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秉輝



韓國打響了反App商店支付壟斷的“第一槍”。當地時間2021年8月31日,韓國國會全體會議通過《電信業務法案》修正案,禁止谷歌、蘋果等應用平臺運營商利用自身地位強制開發者使用旗下特定支付方式的行為。《電信業務法案》將在韓國總統簽字后正式生效。生效后,韓國將成為全球首個限制谷歌、蘋果等公司在應用商店抽成,為App開發者提供更多支付方式的國家。
新法案劍指
“谷歌稅”“蘋果稅”
欺行霸市的“雙稅”。作為全球兩大應用平臺運營商(以下簡稱“運營商”),谷歌與蘋果基于自身應用市場向安卓、iOS系統的App應用開發者、消費者開展了一系列壟斷支付業務。當普通消費者想要從應用市場下載App并使用增值服務(如會員付費、游戲道具等)時,往往只能通過“應用內購買”(IAP,In-App Purchase)的形式,使用平臺內特定的支付方式來購買相應服務。在這一過程中,谷歌、蘋果等運營商會統一抽取最高30%的傭金,業內戲稱其為“谷歌稅”“蘋果稅”。
“谷歌稅”“蘋果稅”為兩大運營商帶來了豐厚的收入,根據第三方統計數據,蘋果應用商店收入在2020年達到723億美元。以韓國為例,經韓國移動產業聯合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去年谷歌應用商店在韓國的銷售額可能高達5.047萬億韓元,市場占有率超過66.5%。這一光鮮亮麗的業績背后,卻是廣大應用開發者肩上沉重的收入負擔。“‘谷歌稅’‘蘋果稅’的征收并不合理,開發者的積極性因此下滑,這阻礙了全球智能手機應用的發展,甚至阻礙了物聯網的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
面對“谷歌稅”“蘋果稅”帶來的爭議,兩大運營商卻不以為意。谷歌發言人表示,谷歌維護操作系統、建立和管理應用市場需要成本,分潤模式有助于保持安卓服務免費,為開發者提供工具和全球平臺,以接觸全球數十億消費者。蘋果則認為,通過其他途徑購買數字商品的消費者面臨欺詐風險,隱私保護也將受到影響,這促使其對于應用軟件的信任度降低,間接減少開發者的市場機會。顯然,這樣的說法并不具有說服力,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開發者站出來向“雙稅”壟斷提出質疑,加劇反壟斷糾紛的法律碰撞(圖1)。
新法案向“雙稅”說“不”。隨著“雙稅”影響的波及面擴大,2020年8月起,韓國政府開始重點關注谷歌和蘋果對應用商店支付系統的壟斷行為。開發者向韓國通信委員會(KCC)遞交請愿書,希望調查谷歌、蘋果的IAP政策。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隨后宣布,對谷歌和蘋果的應用商店進行調查。
此次通過的《電信業務法案》是韓國向“雙稅”反壟斷打響的“第一槍”,不論谷歌的Google Play商店還是蘋果的App Store商店,都不得強制要求開發者使用平臺綁定的唯一支付系統,倘若有公司違反規定,將面臨最高在韓國營業收入3%的高額罰款(圖2)。在韓國法律的重拳之下,谷歌表示,正在考慮如何在遵守這一立法的同時,保持高質量的運營體系和應用商店服務。當然,兩大運營商并不準備輕易放棄巨額的應用市場分潤收入。美國商會等組織曾提出反對,認為該法案具有歧視性,但韓國互聯網企業協會等組織給出的回復卻是,該法案適用于韓國所有的手機應用商店運營商。這其中便包含了在韓國手機市場奪得6分天下的三星,除連接谷歌應用市場外,三星旗下應用商店Galaxy Store在提供與開發者協商抽成比例的基礎上,同樣遵循向后者征收30%傭金的主要規則,而《電信業務法案》的落實也勢必會直接影響三星的收入結構。
韓國開頭多國效仿
應用市場支付反壟斷多米諾骨牌或被推倒。作為第一個劍指應用市場,立法禁止“強制抽成”的國家,韓國的做法受到不少開發者的點贊與支持。游戲開發商Epic Games的CEO Tim Sweeney 發文稱,“韓國拒絕了數字商業壟斷,并承諾開放平臺,這是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表示,韓國立法表明了全球監管和立法勢頭持續增長,以遏制蘋果在應用商店的濫用行為,結束蘋果對應用內支付壟斷的時候已經到來。
或許是天下開發者苦于谷歌、蘋果應用市場久矣,支持者的聲音此起彼伏,韓國的做法也或將成為推倒全球反科技巨頭市場壟斷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推動越來越多的全球監管機構關注兩大運營商的壟斷性支付行為。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歐盟、俄國、日本、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啟動了對蘋果或谷歌的反壟斷調查。在美國,去年6月眾議院就曾要求蘋果CEO庫克出席聽證會,為蘋果App Store反壟斷調查作證。在歐洲,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2020年6月,歐盟委員會正式宣布對蘋果是否違反歐盟競爭法展開調查,主要集中在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和支付系統蘋果支付Apple Pay。今年4月30日,歐盟又對蘋果發起反壟斷調查,認為其拒絕更加便宜的軟件上架,讓消費者失去選擇權。在印度,蘋果公司同樣面臨應用市場支付反壟斷調查……
日趨嚴峻的監管形勢下,運營商漸漸松了口。蘋果多次調整旗下應用商店規則,允許更多公司獲得較低的傭金率等,這些細微的讓步更多地被視為應對“糾紛”的緩兵之策,縱覽蘋果應用商店的條款歷史來看,蘋果亦多次以微小讓步來達到以退為進的目的(圖3)。
全球反壟斷監管趨勢下我國的布局。韓國法案最終生效與否,都將會給全球監管者帶來更多啟示。我國又會如何看待針對境內外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監管?
首先,從近年來我國加強反壟斷監管力度,如對部分平臺企業強迫“二選一”行為從嚴從重處罰、強化重大典型壟斷案件警示震懾效應等方面可以看出我國在執法層面的決心,監管機構聚焦我國國內市場情況,力圖從根本上促進平臺經濟競爭秩序的整體規范。其次,基于國內手機應用商店的“安卓稅”,阻礙了游戲、影音類等特定應用產業發展,而結合越來越多行業者的發聲,以及在韓國立法、兩大運營商“讓步”等事件影響下,我國反壟斷監管或不斷擴大覆蓋面,完善線上市場的良性競爭成必然趨勢,同時國內運營商抑或主動讓步,為海內外開發者提供更多合作的可能。
綜上所述,全國反科技巨頭壟斷的號角剛剛吹響,海內外科技市場開放的過程,亦將為更多中小競爭者、生態開發者帶來釋放活力的新機遇,這既是分水嶺,也是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湯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