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波 徐州市體育運動學校
舉重是一項相對比較古老的競技運動,舉重的形式以個人競技所呈現出來,成敗就只在一瞬間,所以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賽前的心理障礙與調節起著重要作用。對于14~17 歲的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為更好的促進他們的成長與發展,也為了不斷優化他們的舉重技能,有必要充分全面的做好心理教育,不斷夯實他們的心理素養。不可否認,部分青少年運動員在舉重比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只有依托于科學且高效化的調節策略,才能夠更好的促進青少年運動員的成長與發展,也才能夠不斷提升他們的體育技能以及練習水平[1]。
舉重運動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特殊的運動形式,它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一項體育技能。在正式比賽開始后,舉重運動員只能靠自己的毅力以及技巧等來完成比賽??梢哉f,較之于團隊性的體育運動形式而言,舉重運動對于運動員體育技能以及心理素質的要求非常高。若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在體育比賽前,不注重優化自身的心理素養,不注重調節自身的心理抗壓能力,甚至被負面情緒或者不良心理所左右,勢必會影響他們的舉重比賽成績。因此,有必要科學全面的梳理以及分析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賽前心理障礙的問題,以便進一步明確心理障礙問題的相關分類,科學全面的采用相關的調節策略。心理障礙,是一種異常的心理過程與表現,是由于生理、心理、社會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的異于常人的人格特征,后果就造成了會社會適應力有所下降,對于舉重來說,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心理障礙一般來說就是對于這項目的恐懼、焦慮等,包括心理能力量障礙、情緒障礙、意志力障礙、心理耐受程度障礙等內容。為此,教練人員應該精準全面的把握14~17 歲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及抗壓抗挫折能力等,依托于精細化的調節策略,依托于高效化的調控手段,切實有效的幫助青少年更好的應對心理障礙問題,始終以較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及較高的心理素養來應對比賽,真正實現自我突破以及自我提升。
對于青少年而言,他們在舉重比賽的參與過程中,除依賴于自身的體育技能以及舉重素養外,更要依托于強勁有力的心理素養,以此來更好的提升比賽的水平。但對于14~17 歲的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他們自身的心理障礙調控能力相對比較低,極容易受負面情緒或者不良心理的影響和制約,繼而難以發揮出自己最真實的水平,也難以保障自己獲得較高的體育成績。為進一步促進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成長與發展,不斷優化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整體體育技能,應該科學全面的分析心理障礙的主要類型,以便在后續的教學管理中,能夠精準采用高效化的調節策略。
在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體育比賽過程中,心理能量障礙所產生的影響是非常直觀的。心理能量障礙中的心理能量,就是一種心能量。顧名思義,這種心能量,就是指內心深處的一種積極因素。舉重運動本身就是一個個人項目,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他們自身的舉重比賽的參與過程中,需要自行面對復雜的比賽競技環境,需要自行處理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也需要自己來調控自己的情緒。若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心能量比較高,那么在舉重運動的比賽過程中,他們能夠很好的控制杠鈴,也能夠提升對杠鈴的貼身感。受此影響,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能夠獲得較高的舉重成績,能夠獲得較高的體育比賽分數。相反,若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心能量不高,或者他們自身的心能量偏低等,則往往會直接影響著他們的體育比賽成績,甚至還會限制著他們自身舉重技能的發揮[2]。
從上文可以看出,舉重運動不同于其他的團隊項目,在比賽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可以相互鼓勵,共同應對可能存在的突發情況,或者共同應對可能存在的失利局面。但舉重運動則不同,青少年舉重運動員一旦登上賽場,只能依賴自己。即便失敗了,也需要自己來承擔失利的后果。不可否認,在相對激烈的舉重運動比賽中,青少年因參與比賽的經驗相對不足,負面情緒的調控能力相對不高,使得他們極容易在賽前陷入一種緊張的窘境中。一旦情緒方面出現緊張不安等,往往會直接作用于身體的肌肉方面,使得原本的技巧無法展現出來。不可否認,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在賽前適度的緊張,往往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適度的情緒緊張,能夠幫助青少年正視比賽,也能夠有效發揮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個人潛力。但若情緒較為緊張,或者情緒出現比較大的波動,則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在體育比賽的過程中,因情緒過于緊張而出現意志消沉、情緒低落等問題,這不利于他們全身心投身于舉重比賽之中。
