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青/山西省絳縣畜牧獸醫發展中心 043600
雞傳染性鼻炎是雞上呼吸道傳染病的一種,主要特征為眼部和鼻粘膜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炎癥,發病率很高,可造成幼齡雞發育障礙,青年雞生長受阻,成年雞蛋品質下降等,經濟損失較大。
本病的病原為雞副嗜血桿菌,主要存在于感染雞的鼻粘膜、眼睛分泌物以及體內水腫的組織中,該菌革蘭氏染色顯陰性,呈多形性分布,如球狀、長桿狀等,大小約為0.3~0.8×1.0~3.0μm,長桿狀形態的可見到兩極濃染,沒有鞭毛,不形成芽孢。副嗜血桿菌體外培養時要求非常嚴格,培養基需選擇綿羊血培養基或巧克力瓊脂培養基。在綿羊血培養基表面培養24h 后可形成細小、柔嫩和透明的針尖大小的菌落,無溶血作用。該菌對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較差,脫離機體組織后一般在24h 內都能死亡,45℃環境條件下不到10min 即可失活,病雞滲出物中的病菌存活時間可延長,對干燥、太陽直射、紫外線等環境不良因素非常敏感,大多數消毒劑都能輕易將其殺滅,但在低壓的凍干條件下能存活10 年以上。
雞副嗜血桿菌專屬性很強,一般只感染雞,其他家禽或哺乳類動物未有感染報道,2~3 月齡的雞最容易感染發病,性成熟后的雞也可發生本病,各種品種的雞都能感染。一年四季都有該病報道,但以寒冷季節發病率最高,可能和雞舍通風不良以及雞群飼養密度過大有關。飼料中維生素A 缺乏時,呼吸道粘膜抵抗力弱,也容易發生本病。支原體、流感、新城疫等病原感染時,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會受到破壞,也能為副嗜血桿菌的入侵提供機會。濫用藥物的雞場,雞整體免疫力較差,尤其是糖皮質激素類藥、解熱鎮痛消炎藥使用過多時,本病也容易發生。飼料中霉菌毒素超標時,本病發生率也顯著升高。呼吸道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病雞和隱性感染雞是主要傳染源,病原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排入環境中,以氣溶膠、塵埃粒子為載體進行散播,健康雞吸入后便可感染。此外,病原菌污染飼料、飲水時,也能經消化道傳播。
實驗室人工接種的病例潛伏期為24~36h,自然感染的病例潛伏期稍長,通常為2~3d,病雞以呼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發病嚴重程度視感染雞日齡、免疫狀況、雞場飼養管理水平以及雞自身抵抗力等有關,輕癥病例僅表現鼻腔中流出稀薄的清水,全身癥狀幾乎不存在。嚴重病例表現鼻腔和鼻竇的炎癥,最初鼻孔中流出稀薄水樣液體,之后變為濃稠的粘液,并具有難聞的臭味,這種鼻分泌物干燥后,在鼻孔周圍形成了淡黃色的結痂。病雞面部水腫,頭部和頸部膨大,有時能蔓延至肉髯部位,尤其是公雞。眼結膜腫脹發炎,單側眼眶周圍組織水腫,有些雞甚至失明,采食量完全下降,糞便不成型。
如果發病雞群為產蛋期的母雞,則表現產蛋率下降,蛋重減輕,蛋殼變薄,著色變淺,有些雞群血斑蛋、沙殼蛋、畸形蛋等增多,雞毛色灰暗無光澤,常臥伏在一角,鼻腔的炎癥可向里蔓延至氣管、肺等部位,病雞表現呼吸困難,呼吸時有啰音。隨著疾病的不斷發展,病雞變得消瘦,機體衰弱,免疫力低下,容易出現繼發感染。整個病程約半個月左右,短的一周時間就停止流行,和季節關系較大,夏季病程短,冬季病程長,死亡率在10~30%之間,大部分的雞都是因呼吸困難、機體衰竭而亡,若繼發支原體、痘病毒、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流感病毒或新城疫病毒感染時,死亡率顯著升高。有些病雞還可發生嗜血桿菌性腦膜炎,表現急性神經癥狀而死亡。
4.1 做好健康雞群免疫工作疫苗免疫能促進體內抗體的生成,一旦發生野毒感染,抗體能第一時間將病原中和,從而起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目前市場上的疫苗以傳染性鼻炎A 型滅活苗為主,免疫時盡量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同時注意免疫前后不要使用對免疫有抑制作用的藥物,和其他疫苗也要盡量隔開一周以上的時間。有發病史的雞場建議免疫兩次以上,以確保抗體能維持較長時間。
4.2 加強雞舍環境衛生治理環境衛生條件差的雞場本病易發,尤其是疫區雞場,冬季一定要做好防控本病的準備,每天對舍內進行消毒,消毒藥可選擇對殺菌力強,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新潔爾滅溶液、過硫酸氫鉀溶液、稀碘溶液等,這些消毒劑可進行帶雞消毒。消毒方式以霧化為主,霧化后的液滴比表面積大,和環境中的病原接觸后很快將病原體殺滅。雞舍內不要放置和養殖生產無關的其他雜物,地面保持衛生干凈,有條件的雞場溫濕度可進行微電腦控制,條件較差的管理人員需勤巡場,溫度控制在15~25℃之間,相對濕度保持在40%~60%為宜。加強環境塵埃粒子的監控,因這些粒子很可能成為病原的載體而擴散。
4.3 提升雞場管理水平越是集約化養殖的雞場,對疾病防控的要求就越高,必須提升雞場管理水平。很多雞場為了冬季保溫而忽略舍內通風,建議管理人員根據舍外溫度情況適當對雞舍進行通風調節,尤其是中午氣溫較高時,可提高通風量,加速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外排,如果有害氣體濃度超標,很容易刺激鼻粘膜,使得粘膜免疫力下降而易感染本菌。飼料質量要有保證,盡量采購品牌廠家的全價飼料,如果是自配料雞場,則預混料一定確保混合均勻,玉米、豆粕等發生霉變時禁止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解熱鎮痛消炎藥等要科學使用,每次連續使用不應超過5d,防止引發嚴重的免疫力下降。
治療本病首選對雞副嗜血桿菌敏感的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鏈霉素、土霉素、紅霉素等。磺胺類藥物效果目前被認為是最好的,可按照0.25%飲水量集中飲用,也可以0.5%的配比量加入飼料中拌料飼喂,一般連用3~5d 即可控制病情。鏈霉素使用時,按照成年雞每只200mg 的用量進行注射,輕癥病雞一般用藥一次即可康復,重癥病雞需連續用藥3 次,如果病雞數量較多,注射操作不方便時,也可將鏈霉素大群噴霧,病雞將藥物吸入呼吸道也能起到效果。土霉素、紅霉素等藥效不如磺胺類藥物和鏈霉素,建議作為二線藥物備用,使用時也是以口服為主。需要提醒的是,進入產蛋期的雞上述化學藥物應禁止使用,因會發生雞蛋藥物殘留而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進入產蛋期的雞可使用含有針對雞副嗜血桿菌的噬菌體成分的添加劑進行治療,并配合使用麻杏石甘口服液、清瘟敗毒散等中藥以增強療效。需要提醒的是,治療康復或自然康復的雞體內仍會帶菌較長時間,雖然表面上不表現癥狀,但仍會對環境中進行散毒,必須予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