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勛 天津體育職業學院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頒布更加推動了足球運動發展,特別是對校園足球的影響具有深遠意義。因足球運動具備對抗性強、節奏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的特征,在教學、訓練和比賽中出現常見的一些損傷情況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為此,便需要發現損傷產生的原因,并將其進行解決預防,避免對學生身體健康產生更大的影響。
高校大學生尤其是足球專業學生參與足球運動,損傷的類型主要分為開放性和閉合性損傷兩大類,如:挫傷、摔傷、扭傷、拉傷、撕裂傷、脫位、勞損,受損傷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1],其中腿部肌肉和踝、膝關節的受傷概率最高,踝、膝關節扭傷是很常見的事情,大、小腿各位置的肌肉拉傷與各部位挫傷,同樣也十分常見。
1.思想認識不足
思想認知上存在不足,而導致自身發生損傷,發生該現象主要是由其主觀因素導致的。有部分學生對預防運動損傷不具備清晰的概念與觀念,思想上經常處于麻痹與大意的狀態,在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心血來潮,但是思想、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都未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同時還未對自我保護具有高度重視,從而產生了不必要的損傷。
2.準備活動不充分
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運動之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準備活動作為參加體育教學、訓練過程中不能缺少的關鍵環節,在準備的過程中,不僅要對肢體進行充分活動,還要讓身體中的多個器官,從平常的抑制狀態逐漸變得興奮,主要涉及到:心肺功能、關節、韌帶、肌肉等部位的適應過程,如果未經過該階段便直接開始運動,極容易發生踝關節、膝蓋、關節韌帶和肌肉等位置的損傷[2]。
3.足球項目對抗性
在進行足球專項訓練、教學和比賽的過程中,少不了比賽和對抗部分的內容,很可能會出現膝蓋、小腿等位置的碰撞,從而導致肌肉挫傷、皮下血腫等情況。對抗中會發生激烈的爭奪、快跑、鏟球等動作,這樣極容易造成大、小腿處的肌肉拉傷、斷裂等情況。例如:出現突然間轉換身體位置,腿部會因此而發生扭轉、內收及外展等各種情況,踝、膝、韌帶、腿骨處等部位便極可能發生損傷,在高速的急停急轉中,容易發生最為常見的膝、踝關節損傷。運動中膝關節大部分時間是處于彎曲狀態,對膝關節的壓力是很大的,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半月板、前十字韌帶發生損傷都很常見。容易出現各種損傷情況很大部分的原因是足球項目的對抗性,在激烈競爭中動作扭曲和粗野的犯規動作,是損傷產生的關鍵原因,并占據整體受傷情況的大部分。
4.技術動作錯誤
技術性動作錯誤主要是出現在接觸足球專業時間短的學生和新、難動作學習的過程中。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是,在進行踢、停、運、搶等主要技術動作時,都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人體的構造特點、器官功能活動正常規律、人體運動力學的原理,還超過了肢體活動的范圍,必然會因此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5.過度身體疲勞
足球運動過程中,如果精神飽滿體力充足,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態,能將技、戰術能力充分發揮的非常出色。一旦身體出現過度疲勞,機能狀態欠佳,便會導致自身體力的不斷降低,從而產生注意力下降、肌肉無力、靈敏性下降、反應遲緩和動作速度慢等情況,會因此而容易引起各種損傷情況的出現。
6.課堂缺少組織和運動負荷過大
合理的安排教學實踐課程,科學設計課程安排和負荷量度,遵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規律,使學生逐步適應教學內容,這樣科學的安排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有一個逐步的過渡。訓練實踐課程的教學中,練習難度和強度過大的情況下會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另一個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未將具體練習規則講清楚,缺少關鍵性的指導,課上學生沒有順序、不遵守運動場地區分、隨意穿越練習場地,以上都能夠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3]。
7.場地設備因素
如果足球場地內部的地勢不平整、有坑洼處、光線不能將整體照亮,還有碎石塊、雜物、草地生長狀況差、區域附近存在障礙物,運動服裝、球鞋的尺碼差錯等方面都有可能對學生造成損傷。以上情況極容易在運動奔跑、爭球、沖撞時發生摔倒,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
1.挫傷
在足球專項課程中學生發生挫傷的第一時間,便需要立即停止當前的運動,先使用局部冷敷和加壓包扎處理損傷的位置,之后再將其患處的位置抬高,幫助其減少出血和腫脹。經過24 小時后,再進行適當的熱敷與按摩,幫助患處快速恢復,從而減少學生疼痛。如果現場情況較為嚴重的話,進行患處的包扎和固定,盡快在第一時間將其送到醫院進行診治。
