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朗 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職業教育中心
在發展中國家當中,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目前基本處在領先地位。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體育產業也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并逐漸在我國總體經濟架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本文從新媒體時代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出發,總結了四點發展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新媒體技術可以通過文字、音頻等途徑實現傳播,表現形式具有生動性、時效性和直觀性等特點。過去人們想要了解相關的體育賽事和體育新聞,只能通過紙媒和電視媒體等才能實現,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人們獲取體育資訊的手段已經遠遠不僅于此,手機、電腦等互聯網的傳播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的新寵。因此,許多互聯網企業紛紛斥資購買各大體育賽事的轉播權,這正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繁榮發展[1]。
近些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我國體育市場也在不斷擴大,各大品牌為了爭奪冠名權,不惜投入巨資,這為很多體育俱樂部注入了雄厚的資本。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體育賽事資訊的主要途徑,不少商家也發現了其中的商機,爭相為各大體育賽事進行贊助和冠名,以謀求更大的經濟利益,而這恰好也很好的拉動了體育產業的經濟效益,兩者互相作用,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以往體育新聞或賽事的傳播途徑僅僅局限于電視或報紙,傳播范圍相當小,受眾自然也很有限。在新媒體時代下,豐富的傳播表現形式也為體育運動增色不少,傳播范圍更廣,消息受眾也增多了不少,目前對很多體育愛好者來說,體育運動并不僅僅是一場體育競賽,更多的則是一種文化熏陶和體育精神的傳承,這不光從根本上提高了體育運動的傳統地位,更能為體育產業創造出難以估量的價值。
在新媒體時代下,對于電視媒體和互聯網平臺來說,收視率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為了保證收視率,各大媒體在賽事的轉播方面,都較為傾向于足球、籃球、排球、奧運會、世錦賽等主要體育運動和重點賽事,而對于馬術、冰球等冷門運動,轉播熱度明顯減少,這會造成體育運動的傳播格局嚴重失衡,影響體育運動的全面普及[2]。
隨著時代的更替和經濟的發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媒體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它肩負著傳播體育文化、弘揚民族體育精神、保障國家利益、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偉大責任[3]。如今我國正處在經濟和文化全面繁榮的關鍵時期,體育文化所蘊含的民族凝聚力、事業創造力和國際影響力等,是我國重點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民族精神經久不息的關鍵基礎。體育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中帶有先天獨特魅力和象征自由平等的許多積極文化構成之一,包含著人類世界豐富的體育文化思想和奧林匹克精神等諸多精神含義,這些精神正在新媒體力量的加工和渲染下,影響著全世界喜好運動、愛好運動的人們,并且儼然已經發展成為現如今全世界人們所普遍承認的體育價值觀,屬于奧林匹克的口號也在不斷超越其本身所代表的體育經濟意義,廣泛地激勵著偉大的中華民族依靠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體育精神和文化,奮勇向前、頑強拼搏的精神[4]。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增強,我國國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很多人在高強度和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之下,產生了一定的體育消費觀念,尤其是近幾年來,我國地區經濟一直呈迅猛態勢發展,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較于以往,增長了許多,消費活動是每個人正常生存發展的必要需求,參考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來看,人類自身需求程度的增長,其前提一定是其他各個方面的低層次的需求都已經得到了滿足[5]。在維持人類正常生存和安全基礎之上,消費需求屬于更高層次的需求,只有具備體育消費的能力,才會產生體育方面的消費意識。媒體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導廣大受眾的正確價值導向,因此不少媒體都通過相關平臺向人們普及了正確的體育知識和科學合理的健身方法,并積極傳達出健康的體育生活理念,營造綠色科學的消費方式,以進一步縮短廣大人民群眾和體育產業之間的距離,特別是近幾年剛剛興起的移動終端平臺,其本身所帶有的簡單性和便捷性,更加促進了體育資訊的傳播,關于體育運動的科普也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體育產業消費活動是新媒體時代的人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本能產生的訴求,通常情況下,普通消費者才是體育消費的主要對象,并已經初步形成了體育產業消費的基本體量。地區經濟的提高造成了我國體育消費觀念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同時體育健康觀念也得到了升級,這導致我國以往對體育實物的消費層面逐漸向更高層面,也就是體育精神享受的消費活動進行轉變,并且體育產業消費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經濟增長,而是衍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目前來看,我國國民有關體育產業的消費活動行為較為簡單,按照消費比重的高低來排列主要為:運動服裝、體育器材、體育刊物、場地租借、雇傭教練、觀看賽事等。因為衣服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剛需產品,運動服裝基本能夠完全替代,所以人們對于運動服裝的消費在整個體育產業消費當中占據主導地位。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物質產品方面效用的減少造成人們更加注重體育精神的交流,這極大的推動了體育周邊產品制造業的繁榮,體育產品制造業的繁榮也正好反哺了人們的體育文化需求,在這過程中,體育消費意識生根發芽,在種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公眾的體育消費欲望被很好的激發出來,有利于國民體育素質進一步增強[6]。
隨著體育產業的全球化傳播和發展,產業中有關生產、運營、銷售和服務等方面的各行各業,市場競爭都逐漸呈白熱化趨勢發展,由于我國的體育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再加上人均收入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導致我國的體育發展較為遲緩,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和繁榮,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契機。我國素來信奉“理論指導實踐”的理論,在這一關鍵方針的指導下,可以以目前世界范圍內影響力較大的賽事情況入手,比如歐冠、網球四大滿貫等,從中總結規律,適當和民營資本合作,積極保護創造性、先進性的發展理念,不斷探索打造出一批富有科技含量、創造豐厚社會效益、符合人民群眾需求、市場競爭力強、帶有中國特色的體育品牌,以強化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的國際影響力,從而為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動搖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傳統主體地位,完美克服了電視媒體傳播的地區局限,并改變了電視的單向傳播局面,這為我國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減少了很多阻礙。在體育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性價比最高的方法就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整合全球的體育信息傳播。例如2000年舉辦的悉尼奧運會,除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實況轉播之外,剛剛興起的互聯網也開始進駐到體育賽事的轉播活動當中,并在活動之初就受到了全球觀眾的青睞,據賽事官方統計,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開幕式到閉幕式的16天時間里,奧運會官方網站的點擊次數竟然超過了100 億次,這深深預示著,互聯網和體育的雙向產業融合勢在必行,無論是體育賽事的冠名權和轉播權,還是體育俱樂部、體育明星、賽事門票等,這當中每個環節都能預示著“全民體育”已經逐漸成為未來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為了向廣大體育愛好者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各大互聯網企業相繼提出了有關各種體育形式和內容的移動終端軟件,致力于人們能夠隨時隨地了解到新鮮的體育資訊,一經推出,好評如潮,更是為如今的國際體育市場帶來了極具發展潛力的運動方式,給予了體育產業發展無限的可能。
綜上所述,我國體育產業想要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更好的發展,不僅要積極開拓帶有多元化特征的體育特點產業,弘揚我國特色的體育文化,使體育消費合理化,還要在國際上建立具有影響力的本國體育賽事品牌,擴大我國體育事業的國際影響力,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我國體育產業蓬勃發展。