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周 萍

目前,我國出現的這種新興組合式養老模式,還沒有引起社會和政府的充分關注。引導、扶持新型組合式養老模式,對豐富養老產品類型、提高老年生活品質有著現實和重大的社會意義。
1.傳統養老方式面臨資金與人才壓力。目前,我國大部分養老機構為公益性組織,或由政府主辦,或公辦民營,整體經濟效益很低。而養老機構前期的投資較大,成本回收時間長,建成后如果不能很快達到較高入住率,投資人和經營者都將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少部分養老機構甚至出現舉債經營,不堪重負,最終選擇轉讓或關停。另一方面,養老產業普遍的低收益很難吸引社會資本,也很難吸引社會人才進入養老行業。養老機構一般都缺乏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年齡結構普遍較大。沿海地區養老機構大量招聘中西部地區中老年打工人員補充到護理人員隊伍。地區、城鄉之間的語言、文化差異也給護理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帶來了挑戰。
2.居家養老、日間照料、機構養老等傳統養老模式已經難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高品質養老服務的需求。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選擇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往往缺乏走出家門生活的意識和熱情,長時間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空間,與鄰居之間交流也越來越少,這不利于老年人的精神健康。而日間照料也只能基本滿足以社區為活動半徑的老年人養老需求。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尤其經濟基礎較好的活力老人追求高品質生活質量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缺少社交活動也將會讓老年人逐步落后于社會發展,脫離社會,無法享受到社會經濟與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
3.新興組合式養老模式悄然興起。目前,我國各地區的日間照料、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供給不足,已經難以適應老年人的多層次養老需求的發展,難以為老年人安穩、幸福的晚年生活提供充分保障。在這種情況下,組合式養老模式應運而生,受到了廣大老年人的青睞。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老年人可以抱團到一起;不同專業背景老年人也可以因為各有特長,相互學習抱團到一起;陌生的人可以成為新朋友抱團到一起;老朋友也可以因為志同道合、感情深厚抱團到一起。
組合式養老作為一種悄然興起的新興養老模式,適應了部分老年人追求高品質老年生活的需求,對傳統養老模式是一種有益的補充。政府部門早期的關注和必要的政策引導對組合式養老大發展和規范將起到主要作用。相對于日間照料中心和養老機構需要占用政府和社會包括土地、物業等資源,組合式養老是對社會閑置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組合式養老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豐富的養老服務產品選擇,促進社會和諧和高質量發展。如同對傳統養老模式的扶持一樣,作為一項公益事業,政府對組合式養老給予政策支持和引導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新興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新矛盾和新問題,也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進行積極干預、規范,讓新興事物朝著正確、積極、好的方向發展。
社會力量在新興組合式養老發展中可以發揮很好的渠道和平臺作用,并能夠引導新興組合式養老社會氛圍和思維創新。各類社團集聚了大量老年人,其中大部分為活力老人,他們通常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或專長,也經常組織一些社團活動,相互熟悉,溝通交流沒有障礙,關系長期穩定,具備抱團組合式養老的基礎。各類行業協會也集聚了某個行業的大量從業者,協會的活動往往得到協會成員的積極響應。長期工作上的交流為抱團組合式養老提供了必要的相互信任的基礎。民政、街道乃至社區的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大學各種平臺以及組織的活動構成了社會力量促進抱團組合式養老的公益平臺。此外政府媒體、社交平臺,以及個人客戶端App等為抱團組合式越來提供了更多現實可能性。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以及老年化問題的日益加劇,養老問題將成為越來越突出的社會矛盾。在發展傳統養老模式的基礎上,通過政府政策引導、社會輿論宣傳,以及各類媒體的平臺支持,新興組合式養老將可能成為我國未來養老模式積極有益的重要補充。通過老年人的抱團養老,既提高了老年人生活品質,又減輕社會養老資源不足的壓力,還可以將年輕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解放出來,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新興組合式養老模式值得政府大力支持和全社會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