2.擦傷
足球專業學生摔倒在地,容易出現擦傷,當機體表面與地面摩擦造成表皮剝落,遭到一定損傷時,會有小血點和組織液滲出。如果創口較小的話,可以使用生理鹽水等藥水對傷口進行沖洗干凈,然后涂抹藥水或藥膏,無須包扎,5 至8 天即可痊愈;若面積相對較大時,可利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將傷口清理趕緊后,涂抹上云南白藥粉或其他對癥藥膏,并使用醫用紗布適當包扎上[4],若不發生感染,半月左右可痊愈。
3.扭傷
在足球專業學生因做高難度動作或其他原因發生扭傷時一般閉合性損傷較多,需要立即使用冰敷或利用冰水混合物并敷治療,查看受傷情況的嚴重程度,如果損傷較輕的話,可使用固定患處以及服藥的方法進行治療;情況較為嚴重時,做好冰敷、加壓包扎和固定患處等工作,然后立即將其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4.拉傷
在教學訓練和實踐中發生拉傷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肌肉受到強烈的牽拉造成,肌肉細微的損傷,嚴重的造成肌肉部分撕裂或者是完全的斷裂,這種情況第一時間便需要停止當前的運動,然后使用冰塊冷敷或噴霧劑進行局部冷敷,最后用加壓包扎的方式進行處理,傷后48 小時之后可以進行適當按摩,按揉力度適中,切勿力度太大。如果情況較為嚴重的話,需要在局部加壓包扎,固定受傷的患處完成后,立刻將其送往醫院進行治療[5]。
5.撕裂傷
受到物體打擊造成對表面皮膚和組織出現規則或不規則的裂口,在學生發生程度較輕的撕裂情況時,可在停止運動之后,先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再利用云南白藥等其他藥物進行止血,然后紗布覆蓋加壓扎,抓緊去往校醫院或醫院治療;一旦情況非常嚴重,需要立即將其送到醫院接受更專業的治理。
6.脫位
學生發生關節脫位,第一時間使用夾板來對傷患處進行固定,防止因受到震蕩而遭到再次的損傷,并及時送到醫院接受更加專業的治療[6]。
1.強化準備活動
不論是在專項實踐課之前還是在進行訓練與比賽之前,都需要強化學生們的安全等思想方面教育工作,通過不斷對紀律、組織、道德品質的加強,讓教師與學生能夠具備運動損傷的正確認知。準備活動部分的內容要充分制定,在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的身體狀況,尤其是下肢較為容易受傷的位置,要讓其能夠充分熱身達到準備活動的目的。
2.規范技術動作,合理安排負荷
足球專項教師,需要認真研究教材,同時對教學與訓練的內容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根據課堂內容,選用合理的授課方式和方法。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強調基本技術和技能,促使其具備正確、規范的技術動作。如果動作的困難程度較高,便需要變化調整更合適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夠在掌握技能的同時,還能預防因運動而帶來的身體損傷。科學合理規劃每節課程的運動負荷和量度及動作的難易程度,讓學生能夠全方面的發展進步。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等情況具體了解,從而實現因材施教。
3.提升體育道德修養
在對足球專業學生進行專項課程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培育其正確體育道德觀念。讓學生能夠在訓練的過程中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尊重裁判,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因故意犯規而導致的各種身體損傷。
4.加強場地器材的安全檢查
在足球專項實踐課程進行之前,需要對場地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相應設施、器材、用具等方面是否有問題,不僅如此,還需要特別關注場地內的器材設備和學生們的服裝用具,這些都與預防運動損傷有直接關系。
5.提升保護意識
參與足球運動和實踐課程,學生必須要將自我保護的意識提升。在比賽進行之前,需要先開展充足的熱身與準備活動,確保身體逐步進入運動狀態,并讓各器官、肌肉、韌帶和關節等部分都逐步適應進入到運動狀態,并能夠適應接下來的運動強度。如果學生身體存在舊傷,必須要對特殊的部位進行針對性地保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防止各種損傷情況再次發生。
足球專業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發生損傷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而導致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卻是非常多的,主要有:思想認知不足、準備活動不充分、足球對抗性特點、技術動作失誤、身體過度疲勞等主觀及客觀的各種因素,為了能夠對其進行合理的預防與治療,需要強化準備活動、保證技術規范、嚴格醫療監督,能對學生的損傷進行正確判斷,程度較輕的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嚴重的話需要送到醫院進行專業救治,保證其安全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