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劉公偉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對農業財政稅收的不斷改革,農業農村的稅率不斷下降,這對于老百姓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對于鄉鎮的財政收入來說是很不利的,收入減少,開支增加,鄉鎮的財政收入將會大幅度減少。雖然這樣的社會形勢不利于鄉鎮的財政收入,但卻是從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發,對老百姓的發展表現得非常有利。但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大幅下降,雖然到目前為止新冠疫情的爆發在我國被控制的很好,但是這種突發性事件還是對我國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近幾個月以來,境外疫情持續擴展,使得我國的經濟復蘇處在兩難境地之中。盡管如此,我國的各項經濟復蘇政策依舊在不斷的實施和更新中,短期之內財政的收支問題還是會顯得很嚴重,但是國家針對這種突發情況的經濟制度建設已經在持續的開展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取得全面的勝利。

財政收入減收因素影響明顯
1.短期宏觀經濟增長明顯受到疫情的影響。近幾年來,國家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讓鄉鎮農村的老百姓脫貧脫困,先后多次出臺了減稅降費的經濟政策,根據這五年的GDP顯示,國家的財政收入持續下降,尤其是鄉鎮的財政收入,受到了減免政策的直接影響,而2019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重了財政收入比重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疫情最嚴重的那一段時期,居民的消費和企業的生產經營都被停滯,國家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疫情已然被控制的很好,我國的經濟也開始慢慢復蘇,但是境外的疫情還處在不可控的情形之下,所以我國的經濟走向還是未知的。
2.稅源形成尚需要時間。因為國家對農業農村減稅降費的經濟政策,鄉鎮的財政收入少了一部分稅源,而且根據國家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第三產業對國家財政稅收的貢獻率已經超過了一半,但是疫情的出現,對第三產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很多旅店、餐飲、旅游、娛樂、交通運輸、房地產等行業的經濟來源被切斷,第三產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目前第三產業還在極力的復蘇過程中,但是整體的稅源形成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3.稅收優惠政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自2019年新冠疫情蔓延開始,國家就撥出了大量的財政經費去緩解疫情,并且,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家稅務局先后從六稅、兩費以及社保等多個方面出臺了防護救治,支持物資供應、鼓勵公益捐贈、支持復工復產的防疫政策,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疫情,打好我國的疫情防疫攻堅戰。雖然當前我國的疫情有所控制,但是由于稅收優惠政策的周期性,國家的財政稅收還處于支出遠大于收入的低谷階段。
財政應急性支出大幅增加
由于疫情的出現,我國各級財政部門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在中短期之內我國的財政支出主要體現在疫情防控和產業復工方面。首先,在疫情發生的初期,國家就出臺了給病人提供部分補助的政策;其次,在疫情發生之后,對于防疫工作的醫護人員和為防疫工作做出貢獻的基層人員增加了補助并且給予了衛生防疫津貼,而且,隨著疫情的發生,國家不斷的在提高補助標準。除此之外,為了提高疫情嚴重地區的醫療條件和生活環境,國家還在逐漸的加大支出力度,為疫情的防控奠定了強有力的保障。最后,國家除了推行鄉鎮農村老百姓減稅降費的經濟政策之外,還減低了受困企業的社保繳費,加大了津貼補助標準,目的就是為了讓各大企業迅速的發展起來,進而提高國家的整體經濟發展。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比較突然,使得我國的財政稅收在短期之間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國家需要及時的做出相關的調整制度,緩解當前社會上存在的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壓力。
啟動應急資金
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來的太過于突然,我們國家沒有及時的做好應對措施,但是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必須要有強有力的資金作為保障,所以國家需要考慮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來穩定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同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在進行會議時,應商量著提高預算的金額,保證疫情防控工作的穩定性,有效性。
調整支出結構
根據國家目前的發展情形來看,鄉鎮農村的減稅降費還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所以要想降低財政稅收的壓力,緩解財政收支之間的矛盾,必須要從支出方面入手,調整支出結構,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進一步壓縮國家的財政支出,對于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支出可以延后或者稍微做出調整,進而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
促進稅源建設
新冠疫情的防控需要有資金作保證來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在疫情發生之后,我國的財政稅收在短期之內無法走出困境,因此需要國家逐漸的復工第三產業和中小型企業。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新冠疫情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是國家還是不要輕易的取消專項稅收降低減免的優惠政策,應該將這些政策持續進行下去,因為通過一個疫情,各大社會產業的發展都受到了重創,通過減少稅收的方式可以幫助產業更快的恢復,進而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得以復蘇。
擴大債務模式
2019年由于疫情的大肆蔓延,我國的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但是為加強疫情防控,讓我們的國家順利度過難關,必須要有大量的資金來作為支撐,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國家可以適當的擴大債務,尤其是武漢、湖北等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要比其他地區擴大更多的債務模式,并且增加債務限額。
雖然2019的新冠肺炎疫情是處于偶然,但是從2003的非典再到去年的新冠肺炎足以說明我國的公共衛生應急能力還是存在很大的不足。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人們對于飲食、生活習慣、衛生等方面的關注度不夠,導致人們的日常疾病越來越多。根據調查,近幾年來,國內的醫院數量不斷增加,而且疫情過后,國家一定會加大對公共衛生醫療設備的投資,尤其是公共衛生的服務設施和醫療技術,通過提高我國公共衛生的整體質量來防范突發危機。
除了要對公共衛生的醫療設施進行投資之外,還必須要加強防范公共衛生突發危機的制度建設,為了更好的預防公共衛生的突發情況,必須要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和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資金是防范突發情況的主要基礎,所以在財政方面,也應該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財政應急機制。首先,公共衛生財政應急機制從全方面來進行考慮,應該分為事前預防、事中處置和事后總結三個部分。其中,事前預防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事前能夠警惕性高一些,就會大大降低發生公共衛生的突發事件,所以前期的預防一定要嚴謹,加強前期的監督和管控機制。其次,公共財政應急機制應當分等級進行,逐步解決突發危機事件。在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時,可將地方政府和財政部門進行劃分,分別承擔各自領域的財政支出。最后就是要保證我國醫療設施和醫療物質的完備,確保突發疾病出現之后可以及時得到治療,所以我國要將醫療物質的儲備和完善工作列入我國的財政預算中,促進我國醫療的進一步發展。
總之,在當前的疫情形式下,國家的財政稅收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和困難,尤其是鄉鎮的財政稅收,所以我國一定要重視起來,積極的做出調整,制定出疫情防控背景下鄉鎮財政稅收減少的應對方案,并加以改進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