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琴
摘 要: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文化文明建設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引起了很多人們的關注與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文明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其搶救、保護與傳承,才能促使我國獲得持續發展。而博物館在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就可以加強兩者的互動,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做出更多的貢獻。
關鍵詞: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互動
引言:博物館與非遺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兩者的互動中,既提高了博物館的影響范圍,又滿足了人們的精神與文化需求,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建設。那么在今后的發展中,就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分析,尋找兩者的結合點。
一、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動價值
隨著時代的轉變,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為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是生活生產的主要表現,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傳承。包括舞蹈歌曲、生產實踐、手工技藝、節日習俗等,對于社會發展,文化建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而博物館,是各種文物的收藏、研究、陳列、傳播場所,是社會向前邁進的主要支柱。兩者有著很大的相似,因此實現兩者的互動聯系,既可以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弘揚,又可以加快我國的社會、文化、經濟建設,滿足人們的精神與情感需求。再加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是一場全國性的活動,需要專業的人力,豐富的資源與財力,才能取得顯著的成績。博物館有著優質的人才隊伍,豐富的資金與資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兩者的互動與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們認知文化、自然、歷史的主要途徑。
二、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動途徑
1.保護收藏
博物館是各種文物收藏、保護的主要場所,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動中,也可以充分發揮其保護與收藏優勢,加強兩者的協調與聯系。首先,當地博物館在非遺文化的挖掘之后,可以為其提供安全、專業的保存場所。由專人定期保護、研究、維護,可以避免非遺文化的損壞與丟失,讓其一代代傳承下去。博物館的專業工作人員,還可以將其以電子文檔、音像資料等方式,進行宣傳與弘揚,引起全社會的共同認知[2]。其次,對于一些受損、瀕臨失傳的非遺文化,可以由專業人員,以其他方式進行保存搶救,防止其受到損害。比如瀕臨失傳的樂曲,可以創編為電子音像進行保存;書本資料,可以通過拓印、修復,防止其丟失損壞。最后,博物館還有著專業的保護、保養、收藏等工具,其安全性能高,修復效果顯著。還可以為大眾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滿足人們的精神與文化需求,節約更多的資金與財力,加快我國的文明文化建設步伐。
2.展示宣傳
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已經成為了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之一。因此國家與各地區,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與行動,目的為實現非遺文化的搶救與保護。而博物館,有著固定的陳列展覽場所,不僅可以實現非遺文化的搶救與保護,還可以進行展示宣傳,讓人們熟知、理解、認同,去傳承與弘揚。因此在兩者的互動中,還可以運用展示宣傳這一途徑,充分利用博物館的價值與優勢。首先,當地博物館可以定期組織各種活動,吸引廣大群眾的目光,前來學習與展覽。比如利用各種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清明節等,進行非遺文化的展示與宣傳,也可以組織猜謎競賽、書法比賽,實現人與人的直接傳承,獲得更多群眾的理解與認同。其次,可以采用舞蹈歌曲的編排、文化遺產展示、手工技藝制作比賽、影片拍攝、書籍出版等方式,展示非遺文化的保護成果,提高博物館的宣傳與影響力。并做好宣傳與講解工作,增加大眾對于非遺文化的認知,讓非遺文化深入到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活動的組織中,展示宣傳中,還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為博物館帶來更多的支持保障。
3.資源保障
博物館有著優質的專業人才隊伍,能夠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宣傳等;有著可靠的政策支持與豐厚的資金保障,能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因此在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動中,就可以從資源保障這一途徑入手,在雙方的互動協調下,取得顯著的成效[3]。首先,當地博物館要組建一支高素質的優質人才隊伍,并為其提供多元的培訓深造機會,提高專業人才的綜合實力。包括歷史學、考古學、藝術領域等,既要滿足博物館的實際工作需求,還有主動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與保護中。并通過制度規范的健全與完善,嚴格要求與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充分發揮其價值與優勢。其次,國家政府相關部門,要通過政策的出臺,專項資金的設立,為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比如專業非遺團隊的建立,非遺文物研究室的成立,民間文化保護試點工作的開展,做好帶頭與引導作用,提高影響范圍,讓更多的博物館肩負起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重任。最后,當地博物館還要主動拓寬自身的工作領域,充分發揮群眾力量,節約更多的人力、財力與資源,讓非遺文化更加真實、完整與可靠,贏得更多人民群眾的支持。
結語: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動價值與途徑,展開了詳細深入的分析,希望為后續的實際工作提供強有力的參考依據。那么在今后的發展中就可以通過保護收藏、展示宣傳、資源保障等途徑,加強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互動,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參考文獻:
[1]張紅梅.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互動體驗展示設計探究[J].工業設計,2020(02):30-31.
[2]劉碧虹.地方綜合性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J].東方博物,2019(03):125-128.
[3]葉四虎,於超. 淺論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互動關系[A]. 浙江省博物館學會.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18年學術研討會文集[C].浙江省博物館學會:浙江省博物館學會,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