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新
(西安市新城區八府莊小學 陜西西安 710016)
為全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進一步增強同學們的動手實踐能力,體會勞動的樂趣和價值,培養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八府莊小學充分發揮學校資源優勢,開辟了“紅領巾成長種植園”實踐基地。
開展種植活動大大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通過紅領巾種植園的播種、收獲、分享,使同學們在勞動中認知、實踐,在活動中體驗,在興趣中探究,讓農業知識走進了每個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
八府莊小學種植園位于校園東北側天井內,占地面積約有400平方米,共28塊種植區,全校36個中隊通過競標可獲得一塊種植園地。自2014年10月開園以來,一有時間,教師就組織學生帶上勞動工具在種植園中進行栽種、挖土、除草、撒籽、摘收……種植園里時常呈現出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孩子們在種植園里收獲著各種瓜果蔬菜,感受著勞動快樂的同時,這觸手可及的環境教育資源,美化了校園、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也為師生們接觸、親近、賞析大自然提供了條件……
種地最重要地是先翻地,可剛開始同學們誰都不會用鐵鍬,拿到勞動用具大家都傻了眼。粗重的農具用起來格外不順手,許多男同學平日里都覺得自己有力氣,可到了菜園力氣都變小了,鏟子深不進土里,土也只能翻過來淺淺的一層。你望著我,我望著你,都希望有人能來幫他們一把,可自己中隊的地一定要自己整好。這些同學只能虛心向指導老師求教,不一會兒大家各個都揮汗如雨。
在大城市里長大的孩子,那里都覺得臟。可清理石塊,需要用手,剛開始好幾位同學都皺起了眉頭,很不情愿地翹著蘭花指,往外撿石塊。可時間一長,看看這個,比比那個,他們發現自己成了另類,老師和幾個干過農活的同學都滿手抓這石塊,用手來捏碎硬土。干著干著,這些隊員也放棄了“臟”的念頭,起勁地用手抓來抓去。休息的時候,中隊里有同學來參加,他們竟然也教育起了新加入的同學。
種植園里的務農勞動,讓同學們既快樂又留戀,當老師宣布結束后他們都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土地。如今,綠綠的黃瓜、紅紅的西紅柿、大大的南瓜、挺拔的大蔥……八府莊小學的“紅領巾成長種植園”里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紅領巾成長種植園這一勞動實踐基地把小學綜合性學科的課堂做大了,不再局限于教室,老師讓學生走出課堂學知識,強能力。在學習科學中《植物的一生》時,科學教師把課堂設在了園地里;語文作文課上,師生暢談種植的艱辛,收獲的喜悅;在班隊課上,“種植園之播種”“快樂種植之階段總結匯報”“反思種植失敗的根源”等主題討論十分熱烈;數學課上,學生拿起尺子直奔園地,與老師一起測量周長、計算面積等……
自開展勞動教育以來,這群“流動花朵”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勞動光榮”的思想深入人心,“我勞動、我收獲”成了學校最響亮的口號。校園里的環保小衛士多了,小雷鋒多了,食堂里“光盤”現象比比皆是。學生的勞動、觀察習慣得到了有效培養,許多家長反映孩子懂事了,知道為父母承擔家務,一些家長驚喜地發現孩子掌握了一些勞動技能和經營能力。
如今,種植園已成為校園里最美麗的一角,它成為了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提升了,帶領學生走向大課堂,走向生活,從單一的傳授知識轉而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小小一塊兒“紅領巾成長種植園”,成了學生特色實踐的訓練場,既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技能和創新精神,又通過勞動實踐,培養孩子珍惜糧食、厲行節約、學會感恩和分享的優秀品質,促進孩子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