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杰 常宇


陳孝平,1953年6月生,安徽阜南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肝臟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同濟醫院外科學系主任、肝臟外科中心主任、肝膽胰外科研究所所長,對普通外科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在肝膽胰外科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施行過各類手術一萬多例。他先后被評為全國教學名師(2006),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8),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1)、全國醫德標兵(2013)、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2019年8月,被評為“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5月,獲得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肝膽胰,人體內的“總化工廠”,身體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區域之一,這里血管分布眾多,一旦損傷,危及生命,這片區域,曾被稱為“外科手術的禁區”,這里進行的手術難度高、危險性高、死亡率高。陳孝平從醫40余載,以一顆醫者仁心在科學領域不懈耕耘,掌握了肝膽胰外科領域的多項核心技術,推動了該領域的巨大發展,為無數病人帶去希望和福音。
刀尖上的舞者
2008年6月,湖北黃岡的25歲青年王先生因“肝豆狀核變性”進入同濟醫院就診。經診斷,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王先生的父親提出為他捐肝,然而,父親的肝臟情況特殊,若采用傳統常規手術,幾乎難以成功。
在業內,器官移植是外科手術的“王冠”,肝移植更以手術難度高被稱之為“王冠上的明珠”,肝臟手術在醫學界被喻為“在刀尖上起舞”。
幸運的是,陳孝平早在1983年就開始研究原位輔助部分肝移植的工作,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用健康近親的部分肝臟作為供肝進行肝移植的新觀念。
經過周密準備,陳孝平院士團隊成功完成了這例中南首例親屬活體原位輔助部分肝移植手術。2018年,王先生進行復檢,各項指標正常,代表著陳孝平國際首創的原位輔助部分肝移植理論成功經受了長期隨訪的臨床驗證。
2009年11月3日,央視全程直播由陳孝平主刀的“暴走媽媽”陳玉蓉救子捐肝手術,這臺手術歷經14個小時,獲得成功,母子平安。
在肝病手術領域,陳孝平的研究顛覆了一個又一個傳統認知,打破了一個又一個手術禁區,使我國肝臟外科領域在國際處于領先水平。
1982年,他把肝臟手術“安全時限”認知由傳統的15—20分鐘提高到20—60分鐘,為進一步開展更復雜肝臟手術提供理論依據;1983年,提出巨大肝癌可以切除觀念,為60%以上的大肝癌病人爭取手術治療機會;1992年,首創了“系統的肝段切除術”,簡化了手術步驟,實現“肝癌手術無禁區”;1994年,在國內率先提出肝外傷非手術治療的適應癥和注意問題,徹底改變了肝外傷需手術治療觀念;2002年,在國內外首先提出肝癌聯合脾切除的手術治療方式,挽回大量合并肝硬化等的肝癌病人長期生存機會。
與此同時,“陳氏肝血流阻斷法”“陳氏肝臟雙懸吊技術”“陳氏不解剖肝門的入肝血流阻斷方法”等3項打著“中國人原創”烙印的手術方式,向世界醫學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迄今,陳孝平的肝病研究成果已在國內60多家地市級以上醫院推廣,臨床應用2萬多例。
與“癌癥之王”較量
近年來,陳孝平把更多精力放在“陳氏胰腸吻合術”的推廣中,以幫助更多地方通過該技術增加戰勝“癌癥之王”——胰腺癌的機會。
早在1995年,陳孝平就發現,治療胰腺癌的手術需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但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胰腸吻合的質量。
而胰瘺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最嚴重,也是最兇險的并發癥,其發生率約為8%-50%,而由此引起的病死率占總病死率的20%。
為解決此世界性難題,陳孝平進行了10年的摸索探究。2005年,他獲得靈感,想到用“打樁”的方式來進行吻合。其關鍵點在于貫穿胰腺的前后層,從胰腺的實質完全把它縫透縫穿。前后縫穿之后,它就像一根木樁一樣把線牢牢地固定在胰腺上面去,這樣吻合的質量就非常牢靠,不會滑脫,以此將大大減少胰瘺的發生率,進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這一方法為世界首創,解決了肝膽胰惡性腫瘤外科手術治療中的一系列關鍵問題,因此命名為“陳氏胰腸吻合”技術,該技術在國際醫學界獲得很高贊譽。
今年5月,陳孝平院士團隊入藏為54歲的西藏病人央吉實施了西藏首例胰十二指腸聯合橫結腸切除手術即“陳氏胰腸吻合術”,術后病人各項指標良好。至此,近70歲的陳孝平已帶領專家團隊在全國22個省、4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的100多家醫院推廣近3000例該項手術。
醫者仁心傳四方
陳孝平作為“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一直以來不僅全心專注于醫學科學事業,不斷在專業領域實現創新突破,還始終致力于科技志愿服務工作。
2018年,陳孝平倡導成立中國肝膽胰專科聯盟,先后在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為逾3000位居民進行免費診治,為近百名病人開展手術。同時,他為基層醫院青年醫師每季度舉辦一次培訓班,進行規范性外科技術培訓及疑難外科手術技術的交流探討。
他帶領“湖北陳孝平科技發展基金會”團隊成員,多次前往貴州、甘肅、大別山區、恩施等革命老區、偏遠地區開展大型公益義診活動,著力提升當地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當地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并為救助各地貧困病人共計支出120萬元人民幣。
對于科學普及,陳孝平也同樣重視。
2021年3月30日,陳孝平做客“長江云”直播間,參加由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湖北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健康進萬家——“323”攻堅行動》首場科普直播,講述《保護你的“小心肝” 阻斷肝癌進化路》。
在長江云平臺上,網友積極參與互動提問,陳孝平都耐心給予了解答。據統計,近24萬網友通過網絡平臺觀看了直播。
2020年,陳孝平院士團隊成立了全國首個由院士領銜命名建立的健康科普工作室——“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依托專家團隊,開展一系列群眾關心關注的健康科普活動,積極引導公眾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防病治病科學理念。
從2000年開始,陳孝平也把大量精力放在教學上,薪火相傳。他主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7年制《外科學》、8年制及7年制臨床醫學等專業用規劃教材《外科學》第1-3版、五年制《外科學》第8版以及配套教材、專著及參考書20余部,他所主講的《外科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