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先秦到隋唐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無論是紡織品還是各種工藝品上的裝飾紋樣,甚至是壁畫上的裝飾紋樣,它們的發展變化其實都遵循著一些發展規律。從題材上來看,是由動物紋為主慢慢轉向以植物紋為主;從風格上來看,是逐漸由粗獷、古拙、率真向細膩、繁復、華麗方向發展;從色彩上來看,是由古樸素色向熱烈奔放富麗堂皇發展。
關鍵詞:裝飾紋樣;題材;風格;色彩
縱觀先秦到隋唐一千多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無論是紡織品還是各種工藝品上的裝飾紋樣,甚至是壁畫上的裝飾紋樣,它們的發展變化其實都遵循著一些發展規律,本文從三個方面嘗試進行探尋這些規律。
一、先秦到隋唐時期裝飾紋樣在題材上的基本演變規律
先秦到隋唐時期裝飾紋樣從題材上來看,是由動物紋為主慢慢轉向以植物紋為主。
1.以動物紋為主的先秦、秦漢時期
青銅器從石器時代就開始發展,商朝達到鼎盛。從內容上說,最初多以動物為題材,如最有名的饕餮紋又稱獸面紋;逐漸加入鳥紋、花紋、波帶紋,如蓮鶴方壺。
由漢朝的絲綢之路我們知道漢朝的絲織業是非常發達的,制造技術也相當高。這時期的紡織品是以動物植物為主題,我們依稀可以看見其中龍、虎、鳳的造型,也出現了花朵的紋樣,它們相互糾纏穿插交疊。
2.以植物紋為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與秦漢時期的紋樣有很大不同主要體現在:內容上以植物為主,加入宗教題材,以及波斯西域等國的紋樣。圖案的對稱性更加明顯,裝飾性也更強了,但故事性變弱了。
這個時期是繼戰國之后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混亂分裂時期,多民族、多國家的文化相互融合。隨著佛教文化的傳入,蓮花紋、忍冬紋(忍冬又名金銀花)、卷草、珠聯等以植物為題材的紋樣逐漸取代了秦漢以動物為主的紋樣。
石窟壁畫的紋樣題材則大量使用了富有形式感的幾何圖形,如菱形、三角形等。這一點與中原美術還是有很大區別,可能是受了中亞地區波斯等國的影響。
3.唐朝的團花圖案
最能體現唐代裝飾風格特點的圖案就是團花圖案,從出土的唐代紡織品上可以看到,裝飾圖案很多都是由各種花朵聯成,四瓣或八瓣的團花,極為規整細致,由很多花卉元素組合而成,還有些以不同的卷草紋、寶相花進行裝點,色彩鮮艷典雅、圖案華美異常。
卷草紋是這一紋樣發展的頂峰。由葡萄藤蔓或者其他的蔓草S形盤繞而成,十分繁復美觀華麗,中間的主題紋樣是龍、鳳或者鴛鴦、孔雀等圖案,非常具有中國氣息。
這時的裝飾圖案可以看作是植物紋樣與動物紋樣的有機組合,仍以植物紋為主。
二、先秦到隋唐時期裝飾紋樣在風格上的基本演變規律
先秦到隋唐時期裝飾紋樣從風格上來看,是逐漸由粗獷、古拙、率真向細膩、繁復、華麗方向發展。
1.商代青銅器裝飾紋樣特點
商代的青銅器造型非常富有時代特色。以饕餮紋為例:這是非常典型的先秦紋樣,在各種鼎上很常見。鼎是祭天的禮器,這種饕餮紋是人們對天地敬畏、祈福平安的一種體現。饕餮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上古兇獸。人們對他的描繪來自于對生活中所見動物的觀察提煉與想象。圖形簡潔,非常準確地表達出莊嚴、肅穆、神秘的感覺。僅靠一些抽象簡潔的符號就營造出那個遠古時代神秘的氣氛。從形式上說,這種紋樣更加抽象,富有規律地出現圓型螺旋、方形圓角螺旋、尖角,非常有形式感,甚至還有正負型的運用。
