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愷源,代沁伶
(1.西南林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4)
由于3-6 歲兒童的閱讀內容、閱讀方式與成人有所不同,他們的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也較低,很難通過平面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理解書中內容。在閱讀過程中,立體書多種多樣的感知功能能帶給兒童更多的感官刺激,如色彩鮮艷,造型夸張的圖片;能啟發兒童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機關結構等。故立體書可讓兒童在充分調動感知情況下,獲得更生動,更真實的體驗;即便兒童無法進行較為完整的閱讀,也能極大提升其閱讀興趣[1]。
將哈尼族神話故事作為文化載體,立體書技術工藝作為呈現方式對二者來說皆有益處。經濟全球化的同時也帶來了民族傳統文化流失的弊端,哈尼族作為我國西南地區的一支古老民族,流傳下來的優秀神話傳說更是數不勝數:有講述天地由來的《金魚創世》、《補天的兄妹倆》;有講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植物的家譜》、《塔婆取種》、《人鬼分家》;講述哈尼族人智慧勇敢的有《哈尼阿培聰坡坡》、《火童》、《作洛搓羅》;歌頌哈尼族人勤勞、善良、忠厚的有《遮天樹王》、《砍大樹》;還有許多民族都有的射日神話《為什么雞叫太陽就會出來》[2]。但是包括本族的青少年,對這些口口相傳的神話傳說都認知甚少。所以在民族文化中,原始素材還需要創造性充分轉化。就是不拘泥于形式或舊觀念,按照新時代、新發展的內在要求有效轉化,體現為立體書原創素材的創造性充分轉化[3]。
另一方面,我國立體書出版仍處于代工生產的初級階段。立體書在我國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1.國內缺少該行業的相關人才;2.缺少優秀的創意及實現的機關原理是其根本原因;目前國內市場上大部分暢銷的立體書都是引自國外,如《恐龍》、《愛麗絲漫游仙境》見圖1、《環游世界最美風情》、《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正是由于立體書市場的引進輸出“逆差值”較大,我國近年也在該領域做足功課,努力打造我們自己文化IP 的立體書作品,優秀的作品主要有《3D 西游記》見圖2、《大鬧天宮》見圖3、樂趣趣、妙趣等幼兒立體系列叢書等。就在去年的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哪吒出世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以一種嶄新的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立體書版《哪吒鬧?!芬妶D4,用近50 個機關設計,將神話故事以互動的形式呈現。魔法童書會創始人張弘表示,哪吒鬧海的故事用立體書的表達是一種新鮮而獨到的形式,經典的魅力就在于從以前傳到現在,是能喚醒不同時代的人對于它的不同記憶。美籍華裔攝影藝術家傅三三更是首次獨創性地將立體書與民族元素將結合,設計云南民族風情立體書籍《我們是虎龍人》見圖5。翻開傅三三創作的每一本立體書,令人驚艷的不僅是精巧復雜的立體結構和充滿驚喜的巧妙設計,更特別的是書中記錄的人物形象——頭戴鮮花的彝族婦女、制作各式小吃的傣族女孩、頭戴紅帽的回族老人等。這些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特有風情被傅三三用相機記錄下來,而后運用立體書技術將其更生動地展現出來。正是由于立體書以這種形式重新演繹了經典,使得優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傳承。蘊含民族文化的立體書在培養了兒童閱讀興趣的同時,又對兒童了解民族文化起到較大作用,從小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

圖1 樣本書籍《愛麗絲漫游奇境》

圖2 樣本書籍《3D 西游記》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由此可見,童年時期是奠定人一生心理狀況的基礎,這個過程是每個人的認知水平逐漸成熟,從無到有的過程,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人從出生到老去其認知過程是在不斷發展的,認知發展又是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皮亞杰把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1.感知運動階段(0~2 歲),這一階段的顯著標志就是兒童在9~12 個月時逐漸獲得客體永恒性;2.前運算階段(2~7 歲),這一階段內兒童開始能運用言語或較為復雜的抽象的符號來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事物;3.具體運算階段(7~11 歲),處于這階段的兒童的認知更復雜且更抽象,思維中形成了守恒觀念并具有可逆性;形式運算階段(11歲之后),處于此階段的兒童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4]。
被試者為某學前教育機構學生,年齡5~7 歲共十名(三女七男),試前均未接觸過哈尼族神話。實驗前通過詢問測試,被試者視覺、色覺、心理等均屬正常。實驗材料為筆者制作的兩幅對照組,題材為哈尼族神話故事之“金魚創世”,在保證原插圖、圖片質量大小、背景均一致的情況下,一幅采用平面的形式,另一幅采用立體書形式。

