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偉 山西省射擊射箭水上運動中心
在氣手槍射擊項目中,對射擊人員進行科學訓練必不可少,其中運動負荷量具有決定性影響,需要根據不同的個體差異,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每個人的最高運動負荷,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才能充分發揮科學訓練的作用。同時,還可以防止運動員由于運動量過大,導致身體出現損傷的情況。
在氣手槍訓練中,影響射擊人員射擊穩定性的因素眾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射擊人員的膽量與自信。例如,有甲乙兩名射擊人員,甲射擊人員雖然在平時訓練中技術水平較為穩定,但是一遇到比賽,容易增加心理壓力,導致在射擊過程中出現失誤,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而乙射擊人員的心理素質較高,不管在何種環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動作熟練地完整射擊工作,并且具有極高的命中率,主要是因為在長期的訓練中,已經形成槍感,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可以準確預判擊發時機,從而確保射擊動作的準確性。
第二,準確瞄準。射擊的關鍵點在于簡便、自然、適時,運動員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對著空墻進行射擊,增強射擊的自然性與穩定性。由于白墻上沒有事先設置的瞄準點,可以防止發生外界干擾,因此,射擊人員將會減少雜念,將全部精力集中動作程序上,保持心情平靜,以便于及時發現任何細微的晃動,確保在自然狀態下完成射擊,而沒有多余動作。在練習過程中,每個人射擊的習慣不同,可以選擇黑環下方位置,瞄準區域中心點。
第三,槍支的穩定程度。在規定區域內,槍支晃動的時間決定了射擊穩定性,對于初學者而言,需要先增強槍支的穩定性,之后再練習瞄準擊發規律,當晃動時間達到最小值時,自然的扣響扳機,但前提必須做到穩槍、穩神、穩心,這也是瞄扣配合的重要性。
第四,動作安全感,經過長期訓練后,身體已經形成條件反射,即使扳機扣晚了射擊結果也在規定范圍內,將會增強射擊人員的安全感,從而增強射擊的穩定性。
第五,穩定心理。在剛開始接觸氣手槍時,射擊人員需要將全部精力集中在動作上,等到掌握要領后,逐漸增加射擊量,將會獲得理想的射擊結果。在剛開始訓練時,先不要急于實彈射擊,而是集中精力練習擊發動作,大概一個月左右增強訓練的穩定性之后,再進行實彈訓練,從中尋找自身的不足之處,將不規范的動作加以改進,從而養成正確的射擊習慣,提高射擊水平[1]。
科學訓練的本質含義是遵循客觀規律,將科學原理作為指導內容,充分利用現代化科技,進行系統性訓練,可以有效控制訓練的整個過程,提高射擊水平,甚至打破射擊紀錄,獲得超出預期的優秀成績。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客觀規律是一切事物的本質,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射擊人員應當在實踐中尋找客觀規律,使訓練計劃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創新所指的是推陳出新,不斷總結與歸納科學訓練的本質含義,經過反復的探索與模擬,增強氣手槍訓練的穩定性。在射擊訓練中,射擊人員需要不斷探索射擊訓練的要素,在實踐中進行創新,從而獲得進一步發展。
在氣手槍訓練中,需要全面分析比賽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個體差異,針對性地解決措施,不斷完善與優化訓練流程,進行科學訓練,增強訓練的穩定性。在競技比賽的實踐過程中,射擊人員可以對自身有更加深刻了解,充分發揮平常訓練的成效,在實踐中進行探索,為運動訓練提供源源不斷地動力,促進運動行業的蓬勃發展。
首先,白墻練習,當射擊人員剛開始接觸氣手槍時,需要先進行基礎性訓練,利用白靶或白墻進行瞄準練習,由于白墻上沒有任何瞄準點,因此注意力將會完全集中在動作技巧方面,當晃動達到可控范圍后,則可以開始對靶訓練。
其次,空手練習,在開始訓練的前幾分鐘內,射擊人員可以進行短暫的空手練習,確保保持心平氣和,防止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之后保持射擊的動作,按照靶心的方向進行瞄準,完成一系列擊發動作。在瞄準的過程中,需要觀察靶與手是否處于同一水平線,若是發現有偏離的現象,則需要及時進行調整。
最后,需要進行穩定性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進行持續舉槍,舉槍的時間和次數可根據年齡段以及階段性的訓練計劃靈活進行,一般情況15 次一組,一次1 分鐘,經過每日的訓練,可有效提高槍支的穩定性。第二,下肢可進行單腿站立、前腳掌站立臺階,后腳跟懸空站立,可以增強腿部的穩定性,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確保腿部長時間站立而不產生晃動。第三,使用大量的彈殼,其規格為5.6mm,將其放在桌子上依次重疊,可以增強手部的穩定性,對保持平穩心態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注意的是,在訓練的過程中,不宜突然加大訓練量,或者是飲酒,防止對訓練造成不利影響[2]。
