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高 健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從2012年公布并在2014年開始執行。
通過該《規范》的不斷深入推廣,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已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隨著新《預算法》的頒布實施,各單位都逐步重視預算管理的新要求,過去長期以來形成的預算管理的做法正在逐步轉向規范,但是,離該《規范》控制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風險,確保事業單位資產安全和使用高效益的目標仍存在一定的距離。在預算管理方面的具體表現為預算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并未真正建立起來,內部控制發揮的作用尚不明顯。

語義分析
對兩個概念的比較,首先從語義學角度進行分析,《說文解字》中對“控制”詞的解釋為:控,引也;制,載也。《新華字典》中該詞的基本含義為節制、駕馭;規定、限制,即節制某項行為或行為人在規定的限制內從事某項工作。而內部控制按照現代企業理論來講,是指某物體或組織為使其保持原有狀態或達到預期狀態而采取的行動。
內部控制和預算管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相同點:首先,在字義上可以明顯的看出,控制和預算都有明顯的事前特征。即為達到某一預期效果而采取的行動。其次,在目標上,預算管理和內部控制都有明確的目標導向,即實現單位內部各種資源最優化的使用,從而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再次,在過程中,兩者都十分重視整個管理過程和各個具體業務環節。最后,兩者都體現了共同參與的管理特征。即為實現既定目標,單位內部的各個崗位,各個人員都需要分配職責、參與管理、互相配合、完成任務。
2.不同點。一是從管理的對象上講,內控注重對行為的管控,而預算則是注重對資金的管控。二是從管理的出發點來看,預算是嚴格按照《預算法》來執行,而內控則是單位內部制度層面,從管理剛性上講預算剛性更強。三是從管理手段上來看,預算管理又可以作為單位內部控制的一項具體手段來約束單位內部行為。四是在運行的結果上看,年度的預算不具有可循環性,而內控制度可以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反饋,不斷修訂完善。
兩者的關系
內部控制與預算管理的契合點在財政部頒布的《規范》預算業務控制。該控制規范有效的兼顧了兩者的管理重點,將預算管理流程化,梳理了各個環節的風險點和控制重點。
前文提到,預算業務控制規范已經印發,但執行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問題表現在:一是預算編制水平不高,未達到全面預算管理要求;二是預算執行進度緩慢;三是預算績效考核工作相對滯后;四是決算與預算差距相對較大。從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入手,分析預算管理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針對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業務存在的問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內控管理水平:
重視內控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以下X總表示一個偽BCI-代數,對于X上的猶豫模糊集記[0,1]的冪集為P([0;1]),對于γ∈ P([0,1]), 稱?為的γ-水平集.
為了提高基于內控機制作用下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率,充分發揮內控機制的實際作用,行政事業單位要重視內控建設,并加強人員素質培養。
充分考慮內控要求,加大財務預算執行力度
行政事業單位實踐過程中借助內控機制的優勢提高自身的預算執行率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內控要求,不斷加大財務預算執行力度,給予其預算執行率提高必要的支持。
強化風險意識,全面提升風險預控水平
在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的內控對策運用中,為了使其預算執行中能夠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應對,則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強化基于內控機制的行政事業單位預算執行率,提高執行中的風險意識。
加強預算的內控監管力度
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績效評價工作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評價指標體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到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效果。根據《規范》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管理應該具有預測風險、規避外部風險的作用。財政部門應當牽頭研究建立符合不同行政事業單位行業運行特點的績效評價體系。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該首先要進行項目重要性和整體性研究。
根據預算業務的實踐工作經驗來看,預算業務的三大環節編制、執行、決算,編制環節最重要,重要性應該占到50%,有一個好的計劃等于工作完成了一半,并且執行、決算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與預算編制有直接關系。因此,預算編制環節的內控體系建設尤為重要。
首先是預算編制的關鍵崗位。財務科的預算編制崗位最為關鍵,一是應基本了解本單位的各項業務,掌握相關政策尤其是財政支持政策(補助標準);二是應該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對業務科室編制預算發現的問題及時溝通協調,講清編制重點,同時對新的業務政策要及時了解;三是要有較強的責任心,耐心細致,預算編制涉及單位業務的各個方面,還需匯總整理、分類處理,只有財務科預算編制人員思路清晰、大局觀強,才能整理出質量較高的預算報領導辦公會研究。其次要有預算編制的規范化流程。流程合理才能保證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避免彎路。預算編制應當遵循以下流程:業務科室編報,經業務科室負責人及其分管領導審核,財務科匯總審核報預算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初稿后與財政部門歸口科室逐項討論修改完善,形成領導辦公會討論稿,經辦公會研究通過后“一上”。最后預算編制的表單很重要。表單要明確體現預算項目的內容簡介、編制依據、預算金額及補助標準。編制表單也是預算編制內控的重要手段,如果表單設計不合理,很可能將部分依據不充分的、標準不明確的項目編報進來,導致重復勞動和無效勞動。
預算執行階段的監督也比較重要。加強與業務科室的溝通,運用財務信息和其他信息,針對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偏差要及時監督糾正,確保業務科室開展的各類業務事項符合預算要求,并嚴格按照工作計劃和相關標準執行。
隨著內控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控體系會逐步完善,崗位職責、業務流程、協調機制會更加明確,這有利于貫徹落實《預算法》要求,切實做到預算剛性,切實發揮預算的管控作用,切實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只有在體制機制上完善,預決算管理的水平才能做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