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茹,陳京生(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北京 100193)
危險化學品主要是指具有腐蝕、毒害、燃燒、爆炸、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1]。高校實驗室特別是本科教學實驗室是開展本科基礎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學生進行實驗和實訓的基地,是培育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2]。隨著高校的發展和本科生培養要求的提高,本科教學實驗室的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實驗項目和內容逐漸增多,危險化學品使用的種類和數量也逐漸增多。危險化學品的使用直接關系到教學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學校的財產安全以及自然環境安全。因此,加強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已成為各高校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3]。
近年來,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并針對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加強管理力度、改革和發展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進步。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采取的仍然是傳統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如危險化學品種類繁多、購置、存儲、使用和廢棄等管理分散、過度依賴人力等,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不能全面、實時掌握危險化學品狀況,存在難以預先辨識的潛在風險[3-4]。隨著教育信息化和計算機技術在高校教育的不斷應用和發展,信息化管理成為高校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的必然發展結果,其不僅可以提高危險化學品管理的工作效率、節約人力和物力,而且可以對危險化學品進行精準化管理,降低和減少潛在風險[3]。因此,本文在全面剖析高校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危險化學品進行從購置、存儲、使用到廢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的方案,并從管理制度和監管系統上提出了保障體系,以期促進高校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統一化、規范化、信息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管理,為本科實驗教學的順利、安全開展提供重要保障。
目前,在高校本科實驗教學中,由于專業、教學內容和所用危險化學品的不同,大多數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購置、存儲、使用和廢棄等管理工作沒有專職的管理人員,且沒有配備專門的管理實驗室,僅由各個專業實驗教師在各自教學實驗室單獨管理。由于危險化學品種類不一,分類和保存方法不同,且分散存儲在不同的教學實驗室,很難對所有教學實驗室的危險化學品進行統一化、規范化和精準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由于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大多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工操作模式,方法相對落后,不僅人力、物力消耗大,管理效率低,而且不能實時了解危險化學品的購置、存儲、使用和廢棄情況,容易造成庫存積壓、藥品變質、廢棄物處理不及時等現象[3-5],增加了危險化學品的管理風險。
各個專業實驗教師根據教學需求,各自購置所需危險化學品。這種分散購置不僅不利于危險化學品的統一化管理,而且有時會造成危險化學品的重復購置、閑置浪費和過期變質等,帶來一系列的潛在風險。如:某些危險化學品的使用量很少或極少,而供應商僅按整瓶出售,所以各教師不得不購買整瓶;由于教學內容或方法的改進,某些危險化學品不再使用;某些教師為了避免因試劑準備不足耽誤實驗教學的風險或者為了避開多次購買手續繁瑣、耗時長等問題,一次性購買超過實際需求量的危險化學品,以致不能在有效期內使用完。以上情況均會導致危險化學品在本科教學實驗室的過量或過期存儲,不僅不同程度地造成學校資金和物資浪費,還會帶來一些隱形的安全風險[6-7]。
鑒于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各高校應順應教學和科技信息發展的潮流,成立危險化學品管理實驗室,利用信息化技術,由專人對危險化學品進行從購置、存儲、使用到廢棄全過程的信息化統一管理,構建危險化學品購、存、用和廢的動態數據庫系統,對每一種危險化學品實行動態管理和信息共享。這樣既可以免除人員的繁冗勞動,又能清晰明了地監測危險化學品的狀態,還能使各個專業實驗教師及時掌握所需危險化學品的具體和最新信息,根據需求安全、高效地使用危險化學品,有助于實現危險化學品的統一化、規范化、信息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管理。