事實上,舉重運動項目本身就是一項挑戰自我,甚至挑戰人類生理極限的運動項目。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他們在舉重比賽的過程中,除依賴于完善的舉重技巧以及夯實的身體素質外,同樣離不開意志力的支撐作用。可以說,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若具備較高的意志力,具備較強的思想意志等,往往能夠幫助他們獲得一個比較滿意的成績,甚至還有可能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在正式比賽中創造屬于自己的記錄。但相反,若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意志力不夠完善,或者他們存在著較大的意志力障礙等,那么不僅無法保障他們的體育比賽成績,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
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在正式比賽的參與環節中,科學的心理耐受程度,能夠幫助他們直面困難,同時引導他們快速調節比賽節奏,繼而確保舉重比賽的如期完成。不可否認,不同的青少年,他們的心理耐受程度是存在明顯的層次感以及差異感的。若青少年的心理耐受程度比較高,那么他們在舉重運動的參與過程中,尤其是在試舉失利的局面下,能夠快速調節自身的情緒和比賽節奏,繼而快速全面的投身于舉重比賽之中。相反之下,若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心理耐受程度不高,當他們在比賽過程中遇到一絲挫折時,極有可能會萎靡不振,不僅無法保障體育比賽的成績,甚至無法保障體育比賽的正常開展。
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他們在舉重比賽的參與過程中,因自身的比賽經驗不足,或者心理調節能力不高等,極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賽前心理障礙。為切實有效的促進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發展,也為了不斷提升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有必要深入全面的分析他們賽前可能存在的賽前心理障礙,積極采用高效且科學的調節策略,切實高效的實現快速化、精準化的調控,確保廣大青少年舉重運動員都能夠真正賽出自己的風格,賽出自身的價值。
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良好的心能量,能夠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比賽潛能,推動他們的發展以及提升。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全面的采用良好的自我暗示法。不可否認,部分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極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當他們看到比較多的觀眾,或者看到名單中強勁的對手時,很容易產生退縮心理[3]。為進一步激發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心能量,不斷提升他們的體育比賽成績,不斷優化他們的體育比賽成績,應該做好日常化的訓練??梢哉f,心能量的提升以及優化,并不是一項短期內的工作,而是需要長期有效的予以推進。為此,青少年舉重運動的教練員,應該充分結合運動員心能量障礙的現狀以及突出問題,積極采用科學且系統化的心理教育或者經驗傳授等方式來激發他們的心能量。同時,教練人員還應該引導運動員積極采用自我暗示法。在對抗激烈的體育比賽中,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只能夠依靠自己。教練員要引導他們即便面對不利的情況,也要做出積極的自我暗示,繼而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積極調動自身的潛能,不斷迸發良好的意志品質,更好的克服情緒上的波動等不利狀態,全身心投身于舉重體育比賽之中。
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在體育比賽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情緒波動,也可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情緒障礙。為切實有效的做好情緒障礙的調控管理工作,也為了更好的迸發出積極向上的情緒,應該做好必要且關鍵的情緒障礙調控工作。在情緒障礙的調控過程中,青少年運動員可以采用表情調節法來進行。比如在正式比賽開始前,教練員可以指導青少年運動員掌握一些情緒調節的小技巧。比如可以通過拍打面部的方式來讓自身的情緒亢奮起來,或者可以通過捏臉蛋、搓臉蛋等方式來快速調控自身的面部情緒,繼而達到放松面部肌肉的目的。
在舉重比賽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困難或者突發情況,那么青少年運動員需要自己來面對,需要依托于強勁的意志品質來實現問題的解決。為進一步完善自身的意志品質,青少年運動員應該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來進行強化訓練,尤其是要注重經典動作的重復訓練。當然,在意志力障礙的調控過程中,這種場景更多是現場式的。那么青少年運動員需要時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比如通過一些快速高效化的拉伸臂膀或者基礎性的舉重放松肌肉活動等來確保自身意志力的高度集中。
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在正式體育比賽前,他們自身的心理耐受程度等,往往決定著體育比賽的成敗。為切實有效的提升他們的心理耐受程度,教練員應該指導青少年運動員在賽前做好睡眠管理工作,尤其是要保障充足的睡眠。同時,教練員還應該積極采用正向引導的方式來提升他們的心理耐受程度。比如教練員可以通過眼神、動作等激勵方式,將對他們的信任感等傳遞給賽場中的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或者在他們正式上場前,通過捏揉肩部等方式來幫助他們放松。
對于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而言,在參與比賽的進程中,賽前心理障礙的存在,可能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不僅難以保障體育比賽的順利推進,也容易影響他們自身潛能的發揮。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采用科學且全面化的調控舉措,行之有效的做好調節調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