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航



研究背景:
1.快遞箱等變多
如今,我們每天都有許多東西要運,而運東西要用到紙箱,久而久之,紙箱越來越多,且各種規格的紙箱都有。運輸易碎物品時,還會在紙箱內或物品四周放一些廢報紙或氣墊泡等,用來緩沖碰撞力。
問題:紙箱、廢報紙等堆積得那么多,如果將它們回收再利用,又要耗費人力物力,這終究不是個好辦法。
2.快遞不知去向
網絡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只要操作手機或電腦,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想要的東西,而且快遞員會將東西送到家門口。
媽媽經常網購,給我買得最多的是學習用品。雖然網購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但是存在一些弊端:物品被簽收后不知去向。
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在網上買的一本課外書到達本地后不久顯示已經被簽收,而實際上我根本沒有拿到這本書,我猜測可能是在運輸的過程中快遞員自己簽收了。這樣,我買的書到底在哪個地方?離家近不近?這些問題都不得而知,除非我打電話詢問。
另外,從較遠的地方發貨的水果如果不能及時運送,等被送到家里的時候可能已經腐爛了,不能食用。
問題:快遞中途被簽單,在不電詢的情況下,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因運輸不及時,水果可能腐爛,這樣我們不方便在網上買水果。
基于以上問題,我想設計智能運輸箱,這種箱子既能解決紙箱浪費問題,又能準確定位,還能抗撞擊。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科學老師和爸爸媽媽后,他們都非常支持我。
研究過程:
1.設計圖紙
根據智能運輸箱的功能要求,我設計了圖紙。
2.選擇材料
我選擇用較薄的ABS板作為箱體板材。
我選擇無污染、無油漆或其他化學涂料、質地堅固耐磨、緊密厚實、防水性能好的帆布作為箱體包裹材料。
我購買一些活性炭用來除味,保證箱體無味、干凈,同時采購拉環、智能芯片、保溫材料、拉鏈、扣帶等材料。
定位芯片可以讓用戶實時追蹤智能運輸箱的位置,查看相關信息等。
我用充氣裝置代替泡沫紙等保護材料,減少環境污染。
3.制作作品
(1)用ABS板和拉鏈、扣帶等輔助材料搭建箱體,這個正方體箱可以折疊,用時打開,不用時折疊放置。
(2)在箱體外部和內部裝飾帆布、拉環、扣帶和鋁箔布等。
(3)鉆幾個充氣孔,安裝充氣裝置。
(4)進行充氣試驗。
(5)安裝定位芯片,進行定位測試。
至此,智能運輸箱就制作完成,瞧瞧成品圖吧!
作品創新點:
1.智能運輸箱可折疊,折疊后放置能節省空間。
2.利用充氣裝置對智能運輸箱箱體充氣,可緩沖壓力、防碎。
3.采用拉鏈開合,能減少資源浪費。
4.智能運輸箱上有拉環,可拎取,方便運送。
5.整個箱體材料均無毒、環保,內部采用鋁箔布,能保溫,且活性炭可以除異味。
6.智能運輸箱具有芯片定位系統,可實時定位。
7.箱體可回收,循環再利用。
改善的設想:
我制作的這個智能運輸箱比較大,尺寸為50 cm×50 cm×50 cm。之后,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設計不同規格的智能運輸箱。
在智能運輸箱內安裝冷藏裝置。用氣墊柱替換氣墊袋,氣墊柱可以更好地支撐箱體、緩沖壓力、防碎,充入惰性氣體后,遠途運輸可起到延緩食物變質的作用。
指導老師 ?施曉益 ?蔡晨豪
智能運輸箱的創意源自生活,功能多樣,不僅可以定位,還具有防震、防水保溫、抗摔、除味等功能,且無污染。這個發明作品彰顯了發明者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