圖3 樣本書籍《大鬧天宮》內頁

圖4 樣本書籍《哪吒鬧?!?/p>

圖5 樣本書籍《我們是龍虎人》內頁

圖6 樣本書籍《愛麗絲夢游仙境》內頁
在我首先對十名兒童詢問哈尼族神話傳說時,只有三名兒童表示較感興趣。在我先后展示平面圖與立體書時,他們對后者發出了驚喜的歡呼聲。在接下來講解“金魚創世”的故事時,兒童們被立體結構所展示畫面深深吸引,集中注意力聽我講解直至結束,讓低齡兒童注意力集中并不容易。兒童對自動跳出的“金魚”造型津津樂道,表現出的喜悅與驚訝證明立體書的特殊結構比平面圖更能引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時,兒童更傾向于自己動手翻閱,期間專注地研究搜尋其中的小機關,不時發出贊嘆聲,且有較強烈的動手沖動。
3.3.1 感覺
感覺是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是認知的起點。在感知運動與前運算階段的學前兒童中,感覺與知覺在兒童閱讀心理中占據主導地位[5]。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曾提出:在其他內容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得最終學習結果也不同。上述實驗中,兒童對獨特富有張力的立體結構更感興趣,這是視覺體驗;對機關的開合摩擦聲欲罷不能,這是聽覺體驗;“海洋”的制作材料半透明塑料質地較紙張光滑、冰冷,這是觸覺體驗。故此,增加兒童閱讀過程中的真實感官體驗,如視覺、聽覺、觸覺等,對豐富兒童感受,發展認知都有一定的幫助[6]。
3.3.2 知覺
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各種感覺器官共同協作的結果,受人的知識經驗和態度制約。在兒童的感知運動階段,知覺便是兒童探知世界所不可或缺的動作經驗。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設計的兒童“視崖”實驗證明了六個月的嬰兒便有了深度知覺。立體書《愛麗絲夢游仙境》見圖6 中有一個愛麗絲失足跌進兔子洞的場景機關,就是利用了物體知覺中的空間知覺,利用拉伸的方式刺激了兒童的深度知覺,給予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上述實驗中,躍起的“金魚”與平面的背景有著明顯的區分度,這是利用了知覺的選擇性原理,一般來說刺激越強烈、兩者反差越大、對象越新穎奇特,影響讀者的知覺選擇性就越強。故立體書呈現的民族風情能使兒童更有代入感。
3.3.3 注意

