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南京體育學院
在我國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單項運動協會改革是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諸多學者專家從體育管理體制改革與制度環境等角度研究單項運動協會的體制改革、法治環境等方面。江蘇省體操運動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是省級奧運項目協會單位,本文旨在中央和江蘇省行業協會商會改革文件精神背景下,分析協會在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國情,提出體操協會發展的基本對策,推動體操協會的專業化運作。
(1)幼兒青少年群體發展不足。職能改革后,協會由承擔一定行政職能轉為依規承接政府委托或轉移事項。由于之前協會長期依賴政府,改革后獨立自主管理體系不完善,在缺少政府力量的情形下,協會在號召力和群眾基礎方面存在弱勢。體操項目對場地要求程度高,在推廣過程中,因為場地問題對普及問題產生阻礙。電視、網絡、小道打聽等方式了解到體操項目危險系數高,練完之后“一身病”,導致眾多家長不愿意讓自家孩子吃受傷的苦。體操項目主要面對幼兒、青少年群體,這類群體處于學業重的關鍵階段,家長更多不愿意將時間就較多地花費在體育運動上。
(2)社區普及不到位。協會對體操項目在社區發展缺少頂層設計,至今未制定配套政策文件,社區體操活動組織大多是自發組成的,沒有規范的管理,缺少科學性與有效性,且體操活動組織長期處于松散狀態。社區是群眾生活的基本單位,實行網格化管理,社區群眾自發組織數量巨大,規模大小不一,但長期處于政府有效監管之外,政府未能提供體操項目活動場地和設施,沒有資金扶持,使得體操活動組織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和動作技術指導人員,安全系數降低。協會未能發揮協會自身的優勢,調動協會物、財、人等各種體育資源,為社區體操活動提供多方面支持,同時未能根據社區活動的特點,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背景等,制定出適合社區體操類項目發展的規劃。
單項運動協會的建立主要依據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的批準,并且政府是制度創新的發起者。協會內部行政色彩濃厚,協會作用發揮有限,協會的高級管理人員均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擔任,協會未能按章程規定形成代表大會制度,而按行政命令運行。政府職能轉移不夠徹底,導致協會履行職能是政府職能的繼續或“余威”,造成“政社不分”“管辦協會”的局面。協會改革至今,政府職能轉移協會過程緩慢,進展不大,成效小,制定競技體育制度、協會工作人員配置等權利,都緊握在政府部門手里,協會沒有獨立自主權。
政府與單項運動協會的重疊,使得協會與政府的角色模糊,不利于協會管理效能的提高。政府“集政府、社會兩種功能于一體”,一方面作為行政機構行使行政權力,另一方面還參與體育市場的開發。協會本應該按照政府提出的競技體育目標為工作重點,而在實際工作中,競技體育的管理權全部在政府手里,協會沒有任何權利去行使相應的權利。
單項運動協會經費來源應為多元化,主要有會員會費、政府撥款、商業贊助、組織創收、社會募捐、體育部門資助、服務收入、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開發無形資產等多種形式,但是體操協會自身存在創收能力弱,資金不足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協會自身建設和發展。協會在章程中未規定向會員收取任何費用,由于協會在市場上運營“存在感”不高,讓企業商人無法看到市場收益,至今尚未收到任何贊助費和冠名費等無形資產開發等收入。協會只有較少經營收入,主要通過舉辦相關比賽、培訓班等報名費以及為其他單位提供專業技術咨詢費用等。收入來源結構單一,且金額較小。由于體操項目不能像三大球以及其他熱門項目受歡迎程度高,省級體操比賽轉播權、冠名權等都在政府手里,協會沒有經營權,群眾性比賽市場占有度低,無轉播和冠名一說。開發體操類消費品和表演市場機制不健全體操運動市場化程度不高,體操協會中既懂體操又懂經營的人才匱乏,沒有專業團隊對消費品市場進行專業研究和開發。
(1)夯實幼兒青少年發展基礎。在2018年全國強少年體育工作電視會議上,國家體育總局提出要改革和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構建一個面向全體青少年、廣泛覆蓋奧運項目、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工作新格局。實施青少年體育拔尖人才培養工程、青少年U 系列賽事工作、青少年技能普及提高工程和幼兒體育四大重點工程,讓所有青少年普及提高體育技能,全面提高身體健康素質。協會要加強自身建設,完善管理體系,提高協會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和公信力。協會要消除家長認為的練體操就會受傷的困擾,從正面宣傳體操對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有益的一面。
(2)加大社區普及力度。協會積極協調政府,制定出在社區推廣、普及體操項目的政策文件,加大對文件精神的宣傳。設立專門機構和培養社區體操活動管理人員,加強社區的管理力量,最大化利用協會各種體育資源,解決場地設施和體操動作指導人員。同時針對社區人員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因人施策,創新活動方式,增加活動趣味,讓不同群體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讓每一個社區的群眾了解體操項目,積極參與到體操項目活動中來。
政府部門應放權于協會,由協會獨立行使自治權。相應地,政府的職責應為制定發展規劃、監督協會工作、制定規范引導協會行為等活動,以實現競技體育的目標。只要協會在法律的框架內活動,政府均不應進行干預。將競技體育管理制度制定權、本省教練員、裁判員的管理培訓和晉升考核工作、辦賽權利、審定比賽規則和運動成績等工作,交到協會手里,同時政府做好監督工作。
賽事舉辦需要大量的資源,政府組織由于沒有財政預算的壓力,往往缺乏足夠的激勵開源節流,讓群眾以為這種約束是軟性的。單項賽事應當交給單項運動協會舉辦,不必以行政區域為單位進行競爭。協會將開發賽事資源,提升自身的資源獲得能力,從人、財、物等方面調動體育資源,逐步取消政府管理權,讓單項運動協會獨立行使運動項目管理權。
協會通過完善會員制度,放寬會員入會條件,精簡入會程序,增加會員權利等措施,不斷增加會員數量和提高協會會員收入。加強自身建設,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吸收社會贊助。拓寬捐贈渠道,優化捐贈者在協會享有的服務,廣泛接受體操愛好者的捐贈。同時創新辦賽方式,優化辦賽模式,豐富辦賽內容,吸引更多經營能力強的人員加入,比賽類型增多,比賽規模擴大,同時發展俱樂部,借鑒其他項目,舉辦俱樂部聯賽,針對不同體操項目、不同年齡層次,擴大比賽和培訓的經費來源。協會在改革后,更加密切同政府的關系,取得政府購買的服務,都要樹立服務理念,壯大自身能力,創立或聘請專業團隊運營政府購買服務,獲取政府的信任。提高體操項目在群眾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占有度,讓企業投發廣告、冠名等獲得經濟價值。協會成立專業體操消費品市場開發和表演演出委員會,專門人做專門的事情,同時出臺相關文件政策作為支撐。聘請專業消費品市場開發團隊,進行市場化、產業化運作。
江蘇省體操協會必須依托于我省獨特的經濟和人口資源,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協會改革加大政府購買服務、擴大辦賽和培訓規模、大規模吸納會員、增加協會的“造血”功能、引導消費者體操消費理念等,讓體育成為我省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為把我省建設成強富美高的新江蘇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