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瑩
(廣西大學 廣西南寧 530000)
從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國內學術界掀起了一場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熱潮。以“鄉村振興”為關鍵詞搜索中國知網文獻,大多主要圍繞其中某一方面,如: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研究涉及面比較狹窄。筆者對諸多期刊和文章進行閱讀分析,關于習近平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的主要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
大部分學者認為鄉村衰落是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原因之一。學者唐任伍認為:在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過程中,政策的工業化傾向嚴重,同時也阻礙了鄉村的發展,從而導致了鄉村的衰落。學者姜德波等人從農村的人口結構、產業發展、教育、文化和生態等出現的問題出發指出,振興鄉村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建成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步驟。
學界的另一觀點呼聲也較高:把握鄉村振興的關鍵問題導向是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學者黃祖輝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需要,是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需要,是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強國的需要。有的學者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應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頂層設計。學者蔣永穆認為,中國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最根本體現在經濟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上,特別是城鄉發展的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而采取的重大戰略措施,因此,理解和學習習近平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內涵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前提。
學者葉興慶通過對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與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進行比較研究,提出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從“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從“生活寬裕”到“生活富裕”;從“村容整潔”到“生態宜居”;從“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要以更高標準促進鄉風文明。學者宋圭武認為,要高度重視農業的發展,建設農業現代化,打贏農民脫貧攻堅戰,解決好影響農村脫貧發展的一系列問題,這是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內涵在實踐層面的要求。學者廖彩榮基于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內涵解讀以及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比較研究,他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戰略”、關鍵是“振興”、靶向是“鄉村”。學者鄧蓉在談及鄉村振興戰略議題時指出“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實現我國鄉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科學內涵。
在實施鄉村振興建設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學者姜長云通過具體分析,認為存在戰略問題戰術化、發展目標理想化、發展方式單一化、鄉村振興重點錯亂化和“三農”的配角化等問題。學者鐘鈺認為鄉村振興要經歷一個長期的發展;要根據鄉村要素發展壯大鄉村的經濟;要正確認識到一部分鄉村的消失是正常的現象。還有學者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風險規避進行了分析認為,一是避免戰略大躍進;二是避免農民無參與;三是避免政策太單一;四是避免增加農民負擔。
鄉村振興是黨在新時代提出的一項新的國家發展戰略,如何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極具思考空間的議題。學者楊儀青從城鄉的角度出發分析鄉村振興。他指出鄉村振興應該是經濟、文化、生態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通過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學者李業芹以綠色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為背景,指出鄉村振興應從綠色政策、綠色生活和綠色生產等方面進行表現。
學者蔣永穆以十九大提出的矛盾轉變為事實根據,提出了鄉村振興要把握“三農”問題和社會主要矛盾,來實現農民群眾的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而推動鄉村在各方面的發展,走出一條中國特有的農村振興道路。學者滿明俊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要從五個方面進行突破,城鄉融合、質量興農、深度貧困區脫貧、鄉村綠色發展以及制度供給。學者林毅夫、李周認為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因地制宜、規劃引導、統籌協同、市場主導、質量提升、增量共享、全域服務、對外開放等策略進行改造。學者陳炎兵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加強政策和制度的頂層設計,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改革創新我國金融、土地、戶籍管理、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政策制度,消除不利于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障礙和制度瓶頸,形成各行各業支持農村農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國內外學者關于鄉村振興或與鄉村振興相關的鄉村復興、鄉村建設、鄉村再造、鄉村發展的研究頗豐。
在鄉村振興的要素研究方面:美國學者Gladwin CH等通過對北佛羅里達農村企業家研究認為,農民創業精神是農村振興的一個關鍵;Johnson TG則認為發展農村金融也是農村振興的關鍵所在;Korsching P在考察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的鄉鎮社區發展聯盟基礎上認為,多社區協作對農村振興發展尤為重要。英國學者邁克爾伍茲探討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農村體制和轉型,分析了現代農業、鄉村旅游、鄉村手工業等工業的發展對農村社會振興和發展的影響。

在鄉村振興主體研究方面:學者Greene MJ通過分析農業多元化發展倡議,認為政府在鄉村振興的有著不可替代的主體作用;學者Ayobami0K等研究了旅游志愿者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學者Kawate T分析了農村復興和改革組織在日本農村振興及當代日本農村發展的作用。
在鄉村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研究方面:西奧多·舒爾茲認為向傳統的農業投入新的生產要素為現代農業的實現帶動鄉村經濟的增長。科爾曼在鄉村的治理方面認為生態問題要從人類政治事務入手。
在研究方法上,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研究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學界對鄉村振興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相對不足,需要更加規范的實證研究,以測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水平。
在學科視角上,從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建筑學等專業角度出發,基于不同視角展開的關于鄉村振興的研究較多,但相關研究整體上呈現為碎片化、零散化的狀態。由于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的相對特殊和復雜性,因此開展多學科的交叉研究,搭建相關學科交叉研究平臺聯合攻關、協同創新顯得尤為必要。
在研究內容上,要注意兼顧政策導向和問題導向。堅持聚焦現實問題,進行扎實深入的研究。農業經濟是關注度最高的聚類領域,但相比較而言,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難點、熱點以及深層次問題還應該包括鄉村治理、鄉風文明、生活保障、生態宜居等諸多方面,同樣值得學界關注。
展望未來,鄉村振興的研究在繼續圍繞現實問題的同時,應更重視理論層面的深入探討和模式路徑的綜合構建。分析研究熱點的演化,國內學者對鄉村振興的研究呈現為“宏觀——具體”的演進趨勢。隨著當前階段結合實際案例著眼于具體的分析不斷深入,研究熱點發生了轉移,宏觀視角構建研究相對回落。筆者認為鄉村振興戰略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將是回歸宏觀層面,應當結合業已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探索鄉村振興戰略宏觀格局和城鄉融合發展的指標體系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