為了加快危險化學品的周轉、降低長期存儲潛在的安全風險、減少因過期失效而造成的浪費,各高校本科教學實驗室首先要對危險化學品實行最短存儲周期管理,嚴格控制危險化學品的購置量[8]。各個專業實驗教師根據每個學期的教學需求,制定詳細、合理的購置計劃。危險化學品專職管理人員對所有專業實驗教師提交的采購計劃進行信息化統計和整合,并核對各種危險化學品的現有庫存量,根據實際需求,統一向學校申請、購置,確保危險化學品從源頭上做到“來路清白”,且購儲量合理。購置完成后,及時將各種危險化學品的詳細購置信息,如采購品種、采購量、采購渠道等,在危險化學品管理專用電腦上應用計算機軟件和網絡服務功能,做好信息錄入和資源共享。
在危險化學品的統一存儲和管理中,由于種類繁多、性能復雜,需根據各類危險化學品性質的不同,將其分類存放[9]。如:將所有的危險化學品分類為強酸(如濃鹽酸、濃硫酸和濃磷酸等)、易爆化學品(高氯酸、過氧化氫和硝酸鉀等)和易制毒化學品(甲苯、三乙醇胺和三氯甲烷等),每類分柜存放,且在同一存儲柜中,固體和液體化學品分區(層)隔離儲存,相同化學品分裝在同一存儲箱內,以確保各個危險化學品之間不會發生反應,穩定、安全存儲。每個存儲柜配備相應化學品的存儲清單(包括化學品名稱、CAS號、規格、數量、有效期、入庫日期、存儲位置、供貨商等)、安全防護(如危險標識、警示牌以及安全操作和規范使用規程)和應急處理(如緊急處理方案、口罩、防護眼鏡和面罩、手套和防護服以及醫藥箱、淋洗器和洗眼器、滅火器等)設施。同時,確保各類危險化學品的存儲柜及其存放條件符合要求,杜絕一切安全隱患和危險因子,做到防患于未然。每個存儲柜的使用實行“五雙管理制度”,即雙人保管、雙人領取、雙人使用、雙把鎖、雙本賬[10]。存儲完成后,利用信息技術,及時將各種危險化學品詳細的存儲及其配備的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理信息進行補充和更新,并向所有實驗教師做好資源共享。
危險化學品的使用堅持“用多少領多少”的原則。各專業實驗教師使用前,需進行網上申報,危險化學品專職管理人員審批后,方可領取、使用,并實時填寫領用登記表(包括化學品名稱、性質、領用數量和日期、使用用途、領用人簽字等信息);使用完,凡有剩余的危險化學品,不得私自保存、丟棄或傾倒,應及時歸還儲存室,并與管理人員確認歸還時間和藥品余量,填寫歸還信息。管理人員及時對藥品的取用和歸還信息進行網絡更新,實現危化品存儲和領用的信息化管理。
實驗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化學品殘渣、廢液等,嚴格按照“分類收集、定點存放、專人管理、集中處理”的原則進行處理。各個專業實驗教師對各自教學實驗室產生的危險化學品廢物進行分類收集,貼好信息標簽(包括廢液種類、主要成分、產生實驗室和時間等)和相應的危險標識,分類存放管理,杜絕隨意混合存放。危險化學品專職管理人員聯系學院或學校專門人員,進行集中收集和處理,并及時做好信息化登記和共享。廢棄危險化學品信息登記和共享工作的完成實現了危險化學品從購置、存儲、使用到廢棄全流程的存檔和可追溯,為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提供了保障。
科學、規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監管系統是實驗室危險化學品信息化管理切實實施、高效運轉的有力保障[11]。首先,必須制定一套嚴格且可行的管理規章制度,如:健全危險化學品管理實驗室工作規程和管理制度;落實危險化學品管理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位;加強安全監督檢查制度;制定安全事故預案,提高應對突然情況的處理能力等,確保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信息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科學管理[9,11-12]。其次,在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建立預防為主的觀念[12]。如:通過信息化手段,如監控攝像頭、報警裝置、人臉識別等與電腦或手機相連接,隨時、隨地監管危險化學品管理實驗室的情況,不僅可以達到有效預防的目的,還能實時記錄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實現痕跡化管理,做到“有跡可循、有據可依”[11]。
危險化學品的科學、高效管理是高校本科實驗教學順利、安全開展的重要基礎,在本科教學不斷提高和信息化技術廣泛應用的新時代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是高校本科教學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動態數據庫系統、實時對危險化學品進行從購置、存儲、使用到廢棄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輔以管理制度和監管系統上的保障,可以有效地促進危險化學品的統一化、規范化、信息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管理,為高校本科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安全、高效的后盾。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對相關政策、軟硬件設施和實驗室管理隊伍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利用更先進的方法和技術,尋求更切合實際、更高效的管理策略,有待于廣大實驗室工作者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