運動負荷屬于定性的概念,一般作為訓練的輔助手段,然而,對于負荷的標準并沒有明確規定,負荷訓練主要是在某個訓練階段,對射擊人員的心理反應與生理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做出定性評價,確定所能承受的最高運動負荷。當射擊人員所受的刺激達到臨界值時,就是大負荷訓練。射擊項目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在規定時間內,需要高度重復60 發子彈,對人體機能有較大消耗,而且對射擊人員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要求。然而,由于外界的刺激,其難以長時間保持動作的一致性,將會降低射擊的準確率,因此,需要合理控制負荷的節奏,可以要求在半個小時內,完成30 發子彈的射擊任務,在評定成績時,主要查看十環命中率。在氣手槍專項運動中,應當保持動作的一致性,根據射擊訓練的特征,以及不同的個體差異,科學進行訓練,提高動作重復率,同時,對運動負荷進行合理規劃,才能取得預期的訓練效果。
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將提高命中率作為主要射擊目標,根據賽場的實際情況,準確判斷射擊人員的運動負荷,對壓力臨界點進行合理掌控,在確保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其發展潛力。運動能量主要是生物能量與人體內部肌肉產生的反應,通過訓練負荷的刺激,可以最大化提高子彈命中率,從而獲得優異的成績。然而,負荷訓練屬于階段性訓練,每當訓練水平上升一個層次后,就需要加大負荷訓練量,將新的質態加入原本的質態中,不斷更新訓練內容,從而積累能量,充分發揮科學訓練的結果,提高競技水平。
在訓練過程中,只有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例如,可以使用“射擊激光測穩儀”,對子彈射出的整體過程進行詳細觀察,通過使用數字化的實驗方式,將會獲得更加準確的量化標準,為穩定性訓練提供有力保障,在測試的過程中,可以將子彈擊發過程以圖像方式展現,有利于提高射擊水平,促進體育項目的優化。氣手槍射擊的主要步驟包括三點,分別是舉槍、瞄準、射擊,在傳統訓練中,已經形成了慣性思維,對射擊人員的潛意識具有重要影響,導致動作定型較為模糊,在射擊過程中,由于動作缺乏穩定性,射擊成績將保持在565~575 之間,難以獲得突破性進步,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射擊的要素,難以充分發揮訓練的優勢。氣手槍訓練具有高精度重復性與單一性,一般需要在75 分鐘內完成60 發射擊任務,以10 環數量最多者獲得勝利[3]。
氣手槍在射擊過程中具有一定要求,從運動軌跡來看,需要在20 秒內完成一系列動作,細化整合各種技術要素,對訓練方式進行不斷創新與優化,使射擊人員形成潛意識動作,準確完成“穩、瞄、扣”等動作。經過科學訓練后,氣手槍射擊穩定性將獲得明顯提高,可以將日常的訓練數據輸入電腦中,從測試儀顯示中,可以看到瞄道的軌跡長度具有明顯差異,若是采用傳統的訓練模式,對射擊時間沒有硬性要求,軌跡長度從70~130mm 不等,而若是規定在20 秒內完成一系列動作,運動軌跡將會保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逐漸縮短了每發子彈之間的差距,形成一致化與程序化的射擊路線,有利于增強訓練效果,提高射擊的命中率,訓練經驗需要經過長期的時間積累,為科學訓練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從心理發展角度上講,只要是曾經經歷過的事情,都會在腦中留下一定痕跡,留在記憶的深處,為調動思維元素提供素材,也就是所謂的“潛知”。
對于氣手槍的認識,從感性到理性需要漫長的時間,射擊人員只有不斷豐富實踐經驗,才能提高射擊的成功率。同時,應當勇于創新與探索,擁有豐富的訓練經驗,以及強烈的訓練直覺,從而不斷擴大邏輯思維空間。在射擊項目中,氣手槍射擊需要結合本質規律,根據個體差異,進行專項訓練,將會增強想象力,在短時間內完成正確的射擊動作。經驗潛知主要包括負荷能力、戰術意識、動作質量等,射擊人員應當準確判斷自身所能承受的壓力,選擇科學合理的訓練時間,確保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從而獲得優異的成績。
綜上所述,在氣手槍訓練項目中,射擊人員需要將科學訓練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分析運動項目的發展規律,根據個體差異,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才能有更進一步的突破,最大化提高射擊的精度,從而促進體育項目的發展。在運動訓練中具有一定偶然性與必然性,射擊人員通過透過事物的本質,可以發現其中的規律,充分發揮潛力,提高創新思維,確保進行科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