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64
5G技術開啟萬物互聯新時代,具有頻譜利用率高、網絡兼容性好、系統性能高效等優點,能為人們帶來高容量、高速率、低延遲、低功耗、超可靠的移動數據體驗,能夠運用到更為復雜的應用場景。5G時代的應用勢必會影響社會各個領域,其中服裝行業也不例外。隨著5G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于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高校作為社會人才輸送的重要陣地,需要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緊緊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緊扣時代發展的新要求,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創新創業教育能夠順應社會發展需求,符合社會對創新型、應用型、進取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要求。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應充分利用5G技術,通過理念、教學、資源、活動等各個方面的改革,培育出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應用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
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讓學生能夠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同時推動服裝設計專業的發展。5G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服裝設計知識相融合,在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創業仿真等維度來深化服裝設計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1]。
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實操”的問題,導致學生難以通過充足的實踐體驗將腦中的創意轉化為設計產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除此之外,部分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與服裝市場、社會用人需求、企業服裝創作、地域文化等聯系不緊密,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所引用的案例和開展的實踐活動等無法使學生獲得實用性的服裝設計技能,學生未來就業創業中會因資質不足、技能滯后、實踐能力較弱等錯失良機。5G技術通過其交互性、創造性、及時性特點,能夠有效地實現服裝設計知識與創新創業知識的融合[2]。通過日常生活入手,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服裝設計專業相鏈接,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創造設計思路。對于一些在傳統教學中不能實現的場景,5G技術可以通過其虛擬技術、仿真技術來實現,對于設計靈感的捕捉,可以通過VR場景、虛擬技術等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對于服裝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讓學生能夠挖掘服裝設計中的商機項目,真正把理論學習轉化為實踐。由于高校學生大部分社會經驗較弱,創新實踐能力參差不齊,學生創新精神還需進一步提高,5G技術的到來可以通過搭建創業平臺來實現學生創新創業交流,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讓學生在平臺上勇于發表自身對于服裝設計的見解和商業看法,針對一些創業項目進行探討分析。不同的學生可能在平臺上會產生不一樣的啟發。創業平臺的搭建為學生提供創業交流平臺,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創業項目相關知識,在交流中不斷學習更多的創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創業平臺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形成合力,促進創新創業理念的實施,促使創新意識轉化為社會實踐。同時學校通過創業平臺定期組織的創業活動,通過邀請校外服裝領域創業型公司舉辦講座、校校聯合等形式實現創新創業文化覆蓋。
產教融合一直是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產教融合的核心是產業和教育有機結合。產業和教育通過一定的紐帶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使得服裝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更好融合,實現學校和企業共贏。由于服裝設計的抽象性和創造性,需要載體來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合作共贏。5G技術可以有效地推動服裝設計專業產教融合,深化校校合作路徑,通過產業和教育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確定課程體系、共同實施培養過程,使得學生能夠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通過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VR技術等打造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可以有效將高校服裝產業虛擬化,通過引入校外優質服裝設計人才來加深虛擬仿真平臺深度,使得學生能夠有效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設計能力,校校合作也能夠通過仿真平臺中不同的實踐項目進行合作開發,從而實現校校深度合作,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高校在服裝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單兵作戰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只停留在理論知識方面。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學到一些大方向的創業思路和方法,但真正進行實踐,依舊不能摸清創業方向,不容易邁出第一步,導致學生有創業愿景,卻沒有實施路徑和策略。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聯動性,不能有效將服裝市場需求與創新創業教育鏈接,學生不能在實際市場中打磨自身的創新創業項目,提高項目市場競爭力,使學生的創新創業動力、創業體驗減弱,降低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從而增加學生創業風險,違背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部分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師是由就業指導中心、創業學院和學生工作部門的老師轉化而來,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專業性能力不強,缺乏對于服裝設計市場發展趨勢和新技術的敏銳性和判斷力。由于高校創新創業的教師普遍沒有創業經歷,缺乏經驗,將會導致創新創業教師對于服裝設計市場創業缺乏相應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創業指導只能流于表面,只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學生不能獲得很多的創業幫助,學生的創業實踐調查、項目規劃、發展路徑等得不到深度指引,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影響著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大學生理論知識豐富,創造能力強,在創業創業教育后會擬定大量的創業項目,但傳統創新創業教育中對于學生創業項目的分析幾乎只能通過教師的自身積累和項目分析來進行評估,缺乏標準化的評估方案。5G技術的應用,能夠利用大數據對學生創業項目進行匹配檢索,將服裝設計市面上類似、相同的創業公司和項目進行數據分析,對于項目的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市場競爭力情況等作出一個綜合評估,學生也能通過自身項目了解校外企業同類型項目的發展邏輯和市場規劃[3],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善自身創業項目。針對大數據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匹配性研究的具體流程如下。
(1)采集數據。對高校學生進行電子信息數據檔案構建,數據包括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情況、實踐數據、作品、心理測評、職業生涯規劃等,涵蓋學生的各個方面,這樣有利于大數據收集學生隱含的創業價值,為后續的項目決策方向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據。創業項目的核心在人,首先只有創業者與創業項目相匹配才能走好創業第一步,例如服裝設計功底較弱、交際能力強、商務能力強的學生,適合銷售型創業項目,而不適合作品設計創業項目。
(2)建立模型。將大學生信息數據與不同創業項目需要具備的關鍵指標進行數據對比,全方位多維度對比能夠形成關聯數據,從而構建匹配模型,最后形成匹配報告。特別是服裝設計還蘊含文化屬性、民族屬性等,只有建立模型才能更好地將大學生創業者與創業項目進行匹配分析,從而得出項目與創業者的關聯度,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實力,完善創業項目,有效解決學生創新創業技能與項目不匹配、項目與市場不匹配的問題,增加創業項目成功率。
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不僅需要創業項目和理論知識,更需要創業項目載體。利用5G技術可以有效實現服裝設計專業創業實踐載體,虛擬仿真技術、VR技術能夠幫助高校更好地搭建服裝設計專業創業實訓平臺,在平臺中學生可以將創業項目的創新思路變為實踐項目,接受市場競爭洗禮,從而實現創業項目的落地和完善。高校虛擬仿真平臺也為服裝設計專業產教融合、校企聯合、校校合作提供了載體,加強了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培養。
服裝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應充分利用5G技術,使其與服裝設計專業無縫對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其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