三星堆出土的這個祭祀面具,我認為從風格上與饕餮紋最為接近,非常簡潔大方,富有神秘色彩。他的造型更為夸張:大耳朵、大鼻子、突出的眼睛,嘴角的笑容多了一絲詭異。仿佛可以看到遠古的人們穿著夸張的衣服戴著面具,圍著火堆,跳著粗獷的舞蹈,唱著咿咿呀呀古老的歌謠。
商代還有一個器皿上面的裝飾圖形很有特點,有點像現在的連環畫,說明那時的人們已經開始用圖形記錄生活。人物類似火柴人,比較簡單抽象符號化,猶如人類的兒童期繪畫。
青銅器紋樣的發展由簡入繁。后期還加入鎏金鎏銀等工藝。初期粗獷、古拙、率真,逐漸豐富。個人而言,還是更加欣賞初期的風格。比起西方的抽象繪畫,我認為中國的原始圖案更加接近當代的抽象藝術。
2.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的裝飾風格和先秦時期類似,它并不追究物象的完全形似,而是抓住物象的氣韻,融入自己的理解與想象之后創作出來的一個更加抽象、精煉、藝術的形象。對氣韻的模仿方為一種創造。從這一點上說,秦漢時期具有非常高的創造力與審美力。抽象化的物象富有節奏感地組織在一起,削弱它的內容性,加強了裝飾性。
先秦裝飾紋樣多用方線,顯得更加渾厚、樸拙。而秦漢時期的紋樣線條非常纖細,多運用曲線,如祥云紋、鳳鳥、龍身龍角,比先秦更多了一份柔美,但不孱弱,甚至更有力度。這源于創作者對方圓線條精準的組織與運用。
3.魏晉南北朝時期
秦漢紋樣比先秦更加俊秀飄逸柔美,但仍然是剛柔結合,該剛的地方絲毫不馬虎,因而動物的形態都相當傳神,那些緊繃的動勢感覺一觸即發。對比之下,魏晉時期的紋樣就顯得更加柔和。之前比較方的線條圖案逐漸被圓形曲線所取代,依然柔美,只是少了一些骨感美。紋樣更加復雜繁瑣。
4.唐
唐代裝飾紋樣更加飽滿張揚,精致艷麗多彩,和他開放的民風,強盛的國力給人的感覺相符合。團花圖案是它的時代特征,由于我專門以團花圖案寫了一篇文章,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再展開論述,總的來說與之前相比纖弱含蓄的魏晉在風格上大相徑庭。
三、先秦到隋唐時期裝飾紋樣在裝飾色彩上的基本演變規律
先秦到隋唐時期裝飾紋樣從裝飾色彩上來看,是由古樸素色向熱烈奔放富麗堂皇發展。
秦漢多為素色單色,魏晉時期受其他民族和西方的影響,色彩明顯變得豐富起來。敦煌石窟壁畫,與中原本土藝術相比,獨具特色。它的色彩我認為是魏晉時期的一大亮點。可能因為壁畫的天然礦石顏料,和配色時對顏色種類的控制,也可能因為經歷千年歲月的磨礪,褪去了初期的浮華,雖然色彩豐富,甚至直接紅綠相配,卻并不顯得艷俗。反而帶著一種異域文化與中土文化混合之后的獨特氣質。很多國外的設計師想借鑒這一時期的元素,經常把這種配色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大紅大綠加以運用,以為這就是中國元素,其實相去甚遠。
魏晉的裝飾色彩已經隱隱有了隋唐的影子,唐代在此基礎之上轟轟烈烈的發展起來了,色彩艷麗奔放張揚,怎么形容都不為過,同時它又是和諧而符合美的原則的,這一點無論是從目前出土的眾多唐代絲織品,還是從為數眾多的工藝品,敦煌壁畫上都可以很容易得到印證。
作者簡介:
陳欣圓(2000—),女,漢族,籍貫:浙江蒼南,寧波大學聯合學院,18級在讀本科生。專業:服飾與服裝設計,研究方向,服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