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章?霍曙光
摘 要:《資本論》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思想,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是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出現嚴重的生態問題的根本原因,只有建立新的社會制度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顿Y本論》中所蘊含的生態思想為構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提供了重要指導。
關鍵詞:《資本論》;生態文明;人與自然
一、《資本論》中的生態文明思想
1.制度問題是根源
環境問題的出現是由社會問題引起,要解決影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問題,還要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的解決。在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扭曲,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資本家不僅會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加強剝削,還會為了占有更多的市場,生產更多的產品,掠奪式開發自然資源,這會導致嚴重的環境問題。為了能夠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資本家會想盡辦法降低單位產品的必要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馬克思指出在資本追求剩余價值這一本性的激發下,對自然資源的無節制開發,對工人毫無底線的剝削引發了生態危機。為此必須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變革,通過建立新的社會制度來徹底解決生態環境危機。
2.物質變換被割裂
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之間的物質交換是維持人類社會正常運轉的前提。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人類從自然界獲取各類物資,又將對人類社會發展沒有利用價值的物資重新輸送回自然界,確保無論是自然還是人類社會都有物質補助,維持了物質交換平衡。在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系當中,自然界并非完全被動,它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不斷的向人類社會進行反饋,并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影響。近年以來自然界反饋人類社會的主要方式是各種自然災害,這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生存帶來嚴重的阻礙,表明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之間的物質交換平衡狀態已經被打破。
3.制度變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快速進步,同時也引發嚴重的生存危機。生態危機的出現與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合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著緊密關聯,即資本家和廣大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引起。因此,要想根除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生態問題,僅僅依靠對資本主義本身的改良和改革是無法實現的,必須要從根本上對資本主義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進行變革,用新的更加合理的社會制度取而代之。
二、《資本論》生態思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1.加強制度建設
正確處理人類社會發展和自然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它不僅體現了我國社會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重大變化,同時也強調了人類社會與自然之間和諧共生的底線思維。黨和國家領導人強調,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畏的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在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時要轉變傳統發展理念,改變發展思路,要堅持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相統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加強自然資源保護立法工作,依法依規對各種資源進行保護,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依據。建立自然資源權力體系,推動國有各項自然資源有償使用改革取得進展。推進國有自然資源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
2.調整經濟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在較短的時期內取得了重大成就,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生態問題。生態問題的出現是與我國經濟不健康的發展模式有著緊密的關聯。我們應該看到我國取得巨大經濟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人口紅利和對自然資源消耗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不僅是構建我國現代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3.轉變發展模式,實現綠色發展
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緩解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矛盾。綠色低碳經濟是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的發展方向,能夠為經濟快速發展注入活力,可以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重要助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首先需要樹立低碳發展理念。低碳經濟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顛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低碳經濟,必須要在全民中形成低碳發展的思想理念。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關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利益,也需要每一位公民從自身出發,轉變消費理念,樹立綠色消費模式。建立低碳社會,實現綠色發展,需要廣大公民糾正自己的消費行為,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加強全球合作,共同應對生態危機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范圍內的確立,加劇了生態問題在全球的快速蔓延。生態問題是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如何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保護之間的這一關系,進而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當今各國政府面臨的重要難題。雖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發展階段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各個國家之間理應承擔起各自的歷史責任,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建設一個適宜人類長久居住的共同家園。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加強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其他國家在環境治理中的成功方案,結合我國實際加以應用,對于推動我國解決環境問題,推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以資源、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在短期內的快速發展,是不可行,也是不可持續的。當經濟社會的發展引發了嚴重的生態危機之時,正確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定會成為全人類的共同選擇,也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的必由之路。在馬克思的著作《資本論》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生態文明思想,加強對其闡述和發掘,能夠使我國避免資本主義在發展中所犯的錯誤,指明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