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平章
2020年7月16日,我們從鶴峰縣城容美鎮出發,在太坪鎮收費站進入宣鶴高速。
汽車在嶄新的路面上向前飛馳。寬闊的四車道上,各種車輛,穿深隧、跨長橋,車燈閃爍,你追我趕。
鶴峰終于有了一條寬廣的通天大道,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也為湖北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的目標。
同行的縣“高路辦”秘書小伍告訴我們,宣鶴高速,起于鶴峰縣容美鎮艾蒿坪,止于宣恩縣當陽坪,是宜來高速的西段。已建成的宣鶴高速西段,通車里程約48公里,有橋梁45座,隧道18座,還有互通式立交3處。橋、隧長度33公里,占70%以上。
鶴峰古稱容美,是土家族、苗族聚集地,風景奇異,交通閉塞,被稱為“古桃源”。
鶴峰人從普通公路駛上高速公路,用了62年之久。
《鶴峰縣志》記載,1956年,鶴峰縣人民政府組織修建來鳳至鶴峰公路。當年冬季,動員民工6000余人,完成了縣城到太平鎮的大部分土建工程。1957年10月,再次組織民工3000余人,開展第二次冬季施工,完成了城關至毛壩的全部路基工程。1958年實行常年施工,歷經9個月,于10月1日全線竣工通車。
這是鶴峰縣的第一條公路,境內里程長約35.5公里。
太平農民黎愛芝是一個農民歌手,他愛寫山歌,他寫道:“鶴峰人民修路來,修到我家盡是巖。想到汽車穿山過,就是鐵寨也打開。”
鶴峰第一條公路,連接的是宜來公路西段,現在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連接的是宜來高速西段。
當年,來鶴公路通車后,繼續修建鶴峰縣至五峰縣公路。1966年10月1日,宜都至來鳳公路,即宜來線全線通車。現在,宣鶴高速通車后,又回過頭來修鶴峰至五峰高速。
不同的是,當年修公路使用的工具簡單簡陋,十字鎬、鋼釬、二錘、挖鋤、薅鋤、扁擔、撮箕、趕板、木杠等。雨天,頭戴斗笠、身披蓑衣,腳穿草鞋。生活上,吃包谷飯,喝合渣湯,缺油少鹽。
現在使用的是大型挖機鏟車,重型汽車,光學儀器、電鉆等。線路以長隧、高架橋、互通立交為主。建設者勞動強度減少,生活水平大提高。
我們在風景如畫的高速路上行駛,小伍為我們講述著一些有關宣鶴高速公路的情況和故事。
2011年4月,宣鶴高速開始勘察設計工作,由于線路必須穿越宣恩縣境內的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保要求高,一度成為不可逾越的障礙。上上下下用了一年多時間,七姊妹山這道高高的環保障礙被逾越。
由于東線的宜都市、五峰縣對宜來高速一度熱情不高,除對路線進行了初步勘探外,相關前期工作均未啟動。
鶴峰縣委、縣政府向上級請示,要求將宜來高速分成東線、西線兩段來建設。先建成西線,鶴峰就能進入恩來高速,而且能早日實現湖北“縣縣通高速”的宏偉目標。
由于鶴來高速地形地質條件復雜,每公里造價達1.2億元,而效益回報又很不理想,僅僅一個22萬多人口的微型小縣,一條“斷頭路”,會有幾輛車上路呢?要收回成本,談何容易?兩次招標,均以流標告終。
鶴峰縣委縣政府始終將宣鶴高速路建設,作為對外開放、精準脫貧的“1號工程”來抓。“流標”期限間,縣委書記王小平多次赴省,并向常務副省長王曉東匯報請示。縣委、縣政府其他領導也密集赴省城進京城,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匯報。頻繁與省交投溝通銜接,出主意、籌資金。

宣鶴高速
2015年元月,成立以縣委書記王小平為組長的高速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在縣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籌措西線征地拆遷資金1.2億元。
征地拆遷工作正式啟動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數百名干部職工夜以繼日工作,在施工單位進場前,順利完成紅線內的征地拆遷工作。被省交投贊譽為“鶴峰速度”。
2016年7月,宣鶴高速公路全線進入實質性開工建設階段。
建設于高山深谷之中的宣鶴高速,地質條件極其復雜,灰巖、泥巖、頁巖交錯,暗河、溶洞、裂隙潛伏。天上多雨、地上多山。橋梁、隧道所占比例達70%以上。線位最高點達到1300余米。許多工地,設備無法進場,要先在懸崖峭壁上開鑿很長的便道。湖北交投的數千建設者,以頑強毅力、高超智慧,克服各種困難,不斷創造高速路建設奇跡。
小伍是一位年輕的女大學生,雖參加工作不久,但一直在縣“高路辦”工作,掌握的材料多,記憶好,一路繼續為我們分享著宣鶴高速的建設過程。
宣鶴高速被稱為湖北的“天路”,平均海拔1036米,最高點達到1300米,常年冰雪覆蓋3個月以上,是湖北省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分水嶺隧道長四千五百多米,椿樹蔸隧道長五千余米。宣鶴高速建設,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變成了現實,在山區高速路建設史上,創造了許多的奇跡。
我們繼續在嶄新的高速路上心曠神怡地飛馳,一會兒在陽光明媚的平坦山谷處,一會兒在五光十色明燈如炬的地下深宮,一會兒在兩山之間的天橋云端。由綠化帶隔開的左右車道上,車輛如織,來往如梭。
《鶴峰縣志》記載,來鶴公路通車時,縣內只有汽車3輛,1臺8馬力拖拉機。解放10年后的1959年,也只有17輛畜力車。1960年,成立陸路運輸公司,由汽車運輸車隊、馬車隊、人力搬運隊、騾馬馱運隊組成,其中僅有汽車5輛。
一路上,小伍還向我們講述了宜來高速“東線”的一些情況。
鶴峰東段全長約38.5公里,估算總投資約70多億元。去年8月底,設計單位就已經進場開展工作。12月中旬全線開工建設,現在有多處隧、橋正抓緊施工。
更可喜的是,五峰境內也全線動工。
早年建成的來鶴公路,沿途峽谷深淵,高山大川,長約一百公里。從縣出發,沿途經太坪鄉、奇峰關、沙園,至分水嶺后進入宣恩縣境,再經車洞河、雪落寨、東門關等高山河谷。普通車輛到州府,快的要大半天,慢的要一整天。夏天大雨,冬天大雪,則會中斷通行。
我們沿車洞河、尹家灣、龍潭河北岸,經牛上坡,連跨龍潭河、苦溪河、酉水河,過沙道鎮,經當陽坪徐徐駛入恩來高速高羅收費站,單邊行程,不到一小時。
天空下著小雨,空汽清新。水面上顯現著收費站門樓的倒影,五光十色,非常美麗。小伍說,再往前行駛個把小時,就是恩施州首府,一個能與高速鐵路、機場相通的地方。
在扶貧攻堅的大背景下,上下合力,10年拼搏,高路入云端。營運首日,結伴體驗,心潮起伏,油然吟出幾句打油詩來:“容美古桃源,幾多美夢圓。扶貧攻堅戰,高路入云端。西線創奇跡,東線戰猶酣。融入大世界,只在須臾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