圖7 樣本書籍《奇妙地球》內頁

圖8 樣本書籍《山海經》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過程的動力特征之一。它也是人們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完成各種智力活動和實際操作的重要心理條件。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前的兒童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因而注意力具有其不穩定性,即兒童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穩定地對一定對象集中。培養兒童注意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其穩定的興趣。興趣和注意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樂趣趣系列書籍《奇妙地球》見圖8 書中帶有許多晦澀難懂的地理知識,光憑單一的圖片及文字很難讓兒童提起學習的興趣;但是設計者通過翻頁、大折頁、拉拉頁、彈跳立體頁等多種有趣形式,不僅向兒童介紹了地球的形成,以及地球上多種多樣的棲息地,地球上的天氣、水資源、火山、地震,以及變化的世界等方面的知識,做到了在玩耍的同時也能熟練掌握地理知識。同理,具有濃濃民族文化氣息的哈尼族神話并不能帶給孩子很大的興趣,但獨創的立體結構帶給孩子們新奇的體驗以及良好的互動性,用新穎的立體結構展現傳統神話,調動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兒童閱讀時注意的持久性與穩定性。
3.3.4 記憶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也可以說是人腦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的過程。根據兒童記憶的目的性,我們可以把記憶分為有意記憶與無意記憶。根據實驗數據顯示,在兒童認知時期的感知運動階段基本上只有無意記憶,到了前運算階段前期也是無意記憶占絕對優勢,有意記憶逐漸發展;直至后期,有意記憶才趕上無意記憶[7]。兒童的無意記憶不是由于兒童直接接受記憶任務而產生,而是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感知與思維的活動中附帶產生的附屬品,其記憶過程往往伴隨著各種刺激形成。事實證明,兒童在閱讀時的認知活動越積極,其無意記憶效果越好。故此,哈尼族立體書中的直觀、形象、具體、鮮艷、立體、新奇等物理因素影響兒童閱讀時的積極性,書中內容也更容易被兒童在無意中記住。
根據記憶內容的不同,記憶又可以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形象記憶與邏輯記憶在哈尼族立體書中涉及較少不作研究。情緒記憶是指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經歷的驚訝、喜悅、恐懼、悲傷等帶有情緒體驗的記憶,往往能使兒童記憶更為深刻。在閱讀哈尼族立體書時,兒童們對精致的結構感到驚喜,對創世的“金魚”感到敬畏,對哈尼兄妹的勤勞勇敢感到贊嘆。當閱讀過程中介入個人情緒時,記憶也愈加深刻了。動動作運動記憶也就開始了。不同結構中的“推”、“拉”、“轉”等動作加深了識記過程,對結構的研究更能激發兒童的探索興趣。
3.3.5 思維
思維是人腦中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況的反映,它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袁愛玲認為思維能力是人自由的尺度,是人全面素質的核心成分,并且是創造思維能力的自我價值實現的條件[8]。個體的創造性思維要想得到充分發展,需要早期的科學開發,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時期在前運算認知階段[9]。正是立體書的出現打破了兒童對于圖書的常規性思維,對于平時司空見慣的平面類書籍,第一次接觸立體書籍的同學大都會發出這樣的贊嘆,“原來書還可以這樣!”獨特的表現手法讓孩子們對于書的思維定勢得以改變,也能激活兒童的創新性思維。上述實驗過后,我提出問題:想自己動手做做看這種特別設計的書籍嗎?大部分兒童表示想嘗試動手做的意愿較高,部分兒童表示對書中哈尼族主體興趣不高,但不排斥立體結構的制作,可見立體書既能帶給兒童們閱讀上的興趣,也能提升其創造性思維。
3.3.6 想象
想象是人的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認知活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10]。Cacciari 等人在研究中發現,兒童的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受知識經驗的影響[11]。林崇德認為想象力是人在己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12]。所以豐富的表象儲備(即兒童已有經驗)以及積極的思維活動與靈感是兒童想象產生的重要條件。兒童的社會經驗較為缺乏,知識來源大都來自間接經驗。以先秦時期的古老奇書《山海經》作為題材制作的立體書見圖9,作者將“超現實主義繪畫”(只有夢幻與現實結合才是絕對的真實、絕對的客觀)的概念融入立體書中,其中荒誕不經的神話故事以及活靈活現的珍奇異獸,是平面書籍難以與之媲美的。故此,根據兒童認知成長中的體驗,但憑平面書籍中的文字與圖片,會局限其想象力;設計者應從兒童的感官體驗出發,調動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提供兒童們更多的表象儲備及靈感來源,豐富其想象發展。
通過上述對六項個體認知條件下分析可知,傳統哈尼族神話故事與現代立體書工藝二者結合具有較大可行性。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類似哈尼族的傳統文化必然會遭受更強烈的沖擊,利用立體書這種全新的形式重新演繹經典是很好的方式。紙藝設計師陳慶先生曾經說過:“經典的故事是需要不同時代的人為它創造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倍挥凶寖炐愕拿褡逦幕途駨男【腿谌氲胶⒆邮澜缬^的建設中去,讓兒童知曉這個世界的真善美,才能使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續[13]??傮w而言,中國的原創立體書發展雖然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在形式與時俱進,在內容上自主性增強,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也預示著中國原創立體書發展動力會愈來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