人民的獲得感,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堅持安居惠民,積極推進安居樂業。
2. 除此之外,農家書屋還對當地文化、經濟建設、對農村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農家書屋”豐富了居民的精神世界。農家書屋”的創建,讓廣大農民在勞作之余能親近書桌,吸取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糧。
3. “農家書屋” 也促進了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和諧發展。“農家書屋”創建后,很多農民朋友走進了書屋,他們從閱讀書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了素質。
4. “農家書屋”是一項由政府統一規劃和組織實施的利國惠民工程,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能夠切實解決農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為他們送去豐富寶貴的精神文化食糧。
參考文獻:
[1]魏永富;陳伯軍.切實加強“農家書屋”的管理[J].大眾文藝,2016,(12):19-20.
[2]譚興國.公共圖書館建好農家書屋助力鄉村振興對策研究——以湖北省農家書屋建設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1,34(02):8-13+23.
基金: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從“農家書屋”到“文化惠民工程”的問題及對策(項目編號:S20191063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